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 1 )简述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描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程序。 ( 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3 )阐明分离定律。 能力方面 ( 1 )领悟假说 演绎法,发展科学思维。 ( 2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 3 )能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 1 )通过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体验实验材料、数据分析方法、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2 )通过了解孟德尔的简单生平,认同科学家的博学、严谨、坚韧不拔等科学品质在成功道路上的
2、作用。 教学重点: (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 3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 4)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难点: (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2)假说 演绎法。 教学方法及突破难点的方法:1 遵循 “ 遗传现象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揭示规律 ” 的思路,简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 ( 1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和推理; ( 2 )运用 “ 假说 演绎法 ” 统领教学的全过程;2 学生分析归纳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体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3 重视
3、核心概念的梳理,适时地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练习,夯实基础,注重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课 问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些谚语反应了怎样的生物学现象板书: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为何选豌豆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 思考与讨论 引入新课 带着问题和探究兴趣来学习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研究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过程、现象及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
4、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信服了吗?那又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阅读思考回答 思考 思考 思考 讨论 体会实验识别遗传图谱及各种符号 体会“假说”得出的思维过程体会实验结果并非偶然性 假说演绎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假说演绎法 阅读 理解 学生学会假说演绎法 二、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给出实验结果,进行实证 证明假说成立。 实验现象的验证:测交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D和d),比例为:。 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问)、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设计实验,写
5、遗传图解,预期结果 经过分析、推理,培养学习能力,认同性状分离 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三、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学生画图解释 教学生把抽象化形象,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总结 1 性状相对性状2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 性状分离 4纯合子杂合子 5自交杂交测交 听讲 回顾 总结 巩固 作业 练习一二 思考回答 学以致用 本节的科学方法教育采用 “材料分析比较归纳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孟德尔的遗传研究与发现为知识链,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已经了解一些孟德尔的事迹,在高中阶段以“孟德尔对遗传学的杰出贡献”为专题,组织小型的师生研讨活动,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研究程序,最适于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在分离规律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如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及性质,孟德尔构想遗传因子假说的背景,他是怎样预测杂交实验结果、对假说进行检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概括分离规律的基本论点并揭示其遗传实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