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下)段考生物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1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不可遗传的变异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B 培育基因型为杂合子优良品种一般采用自交法完成 C 变异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 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均需要从F3开始选取 C 多倍体育种中,低温
2、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 D 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体4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A 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 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 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5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以后获得160颗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不等于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均为染病假定小麦穗的大小与抗病不抗病这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亲本自交得F1,在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
3、中所有的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B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21三体综合症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7条,猫叫综合症患者5号染色体缺失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体,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体,基因型为XX; 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
4、;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某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Y染色体上一定没有对应的基因;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则母亲的基因型一定是XBHXbh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8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B 夫妇双方都不患遗传病,胎儿出生前也需要产前诊断 C 基因诊断检测出含有致病基因的小孩一定患病 D 经B超检查无缺陷的小孩也可能患遗传病9人们发现,若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进行防治,其灭虫效果常会逐年降低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农药导致害虫基因突变,害虫分
5、解这种农药的能力增强 B 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抗药个体生存下来的几率更高 C 使用农药后,害虫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D 使用农药后,害虫立即向未施药的田野转移10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11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
6、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12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D细胞内,产生“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的载体为质粒A若已知细菌D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能表明目的基因已与运载体结合,并被导入受体细胞的结果是() A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繁殖的细胞 B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细菌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都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C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D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能生长繁殖的细菌13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
7、码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B 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C 该病可通过测定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D 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14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 内质网和核糖体 D 溶酶体和核糖体15下列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上D
8、NA碱基对的改变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A B C D 16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4条染色体、14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D 正在发生DNA复制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 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属于基因突变 C 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D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两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属于基因重组18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9、)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和 B 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 结核杆菌的和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 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19如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mRNA中=0.2,则合成它的DNA双链中=0.2 B 此过程叫翻译,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是肽键 C 密码子GCU,在人体细胞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氨基酸都是丙氨酸 D 图中的在向右侧移动,内形成2个的结合位点20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
10、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这一过程的有 C 图示5个细胞均含有同源色体 D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21如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 该基因的碱基为3:2 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部位 D 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22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插入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C 插
11、入外来DNA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豌豆吸水减少成皱粒是表现型23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A G/C B A/T C U/A D C/U24如图表示培育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B 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C 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
12、获得F植株 D 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C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25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醇切割产物(bp) b醇再次切割产物(bp)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C 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D 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
13、得到三种DNA片段26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转变成7一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可以() A 使小麦的优良性状得以稳定遗传 B 导致DNA分子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 C 获得GC转换成AT的新DNA序列 D 获得嘌呤含量高于嘧啶含量的细胞核DNA27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D 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28下列有关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育种是多种育种方
14、法的基础 B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诱变育种可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 D 基因工程育种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29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B 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 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 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30基因型为AaXn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 A AaY、Xn、Xn B AaXn、Xn、Y C AaXn、aXn、AY D AX
15、n、aXn、Y31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 B C D 32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 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 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
16、因型为XHXh D 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33某种野兔的脂肪有黄脂、褐脂、白脂和无脂四种表现型,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将一只白脂雄兔和多只黄脂雌兔杂交,取F1中的多只褐脂兔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褐脂兔162只,白脂兔81只,黄脂兔80只,无脂兔41只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亲本白脂兔和黄脂兔的基因型依次是aaBb和Aabb B 根据上述F2的表现型及比例,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F1中一只黄脂雌兔和白脂雄兔,正常减数分裂都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纯合
