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4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3年12月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B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错
2、误;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8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D项错误。2.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小说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市井小说”“都市小说”“乡土小说”“乡情小说”等反映普通群众实际生活的小说代替了之前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小说。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的需求B.体现传统道德回归及文学政治性的削弱C.得益于新兴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D.是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创作内容的体现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小说风格发生很大的改变,没有体现
3、出消费市场的成长需要,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传统道德的回归,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和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更接近群众的普通生活,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说带有明显的革命色彩,这种变化体现了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反映了社会生活发展对文学创作内容的影响,故D项正确。3.下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扫除文盲”,可知该识字证书符合向工农“开
4、门”的教育方针,故A项正确;“教育革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C项错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4.到20世纪90年代“两盒点心跑一天”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故D项正确;
5、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而不是邮政、电信的发展,故排除A、B两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5.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摘编自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摘编自南京临时
6、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三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大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的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调整高等
7、教育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理念:“中体西用”。影响: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宗旨: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进步性: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3)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一“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
8、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可知是“中体西用”;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可知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第(2)问,第一小问“宗旨”,根据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可知是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第二小问“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是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第(3)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信息“1957年”,可知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第二小问“启示”,总结三则材料及相关史实,从教育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学生成长、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论述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