1、课时规范练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2020安徽皖江二模)汉文帝时,将齐国之地分为六国,分淮南国之地为三国;之后又采取“入粟拜爵”的措施,即准许富人买粟输入边疆,按所输多少授予爵位(只卖虚爵不卖实职,却给文帝一朝赚取了巨额财富)。上述措施()A.体现了“无为而治”思想B.彰显了“重农抑商”政策C.基本解决了王国的威胁D.为汉武帝治国提供了借鉴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汉文帝时,将齐国之地分为六国,分淮南国之地为三国;之后又采取入粟拜爵的措施,即准许富人买粟输入边疆,按所输多少授予爵位(只卖虚爵不卖实职,却给文帝一朝赚取了巨额财富)”,可知汉文帝时将大诸侯国进一步分为多个小诸侯国,削弱了
2、诸侯国的实力,同时还通过卖爵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2020广西玉林二模)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代表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复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这种变化()A.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B.扭转了武夫乱政的割据局势C.适应国家法制化运作的需要D.促进了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代表
3、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复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可知司法变革适应了唐后期地方制度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故选D项。3.旧唐书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王本立推鞫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武)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这说明唐朝()A.中央政制发生变化B.监察机制运行混乱C.经济繁荣引发腐败D.儒学地位严重衰落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不经中书门下审议,发布敕令,体现出中央政制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并未体现监察机制运行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反
4、映的是皇权加强,而不是经济繁荣引发政治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没有涉及儒学地位衰落,故D项错误。4.(2020甘肃兰州二模)行御史台是元朝独创的监察官署,是御史台的派出和分设机构,其职能以监察行省长官为主。行省与行御史台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这有利于()A.形成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B.确保两机构相互制衡C.完善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D.进一步维护中央权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可知中央权力较大,故选D项;题干材料明确指出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即并非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排除A项;题
5、干材料中地方的行御史台对御史台没有制约权力,故无法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此前是否有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故“完善”机制无从谈起,排除C项。5.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而三代不士者有300人左右,这说明更多的平民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进入仕途,因此选官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与其他朝代进行比较,
6、单凭图中的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走向成熟的结论,故C项错误;宋代时,除了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外还实行荫封制度,故D项错误。6.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防止丞相的权势过于强大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官制的调整,调整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容易导致相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元朝精简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相权的扩大会激化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故D项错误。7.阅读材料,完
7、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时,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立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
8、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参考答案:(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2)变化:程序上由简单到复杂,越来越制度化;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约到受到历史经验、道德和制度的制约。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