17、子所占的比例为34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aBbaabb 和AabbaaBb两组杂交实验的结果都有四种表现型,且各占,则两组实验都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之一是发现了DNA是如何存储遗传信息的 C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 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阐明了基因的本质35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 A 3号、5号、13号、15号 B 3号、5号、11号、14号 C 2号、3号、13号、14号
18、 D 2号、5号、9号、10号36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 突变体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7果蝇经射线辐射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基因纯合时可以引起胚胎致死(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将经射线辐射后的一只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交配得到F1,将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待测果蝇的变异情况(如下图所示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雄蝇无隐性突变体 B 若发生隐性突变,则F2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C 若发生隐性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 D 若发生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38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 B C D 39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
20、会 B 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C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40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0.64和0.36 B 0.50和0.50 C 0.36和0.64 D 0.82和0.18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12分)(2015春太原校级月考)如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
21、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表3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表3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A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胺酸 丝氨酸 U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胺酸 丝氨酸 C 异亮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A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G(1)据图1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有(2)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有(3)图3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2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3氨基酸中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必须同时替换个碱基对图2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导致
22、(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不同42(12分)(2015青浦区一模)分析有关遗传方面的资料,回答问题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3)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供应不足
23、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若某婴儿已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患者,你认为有效的食疗措施是(4)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4的基因型是;1和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若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填“父亲”或“母亲”),理由是若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43(12分)(2015春太原校级月考)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如图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
24、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1)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完全显性,如图细胞所示亲本与BB基因型的父本杂交,F1的基因型有,取F1中三体亲本为母本,与感病普通植物为父本杂交,则子代的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2)现有4种(2、3、7、10号染色体)三体且感病玉米,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甲是属于上述4种三体中的一种,还是另一种染色体三体品种,则:该实验的思路:A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
25、本,与为母本杂交;B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母本),与感病普通玉米进行杂交;C分析F2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抗病:感病=,则甲为另一种染色体三体;若有一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则甲为上述4种三体之一44(14分)(2015文登市二模)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个基因发生性突变甲株后代
26、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实验设计思路:取甲、乙后代的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则;若F1,则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下)段考生物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1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不可遗传的变异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基因工程又叫D
27、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解答: 解:基因工程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为基因重组;明确基因工程能够定向地改造生物遗传性状,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B 培育基因型为杂合子优良品种一般采用自交法完成 C 变异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D
2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考点: 受精作用;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解答: 解:A、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培育基因型为杂合子优良品种一般采用杂交法完成,B错误;C、变异可以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
29、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实质、结果和意义,明确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此精卵结合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致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 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均需要从F3开始选取 C 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 D 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体考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利用变异的原理进行育种,可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然后针对选项进行判
30、断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 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A错误;B、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可以从F2开始选取,B错误;C、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都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必须经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加倍后
31、才成为纯合体,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A 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 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 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变异,A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正常夫妇
32、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是由于受精卵中多出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个别增加的变异,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C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而导致的不育,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以后获得160颗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不等于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均为染病假
33、定小麦穗的大小与抗病不抗病这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亲本自交得F1,在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的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是()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本题是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应用的考查,梳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实质,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获得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大穗和小穗,也有抗病和不抗病,因此该大穗不抗病的小麦为双杂合子,大穗和不抗病为显性,假设大穗由A控制,不抗病由B控制,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又
34、由题意可知,将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进行了连续三代的自交并淘汰小穗的类型,根据基因的分离规律,亲代中AA占,Aa占,F1中AA=(+)(+)=,Aa=,F2中AA=(+)(+)=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亲本的基因型,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对相关的概率进行计算,准确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B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21三体综合症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7条,猫叫综
