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和三个重要的阶段;(2)掌握人地关系产生原因和危害;(3)初步认识人地关系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主动探究每个阶段的原因;(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3)查阅资料,了解孝义相关的人地关系的事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点难点】1、重点(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现代人地关系
2、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3)当前环境问题的本质和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差别;(4)掌握应对不同环境问题的对策。2、难点 :环境问题的类型、本质、改善措施。【课标要求及解读】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3、联系21世纪议程,概
3、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本节课的引入采用了孝义广为流传的“义虎救樵夫
4、”的故事,既能拉近师生距离,又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环境问题的本质。【教学过程】导入:大家知道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地球的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随着人类从弱到强,人和环境之间发生着喜剧性的变化。问题导学(自主学习):1、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人地关系是什么?3、环境问题有哪些?哪几类?4、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空间差异如何?学生个人展示,师生互动,谈话式的交流中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展开,教师
5、在交流中加以说明、旁白增加个人展示的内涵。第一阶段中“崇拜”中介绍华夏民族的龙的崇拜,龙是各民族图腾的综合体。第二阶段中玛雅文明的消失原因结合教材中分析和说明,用结果图来说明。第三阶段中工业文明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a森林植被edb砍伐焚烧约20年放弃耕种森林植被消失不可避免砍伐和焚烧其他地域的森林植被c80-100年再生树林农业生产力下降在a、b、c、d、e中填写适当的内容:建筑材料燃料农田水土流失文明衰落.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采猎文明生产力低下影响微弱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1、农业文明环境趋于恶化改造自然生产力发展对抗性增强2、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环
6、境问题严重人地矛盾激化征服自然 生产力较发达工业文明时期1、环境和发展得到普遍关注寻求和谐发展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高度发达后工业化时期2、3、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当中索取的资源超过的了环境当中资源的再生能力 人类向环境当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当中污染物的自净能力给出一组填充式因果联系框图,让学生思考完成。A.生存条件恶化B.人均收入减少C.土地生产力下降D.人均资源减少E.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F.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G.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H.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I.当前的生存要求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J.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教学反思】从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确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形成正确的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