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我们校园所在的芳沁园附近,有整齐划一的住宅小区,有繁华的商业区,有
2、车水马龙的公路,远处还有市政大厦,广场、高铁等等,俨然是现代化城市的一部分,然而十三年前你如果来到这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观,这里属于牧场沟村,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子和茁壮挺拔的玉米,远处有不少蔬菜大棚,晚上路边有许多青蛙出没,真是“听取蛙声一片”,一派田园风光。但是2003年以后,玉门油田生活基地开始在这里建设,许多住宅楼拔地而起,商场、马路取代了庄稼地,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来到了城市生活,成为了市民,牧场沟村的这种变化就是城市化,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城市化是怎么回事?2.新授2.3城市化【板书】什么是城市化【板书】城市化的含义【板书】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
3、过程。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学生讨论回答:略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主要标志【板书】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生:对比200
4、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师总结: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
5、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引导学生阅读图2.17,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
6、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师:对!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7、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师: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呢?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过度: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板书】师: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请同学们先阅读图2.18、图2.19。(本部分:先进行图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
8、35活动题。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19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师:在图2.19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为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请同学们读取图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各段曲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某些阶段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什么问题?生: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师:世界上
9、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引导学生阅读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活动”,)讨论:思考下列问题l.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显现出怎样的特点?2.英格兰城市带是怎样形成的?3.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伦敦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伴随着这一现象,城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生l:在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鲜明的变化: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2: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如图2.21。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
10、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这就是英格兰城市带。生3: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这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所以人们纷纷迁往城市以外的乡村或小城镇师: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另外两个原因是: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生: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空洞化等现象
11、师:案例4是图2.19的具体实例。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体现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结合图2.19和案例4,归纳、概括不同城市化阶段的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和出现的常见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结合读图分析,完成表格内容填空)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师:现在,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
12、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处于哪一个阶段?我么在回过头来看看图2.18生: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生: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师: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提示学生结合P35阅读内容,完成该题)生: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3.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对此结合教材P33图2.20加以思考。4.布置作业完成地理活页练中的本节内容。【板书设计】23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二、城市化主要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