35、合症患者5号染色体缺失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 人类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解答: 解:A、人类遗传病的判断方法是看是否有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先天性疾病并不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A正确;B、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C、21三体综合症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7条,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猫叫综合症患者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
36、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判断方法,人类遗传病类型的识记和再现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体,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体,基因型为XX; 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某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Y染色体上一定没有对应的基因;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则母亲的基因型一定是XBHXbh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考点: 伴性遗
37、传 分析: 1、生物的性别决定是类型一般是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的,有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是ZW型,有的是XY型,ZW型性别决定的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则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伴性遗传的类型有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3、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解答: 解: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都与性别决定有关的
38、,如XY型性别决定中睾丸决定基因与性别决定有关,而其他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错误;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XX,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正确;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或母方遗传来的,错误;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如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错误;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则母亲的基因型有可能是XBHXbh,有可能母亲是XBhXbH发生了交叉互换,错误故选:C点评: 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
39、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B 夫妇双方都不患遗传病,胎儿出生前也需要产前诊断 C 基因诊断检测出含有致病基因的小孩一定患病 D 经B超检查无缺陷的小孩也可能患遗传病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解答: 解:A、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A正确;B、夫妇双方都不患
40、遗传病,但有可能生出患隐性遗传病的孩子,胎儿出生前也需要产前诊断,B正确;C、基因诊断检测出含有致病基因的小孩不一定患病,如果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也不会患病,C错误;D、B超只能检查是否患先天性畸形,无缺陷的小孩也可能患遗传病,如先天愚型患者,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活动调查能力,试题难度一般9人们发现,若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进行防治,其灭虫效果常会逐年降低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农药导致害虫基因突变,害虫分解这种农药的能力增强 B 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抗药个体生存下来的几率更高 C 使用农药后,害虫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
41、改变 D 使用农药后,害虫立即向未施药的田野转移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解答: 解:A、害虫的抗药性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农药不是诱变因子,所以与使用农药无关;A错误B、害虫中既有抗药性个体,也有非抗药性个体,使用农药后,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后代大多数具有抗药性;B正确C、使用农药后,非抗药性个体被杀死,抗药性个体存活下来,并将抗药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得种群中
42、抗药性个体生存的几率升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D、使用农药后,害虫抗药性弱的个体死亡,抗药性强的害虫向未施药的田野转移,使得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发生生物进化;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寻找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与已学知识、原理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结论10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
43、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解答: 解: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或AAaaBBbb)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分裂能产生AABB、aabb(或AAbb、aaBB)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即AB、AB、ab、ab或Ab、Ab、aB、aB若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则基因型为AAB
44、B(或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变为AaBB(或Aabb),其能产生2种精细胞,即AB、aB(或Ab、ab),因此该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三种配子,即AB、aB、ab、ab(或Ab、ab、aB、aB)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2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1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
45、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 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B正确;C、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烟草原生质
46、体),C正确;D、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包括基因工程的工具、操作步骤等知识点,相关内容不仅需要考生识记,还需要考生理解,特别是A选项,要求考生掌握限制酶的特点,明确限制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能切割核糖核苷酸序列12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D细胞内,产生“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的载体为质粒A若已知细菌D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能表明目的基因已与运载体结合,并被导入受体细胞的结果是() A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
47、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繁殖的细胞 B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细菌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都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C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D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能生长繁殖的细菌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图中可以看出,细菌D不含有质粒A及其上的基因即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质粒含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基因发生重组时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保留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因此可利用此特性进行筛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48、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解答: 解: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生长激素基因基因插入质粒后,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导致工程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中生长繁殖;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所以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育基不能生长繁殖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的能力13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49、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B 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C 该病可通过测定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D 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分析系谱图:1和2均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2的基因型为XAXa,则3的基因型也可能为XAXa,因此2有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C、该病由编码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可通过
50、测定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C正确;D、该病由编码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4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 内质网和核糖体 D 溶酶体和核糖体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
51、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功能1、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2、内质网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3、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4、溶酶体是由高尔基、
52、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解答: 解:A、内质网对有机物的加工、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的包装和分泌,A正确;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不能加工,B错误;C、核糖体只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C错误;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核糖体只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借助分泌蛋白的形成考查细胞器的分工和协作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
