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二历史(57.58.59)一、选择题(每题2分,一共50分)1.汉书诸侯王表载:“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实质上反映了:A. 诸侯不参与政事B. 西汉推行附益法C. 君主专制到顶峰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为了削弱诸侯的势力,实行附益之法。根据所学可知,附益之法是西汉时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而推行的法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附益之法主要针对的是诸侯
2、王通过贿赂大臣以谋取私利的现象而实施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非诸侯是否参与政事,排除;B项,西汉推行附益法的表述是措施而非实质,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中“汉书诸侯王表”“武帝”不符,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
3、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2.下图中的斜线部分大致表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由此可判断该王朝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地图发现此王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根据所学可知,此王朝的疆域与秦朝疆域相符。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的疆域北方封国燕,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萧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
4、带;汉朝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元朝疆域在北方,北到北冰洋;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东北部和泰国北部。综上分析可知,材料中的疆域与西周、西汉、元朝不符,排除。3.为了制约宰相,北宋设置的官职有:节度使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所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所学可知,节度使是唐朝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不符合题意。此三项中都含有不符合题意的,排除
5、。【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4.公元前443前429年,这15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有的历史教科书也将其称为:A. “伯利克里时代”B. “克利斯提尼时代”C. “查士丁尼时代”D.
6、 “亚里士多德时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伯利克里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杰出代表者,他执政时期为公元前443年前429年。故答案为A项。B项,克利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选为首席执政官,排除;C项,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排除;D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生卒时间为公元前384前322年,排除。5.下边是某同学即将发布的一则微博截图,其中有明显史实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
7、制,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综上分析可知,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或,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6.王觉非先生说:“在当时英国政治、社会力量的结构之下,不论是主张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都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经暴力而经过妥协来解决上述的基本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 资产阶级革命B. 世界殖民扩张C. 光荣革命D.
8、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不经暴力而经过妥协来解决上述的基本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人民用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场政变,所以材料中的这条“道路”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故答案为C项。A项,在传统意义上,革命是要有流血牺牲的,与材料中“不经暴力”不符,排除;B项,殖民扩张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材料中“不论是主张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都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
9、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个观点:A. 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C. 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D. 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根源是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亟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进行殖民扩张,所以材料中“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的观点否认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故答案为B项。A项,鸦片战争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国家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的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没有提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
10、项,作者显然是为英国辩护,没有肯定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性,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8.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事件的名称被冠以当年的干支纪年,如辛酉政变、庚子赔款等。下列事件习惯上也采用这种称呼的有: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中日战争1898年资产阶级改革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9
11、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清朝仓皇迎战,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开始,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因1898年为农历戊戌年而称戊戌变法。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因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而称辛亥革命。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排除。9.以下是就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归纳整理的一张表格(“正确”表示有,“/”表示无),其中出现错误最多
12、的是选项条约名称割地赔款通商突出地位或特征A南京条约正确正确正确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天津条约/正确正确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不平等条约C北京条约正确正确/中国近代史上开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D马关条约/正确/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方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A项有0处错误。1858年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涉及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方面,它不涉及割地方面,当然也不是中国近代史上各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所以B项有2处错误。1860年北京条约
13、的主要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方面,但它只增开天津为商埠,而1858年的天津条约开十处通商口岸,不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所以C项有1处错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方面。而1901年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所以马关条约不是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D项中共有3处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项出现的错误最多。3大于2大于1大于0。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0.广西是太平天国发祥地之一,当地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
14、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 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 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可知,太平天国的力量来源于群众,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答案为A项。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太平军、清军军事力量谁强谁弱,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土地平均分配的方案由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而不能真正实现,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19511964年,此时西方国家尚未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所以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只能是反侵略反封建而不是反帝反
15、封建,排除。11.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论断:A.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B.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C.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洪仁玕主张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其主旨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因此理解准确、结论正确。故选A。但一则材料无法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考点:资政新篇点评: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颁布的向西方学习的施政纲领,但是因为并不