53、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核糖体只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15下列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改变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A B C D 考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54、解答: 解: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自由组合;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改变,导致基因的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减少;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所以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4条染色体、14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55、 D 正在发生DNA复制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 题中给出“某二倍体动物”,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含有同源染色体;题中“细胞内含14条染色体、14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已分裂,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题中“细胞膜开始缢缩”,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分裂结果细胞中只有7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只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 解: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应为4n,与“14条染色体、14个DNA分子”不符,故A错误;B、基因自由组合
56、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故B错误;C、由于细胞内含14条染色体、14个DNA分子,说明细胞着丝点已分裂,并且分裂的细胞中只有7条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正确;D、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并且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姐妹染色单
57、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 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属于基因突变 C 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D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两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属于基因重组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本质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减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个体发育的任
58、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解答: 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C、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运用的染色体变异原理,C正确;D、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结合以
59、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和 B 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 结核杆菌的和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 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DNA复制,是转录,是翻译,是RNA复制,是逆转录,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发生在RNA病毒中,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正常细胞中没有此过程解答: 解:A、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和过程,即DNA复制、转录和翻译,A正确;
60、B、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而不是抑制DNA的复制,B错误;C、结核杆菌是原核细胞,其体内不存在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C错误;D、在人体健康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和过程,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的理解,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19如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mRNA中=0.2,则合成它的DNA双链中=0.2 B 此过程叫翻译,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是肽键 C 密码子GCU,在人体细胞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氨基
61、酸都是丙氨酸 D 图中的在向右侧移动,内形成2个的结合位点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其中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为肽键,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解答: 解:A、若该mRNA中=0.2,则其模板DNA链中的=0.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控制该mRNA合成的DNA双链中=0.2,A正确;B、图示表示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甲和丙是氨基酸,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B正确;C、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因此密码子GCU,在人体细胞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氨基酸都是丙氨酸
62、,C正确;D、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而不是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应用其延伸规律答题20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这一过程的有 C 图示5个细胞均含有同源色体 D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6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处于四分体时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根据图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为雄性,所以图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B、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这一过程的有,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C、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色体的有,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该生物的正常的未分裂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进行有丝分裂,在其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64、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如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 该基因的碱基为3:2 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部位 D 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
65、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过程,新形成的子代DNA含有一条子链和一条模板链解答: 解:A、基因的本质是D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不含有S,A正确;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G=C=30%,因此该基因的碱基为3:2,B正确;C、限制性内切酶水解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是断裂氢键,分别作用于、部位,C正确;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共16条单链,其中2条链含有含15N,因此有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D错误故选:D点评: 对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
66、,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2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插入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C 插入外来DNA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豌豆吸水减少成皱粒是表现型考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的机理,圆粒豌豆的形成原因是淀粉分支酶基因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促进淀粉合成,而淀粉吸水能力强,吸水膨胀,形成圆粒豌豆;皱粒豌豆是由于插入外来DNA片段,导致淀粉分支酶缺少,使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进而导致豌豆
67、吸收减少,形成皱粒豌豆解答: 解: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结构改变,是淀粉分支酶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表现型,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的机理图,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等知识,重点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判断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理解圆粒和皱粒产生的机理,特别是皱粒豌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23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
68、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A G/C B A/T C U/A D C/U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A与U配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则以该DNA为模板进行正常复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T,TA,GC,CG和UA再进行第二次复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仍然
69、是AT,TA,GC,CG和UA所以不可能出现CU的配对,因此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DNA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如图表示培育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B 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C 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 D 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C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单倍体
70、诱导与利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杂交,为自交,为减数分裂,为花药离体培养,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植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通过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F的染色体组成不相同,F植株的细胞中染色体加倍,A错误;B、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C品种为AaBbdd,含两对等位基因,所以自交后代中纯合体占因此,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B正确;C、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孕,不结种子,所以过程中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只能处理其幼苗获得F植株,C错误;D
71、、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B两个品种的植株上不能采集到,只有在C品种的植株上采集到,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5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醇切割产物(bp) b醇再次切割产物(bp)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 限制性核酸内
72、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C 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D 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题图:a酶和b酶切割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脂键,且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分析表格: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至少有2个,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解答: 解:A、限制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
73、脂键,故A正确;B、由图可以看出a酶和b酶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它们之间能相互连接,故B错误;C、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故C正确;D、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至少有2个,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故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获取图示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判断问题
74、的能力26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转变成7一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可以() A 使小麦的优良性状得以稳定遗传 B 导致DNA分子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 C 获得GC转换成AT的新DNA序列 D 获得嘌呤含量高于嘧啶含量的细胞核DNA考点: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根据题意可知,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说明EMS的处理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这属于基因突变,不是染
75、色体变异,不会改变染色体数目解答: 解:A、根据题意可知,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会使基因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基因突变中的一种),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并不影响双螺旋结构的形成,B错误;C、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EMS能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C正确;D、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含量等于嘧啶,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突变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基因突变的
76、概念判断题干中的变异的种类,再结合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解题,难度适中27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D 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和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和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图1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77、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2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B、基因重组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图2的染色体易位中数基因目不变,B错误;C、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D、交叉互换和易位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下列有关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育种是多种育种方法的基础 B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诱变育种可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 D 基
78、因工程育种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
79、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解答: 解:A、杂交育种是单倍体育种等多种育种方法的基础,A正确;B、单倍体育种中单倍体处理后即为纯合体,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基因工程育种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育种知识的识记和掌握程度,难度不大29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B 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
80、 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 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2、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解答: 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根尖成
81、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特点、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基因型为AaXn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A、a基
82、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 A AaY、Xn、Xn B AaXn、Xn、Y C AaXn、aXn、AY D AXn、aXn、Y考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
83、色体消失解答: 解:基因型为AaXnY的某动物个体,一个精原细胞通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含等位基因A、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但X、Y染色体正常分离,所以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Y和Xn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产生AaY、AaY、Xn、Xn共4个精子细胞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该个体和一个配子的基因型推断该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1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
84、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 B C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是杂合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杂合基因分离在有丝分裂未期,两个A可同时进入到某一细胞中,两个a可同时入另个细胞中,可以是A和a进到某一细胞中解答: 解: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为A和a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4条染色单体,分别含有基因A、a、A、a
85、的4条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加入不同的细胞中,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两个A可同时进入到某一细胞中,两个a可同时进入另个细胞中,可以是A和a进到某一细胞中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图表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2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酶切位点的消失是
86、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 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 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 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两种片段,即99bp和43bp,而致病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只能产生一种片段,即142bp图2中,父母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 解:A、h基因时H
87、基因突变形成的,因此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1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II1的基因型为XhY,其中Xh来自母亲,B正确;C、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说明其同时具有H基因和h基因,即基因型为XHXh,C正确;D、II3基因型及概率为XHXH或XHXh,其儿子中出现Xh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酶切结果图和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等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认真审题,结合题干信息“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和图示信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判断
88、图中各个体的基因型,计算相关概率33某种野兔的脂肪有黄脂、褐脂、白脂和无脂四种表现型,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将一只白脂雄兔和多只黄脂雌兔杂交,取F1中的多只褐脂兔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褐脂兔162只,白脂兔81只,黄脂兔80只,无脂兔41只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亲本白脂兔和黄脂兔的基因型依次是aaBb和Aabb B 根据上述F2的表现型及比例,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F1中一只黄脂雌兔和白脂雄兔,正常减数分裂都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89、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野兔的脂肪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4种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A_B_(1AABB、2AaBB、2AABb、4AaBb):aaB_(1aaBB、2aaBb):A_bb(1AAbb、2Aabb):1aabb=9:3:3:1因为AA和BB个体胚胎致死,F2中4种表现型:褐脂兔A_B_(4AaBb):白脂兔aaB_(2aaBb):黄脂兔A_bb(2Aabb):无脂兔1aabb4:2:2:1,是9:3:3:1的变式说明A和B同时存在时是褐脂兔,只有B时是白脂兔,只有A时是黄脂兔,A和B同时不存在时是无脂兔因此亲本白脂兔的基因