16、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缺乏实践的基础而没有成功。与此相关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另一个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也需要掌握。12.1895年光绪皇帝在悲痛中亲笔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赐予的对象是:A. 林则徐B. 邓世昌C. 曾国藩D. 孙中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有公足壮海军威”意思是有位英雄人物雄壮了中国海军的威风。回顾课本所学涉及到海战的只有甲午中日战争,为我国海军争光的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敌人血战到底壮烈牺牲。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经参与镇压太平军,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
17、。综上分析可知,林则徐、曾国藩、孙中山与材料中日甲午海战无关,排除。13.从条约内容来看,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最有力的证据是: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允许列强在中国商埠投资设厂并倾销到内地C. 割让台湾岛给日本D.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故答案为D项。ABC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属于1842年中英南京
18、条约的内容;允许列强在中国商埠投资设厂并倾销到内地、割让台湾岛给日本符合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条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A. 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B.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C.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D. 改变了旧的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知,中华民
19、国临时约法提出主权在民,反对的是当时的君主专制政体。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思想不是三权分立思想,排除;C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不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创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排除。15.从黄龙旗到五色旗的变化可以反映出:A. 封建制度彻底结束B. 共和观念得到普及C. 民族团结备受重视D. 人人平等已经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的五色旗象征汉、蒙、满、回、藏五个民族共和,反映了共和观念的深入、民主平等的趋势和民族团结的加强。故答案为C项。
20、A项,根据所学可知,黄龙旗是大清王朝的国旗,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从黄龙旗到五色旗的变化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D项,“共和观念得到普及”“人人平等已经实现”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1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 京津两地区罢工游行B.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 北洋军阀逮捕大批学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5日”、“青岛问题”、“曹汝霖”、“章
21、宗祥”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故C项正确。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与材料中“北京学界”不符,排除A。材料中只提及五四运动在北京的情况,而不是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北洋政府逮捕学生的信息,而是体现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的情况,排除D。1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 中共“一大”B. 中共“三大”C. 八七会议D. 遵义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在192
22、1年浙江嘉兴南湖最终结束会议,这与材料“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的描述一致,故选A。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排除;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排除;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排除B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 中国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庆节【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并创建了
23、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故答案为B项。A项,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军队的名称,排除;C项,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除;D项,建军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庆节无关,排除。19.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 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 军事指挥严重失误D.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
24、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故答案为C项。A项,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拍出;BD项,红军尚无作战方针、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不属于遵义会议讨论的内容,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20.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
25、地革命。国共三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这两次土地运动的共同点是:主张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激发了农民革命积极性造成国民政府孤立无援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在解放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两次土地革命都主张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农民分到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根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都是中央政府,并没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不符合题意;推动解放
26、战争胜利的只有国共三年内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凡带有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或,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2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
27、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当时发生了:A. 一二八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东北沦陷。材料中“日本人”“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与“九一八”事变相符。故答案为B项。AC
28、D项,根据所学可知,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卢沟桥;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此三项都与材料中“夺我东三省”不符,排除。22.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蒋介石专门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据此判断,此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战役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八路军发动了一场重大的战役,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百团大战的影响。故选D。ABC都不
29、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23.下图是由近代著名画家胡考所作的一幅题为游击战的漫画,某同学阅读后做了如下解读,其中有误的当是:A. 体现了“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原则B. 表明了游击战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等优点C. 反映了作者痛恨日本人和钦佩国民党的创作意图D. 表现了游击战术配合正规战有效地打击了日本军【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钦佩国民党”的结论,因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结果,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所学可知,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30、,敌退我追。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图片中日本人举起“游击战”投降,表现了游击战术配合正规战有效地打击了日本军。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24.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是:A. 调整了战略决策的主攻方面B
31、.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C. 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答案】D【解析】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改变了共产党被动挨打局面,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故D项正确;战略决战是战略反攻之后,显然不是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故A项错误;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时陕北和山东战役,故B项错误;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是三大战役,故C项错误。25.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的频率统计图,高一某班同学对其作了如下分析和解读,其中较为正确的是:A.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毫无民主可言,所以“民主”出现频率直线下降B. 19451946年“民主”高频跟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
32、会议有着密切联系C. 194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主,所以“民主”出现频率下降D. 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屡试屡败,国民党最终独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时间“19451946年”可知,“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组建新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各阶级的共同愿望。故答案为B项。A项,“毫无民主可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出现频率下降,“实现民主”说法错误,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屡试屡败,但是国民