90、型为aaBb,黄脂兔的基因型为AAbb,且F1褐脂兔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答题解答: 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白脂兔的基因型为aaBb,黄脂兔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上述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F2中一只黄脂雌兔Aabb和白脂雄兔aaBb,正常减数分裂都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正确;D、由于AA和BB个体胚胎致死,所以F2纯合子只有aabb,所占的比例为,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遗传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应用能力;能用文字和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具
91、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4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aBbaabb 和AabbaaBb两组杂交实验的结果都有四种表现型,且各占,则两组实验都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之一是发现了DNA是如何存储遗传信息的 C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 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阐明了基因的本质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1、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
92、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 解:A、按照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AaBbaabb 和AabbaaBb两组杂交实验的结果都有四种基因型表现型,且各占,表现型不一定是4种,A错误;B、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之一是发现了DNA是如何存储遗传信息的,B正确;C、同源染色体上非
93、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是没有阐明了基因的本质,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5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 A 3号、5号、13号、15号 B 3号、5号、11号、14号 C 2号、3号、13号、14号 D 2号、5号、9号、10号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分析题图:图
94、示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9号和10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8号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即“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据此答题解答: 解:A、3号、5号、13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15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B、3号、5号、11号、14号都是杂合子,即他们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C、3号、13号、14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2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5号、9号、10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2号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95、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其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6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 突变体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96、异(缺失);突变体中一条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据此答题解答: 解: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X、AY、aX、aY,A正确;B、突变体中A基因变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C、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D、突变体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导致基因A和a不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
97、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7果蝇经射线辐射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基因纯合时可以引起胚胎致死(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将经射线辐射后的一只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交配得到F1,将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待测果蝇的变异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雄蝇无隐性突变体 B 若发生隐性突变,则F2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C 若发生隐性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 D 若发生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考点: 伴
98、性遗传;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分析: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隐性基因是a,那么XaY是纯合致死的(注意充分把握题干信息是胚胎致死,也就是说这只果蝇即便此时突变了,也不会死亡),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即XY没有死亡,则F2中雌雄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即XY全部在胚胎时期死亡,则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即XY部分部在胚胎时期死亡,则F2中雌:雄在1:12:1之间解答: 解:A、由信息可知辐射处理引起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雄果蝇则表现为显性性状,无隐性突变体,A正确B、若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则F2中表现型为显性与隐
99、性的比值为3:1,但其隐性为雄性,根据题意雄性中的隐性突变体胚胎致死,B错误C、若发生隐性突变,F2中正常情况下雌雄比为1:1,但雄性隐性个体胚胎完全致死,故F2中雌:雄=2:1,C正确D、若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正常是雌性:雄性为1:1,若是完全隐性致死突变雌雄为2:1,故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D正确故答:B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知识,侧重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38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
100、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 B C D 考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 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设基因R的频率为 p,基因r的频率为q,则R+r=p+q=1,RR+Rr+rr=p2+2pq+q2=1解答: 解:根据基因型频率RR和Rr各占4/9,rr占1/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亲本中RR:Rr=1:1,R的基因频率是=RR%+Rr%/2=3/4,r的基因频率=1R=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感病植株占rr=1
101、/41/4=1/16故:B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计算和综合运用能力39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 B 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C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考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倍体的西瓜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
102、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受精作用;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但减数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HIV是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进行逆转录,形成DNA分子解答: 解:A、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A错误;B、由于正常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全,所以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B正确;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
103、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数目减半,减数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D、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逆转录形成DNA时,存在AT的配对,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0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0.64和0.36 B 0.50和0.50 C 0.36和
104、0.64 D 0.82和0.18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解答: 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3600人,AA=12000人,Aa=144200人,则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212000+14400)(300002)=0.64,则a=10.64=0.36故选:C点评: 对于基因频率概念的理解和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12分)(2015春太原校级月考)如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表3为
105、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表3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A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胺酸 丝氨酸 U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胺酸 丝氨酸 C 异亮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A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G(1)据图1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2)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3)图3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2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3氨基酸中的丝氨酸可能性最小,原因是必须同时替换2个碱基对图2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导致(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
106、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之间基因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RNA的结构有3个,即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解答: 解:(1)由于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图1细胞中的变异方式有两种可能,即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2)图中过程表示转录,所以含DNA分子的结构中都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
107、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分子(3)在基因突变时,碱基对替换一般一次只能替换一个,而要使氨基酸变为丝氨酸需要同时替换2个碱基,所以可能性很小图2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导致(4)A与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3)丝氨酸2 增添或缺失(4)碱基对排列顺序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12分)(2015青浦区一模)分析有关遗传方面的资料,回答问题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
108、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G(3)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供应不足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若某婴儿已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患者,你认为有效的食疗措施是在满足对苯丙氨酸需要的前提下,减少苯丙氨酸供给
109、(4)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4的基因型是BbXDXd或BbXDXD;1和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若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填“父亲”或“母亲”),理由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5(XdXdY)的父亲(XDY)正常,其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若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女孩(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考点: 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
110、传病 分析: 分析系谱图:II3和II4均不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由此可判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II1和II2均不患苯丙酮尿症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 解:(1)模板链某片段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进而导致苯丙酮尿症,可见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碱基对发生了替换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GTC转录形成的密码子CAG编码谷氨酰胺(3)对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婴儿,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措施是在
111、满足机体对苯丙氨酸需要的前提下,减少苯丙氨酸供给(控制患者饮食中苯丙氨酸的含量)(4)根据图谱1和2有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则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3和4有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儿子,而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说明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3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为B_XDX,4患苯丙酮尿症,则基因型为bbXDY,而女儿患苯丙酮尿症,儿子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3的基因型为BbXDXd,采用逐对分析法:BbbbBb、bb,XDXdXdY1XDXd、1XDXd、XDY、XdY,4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1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B_XDX,女儿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
112、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基因型为BbXDXd,和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若5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性染色体为XX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原因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5(XdXdY)有病,而其父(XDY)正常,5的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若1的基因型为BBXdXd或者BbXdXd,与一正常男人婚配,即XdXdXDYXDXd、XdY,则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女孩正常;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则BbBb1BB、2Bb、1bb,患苯丙酮尿症概率为=故答案为:(1)替换(或改变) (2)CAG(3)在满足对苯丙氨酸需要的前提下,减少苯丙氨酸供给(控制食用含
113、苯丙氨酸较多的食物)(4)BbXDXd或BbXDXD 100%母亲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5(XdXdY)的父亲(XDY)正常,其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女孩 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43(12分)(2015春太原校级月考)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如图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
114、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1)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完全显性,如图细胞所示亲本与BB基因型的父本杂交,F1的基因型有Bbb、Bb,取F1中三体亲本为母本,与感病普通植物为父本杂交,则子代的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1:2(2)现有4种(2、3、7、10号染色体)三体且感病玉米,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甲是属于上述4种三体中的一种,还是另一种染色体三体品种,则:该实验的思路:A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
115、)为父本,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玉米为母本杂交;B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父本/母本),与感病普通玉米进行杂交;C分析F2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抗病:感病=1:1,则甲为另一种染色体三体;若有一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则甲为上述4种三体之一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解答: 解:(1)根据题意以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作为母本,可以产生bb、b两
116、种配子,与基因型为BB的普通玉米为父本杂交,F1的基因型有Bbb、Bb取F1中三体玉米Bbb为母本,可以产生B、Bb、bb、b共4种配子,由于含n+1型配子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所以能受精的配子B:b=1:2,因此与感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杂交,则子代中表现为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1:2(2)该实验的思路:a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玉米为母本杂交;b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与感病普通玉米进行杂交;c分析F2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而在其它染色体上,则母本的基因型为bb,F1代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其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杂
117、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1 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BB产生B一种配子,母本产生b和bb两种配子,F1代中三体是由B配子和bb配子形成的,其基因型是Bbb,由于含n+1型配子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所以F1代中的雄性三体可进行正常受精的配子有B:b=1:2,与基因型为bb的玉米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故答案为:(1)Bbb、Bb 1:2(2)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玉米 父本 1:1 1:2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4(14分)(2015文登市二模)
118、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50%(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实验设计思路:取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119、:若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若F1全为正常植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例均为3:1,说明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用两种类型的无叶舌突变株杂交,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纯合体,后代全为无叶舌突变株;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杂合体,后代全为正常植株据此解答解答: 解:(1)根据题干信息,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例均为正常株:无叶舌突变株=3:1,说明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120、,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突变性状为隐性突变若用A、a表示,甲株后代中AA:Aa:aa=1:2:1,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则产生A和a配子概率均为50%(2)用两种类型的无叶舌突变株杂交,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纯合体,后代全为无叶舌突变株;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杂合体,后代全为正常植株故答案为:(1)一 隐 50%(2)无叶舌突变株 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全为正常植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试题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