33、党最终没有实现独裁,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材料题(26题10分,27题20分,28题20分)26.请回忆课本知识将下列横线上所缺内容填充完整。(1)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_社会的开端。(2)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_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3)_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_。(5)五四
34、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_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6)毛泽东创建的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7)_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1935年_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国共两党组成_战线,在正面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10)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_战役。【答案】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天朝田亩制度 (3). 同盟会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巴黎 (6). 井冈山 (7). 南昌 (8). 遵义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淮海【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
35、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答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所学可知,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答案为:天朝田亩制度。(3)根据所学可知,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答案为:同盟会。(4)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
36、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故答案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根据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故答案为:巴黎。(6)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答案为:井冈山。(7)根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中共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共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共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37、,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坚定的基础。故答案为:南昌。(8)根据所学可知,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答案为:遵义。(9)根据所学可知,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故答案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故答案为:淮海。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则
38、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材料二: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孙中山遗嘱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
39、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主要活动两项。再用一条史实证明他所说的“现在革命尚未成功”。(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给出的经济角度范例,另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经济: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实业救国成为潮流等。(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孙中山伟大革命精神的内涵,至少两条。【答案】(1)清政府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严重;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2)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国运动;领导护法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史实:
40、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陷入了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或当时中国社会仍存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列出具体史实亦可。(3)政治: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建立政党政治、内阁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日益传播。(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顽强坚韧,永不言败;亲力亲为,勇往直前。【解析】【详解】(1)材料一“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反映了民众尚未觉醒;“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
41、堪虑于目前”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反映了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这些都是促使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原因。(2)第一小问“活动”,根据所学知识,从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国运动;领导护法战争;创办黄埔军校等以上活动中任意选取两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史实”,根据设问要求“用一条史实证明”,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的任一角度作答即可。(3)注意“分界线”这一关键词,辛亥革命是“分界线”主要应该从从近代化史观角度分析,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现代化的
42、角度。根据所“给出的经济角度范例”写出政治、思想方面,如政治:推翻专制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日益传播。(4)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一生思想经过多次转变,如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得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得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顽强坚韧,永不言败;亲力亲为,勇往直前,等等。以上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28.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我国多地纷纷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正确选择。某校高中学生也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去
43、。(1)请你为此次年级活动拟定一个简明适宜的主题。(2)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其实,早在1894年日本已经对中国进行过一次残忍的大屠杀,请写出那次大屠杀的地点。(3)南京,这个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屡屡出现,几乎成了近代中国的缩影。请你列举除了南京大屠杀以外在此发生的两件历史大事,并各作50字左右的简介。(4)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的一次悲剧,好在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同学们对胜利的原因十分感兴趣,于是上网查找到了下面一则资料,请你认真阅读后作出评论。抗日战争战胜利后的元宵节,重庆一家报纸就抗战胜利的原因出了一个谜语,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最后的谜底答案丰富多彩:屈原、
44、苏武、蒋干、共工当时的解释分别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联出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的功劳”这些答案和解释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胜利的原因。【答案】(1)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1937年;旅顺。(3)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并在此定都、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渡江战役等。简介言之有理即可。(4)此题实际上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评论时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要明确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或苏联派遣红军进攻中
45、国东北的日军,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同盟国在亚太战场对日寇的牵制和打击等)。在此基础上联系谜底答案进行阐述即可。要强调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内因。【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得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第一小问“哪一年”,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小问“地点”,根据所学可知,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3)第一小问“历史大事”,根据所学知识
46、可知,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都城;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答出其中任意两者即可。第二小问“简介”,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50字左右”,不要超出字数。如:1842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其他言之有理即可。(4)根据材料中“好在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完全胜利”“对胜利的原因十分感兴趣,于是上网查找到了下面一则资料”可知,此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根据材料中“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联出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的功劳”及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方面、国民党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角度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