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18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I卷)2019年高考语文等值试题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按要求填(涂)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这两种“盛唐”在

2、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

3、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

4、规范斟酌并不是齐梁时代那种四声八韵外形式的追求,纯形式的苛求是六朝门阀士族的文艺末流。这里则是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规范。这种形式的规范要求恰好是思想、政治要求的艺术表现,它基本是在继六朝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又将重占上风再定一尊的预告。杜、颜、韩都是儒家思想的崇奉者或提倡者。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忠君爱国的伦理政治观点,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式的儒家信念,颜真卿的“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六一题跋)的卓越人格,都表明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跟魏晋六朝以来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并常以之作为哲理基

5、础的前期封建艺术不同,以杜、颜、韩为开路先锋的后期封建艺术是以儒家学说为其哲理基础的。尽管这种学说不断逐渐失去其实际支配力量,但终封建后世,它总是与上述美学规范纠缠在一起,并作为这种规范的道义伦理要求而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后代文人总强调要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类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解释杜、颜、韩的缘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的艺术特征是内容承载不住形式,是天才抒发。B杜诗、颜字和韩文作为正统,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和统一,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C曹植的诗、二王的字及骈文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是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

6、典范。D后期封建艺术因为注重形式,所以强调用儒家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杜、颜、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盛唐之音的美学意义和前后期封建社会不同的正统规范。B文章阐明了杜甫、颜真卿等与六朝门阀士族在形式规范上不同的要求,论证条理清晰。C文章着重论证了以杜诗、颜字和古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典范的特征,是因其影响更深远。D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其美学规范必须要有哲理基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李白、张旭等人的“破旧”,就不会有杜甫、颜真卿等人的“立新”。B李白与杜甫在才华上并无高下之分,但李白无可

7、仿效,杜甫有法可学。C以杜诗、颜字和古文为代表的艺术典范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严整的规范。D尽管儒家学说的力量不断弱化,但它始终与后期封建艺术的美学规范相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吴庆龙博士与合作的国际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证实公元前1922年左右,黄河上游的积石峡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但他们推测“大禹治水”的上古传说甚至夏朝的存在可能与此有关,却在学界与公众之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其实早在本次研究之前,关于夏朝是否存在就没有定论。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西汉的史记、战国的竹书纪年,以及尚书之类儒教典籍中,相关记载零零碎碎

8、、语焉不详。民国时期顾颉刚发起“古史辨”运动之后,怀疑夏、商存在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但殷墟遗址甲骨文的发现验证了史记中商代后期的存在,有些人又拾起了对商代早期甚至夏朝存在的希望,王国维先生就说:“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随着上世纪50年代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出土,夏朝的存在似乎又有了考古学依据,因为二里头文化在地理与时间上似乎与夏重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徐旭生和许多中国学者都相信,那里是古代一处大型都邑,只是学界对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商都还是夏都,还是有所争议。由于至今没有甲骨文等实际证据出土,西方考古学家多认为二里头遗址尚不能作为所谓“夏朝”存在的证据,何况先

9、入为主地默认可疑史料的真实性,再按图索骥、按自己的意愿强行解读考古发掘,也不是科学的方法。(摘编自丁林夏朝真的存在?)材料二(摘编自丁林夏朝真的存在?)材料三帮助徐旭生找到二里头和其他若干“夏墟”的,绝非某一部或某几部具体的文献。他所依靠的是一整套文献系统及个人的判断。徐旭生认为:未经系统化的材料比综合材料价值更高;史料价值之间具有等级关系,第一等如金文和诗经左传等先秦文献,第二等如尚书三篇,第三等如汉代新综合材料世经等,如无特殊理由,低等级的史料不能用来非议高等级的史料。有了以上的原则,徐旭生梳理了历代文献,从先秦典籍中得到关于夏代地名的史料80余条,西汉人书中30余条左右,去除重复、无关、

10、字义多歧而无法利用的,又经分析,最终才得出结论,该去两个地方重点寻找“夏墟”:“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颍水谷的上游登封、禹县地带;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大约自霍山以南)一带。”概而言之,“豫西”与“晋南”。二里头是在豫西调查中发现的,但徐旭生生前并没有完成他所设想的全部调查计划,后来很多和夏文化相关的遗址正是在延续徐旭生的调查计划中发现的。徐旭生也因此被称作“夏文化探索的总设计师”。(摘编自刘周岩寻找夏朝:中国从哪里开始)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显示,黄河流域约在公元前1920年至公元前1900年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几乎与此同时, 也

11、发生了大规模的文化转型。B从公元前约3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了青铜器时代早期,有多种文化前后相继。C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有陕西龙山、陶寺和河南龙山三种文化并存,其中河南龙山文化开始的最早,持续时间最长。D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晚齐家、二里头和岳石文化都开始于公元前1900年的转型期,这与研究者预计的夏朝开端时间吻合。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庆龙团队的研究证实了公元前1922年黄河上游特大洪水的存在,团队就此推测“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存在与此相关。B记载夏朝的史料零散模糊,学者对其态度不同。顾颉刚怀疑夏朝的存在,而徐旭生从中梳

12、理出寻找“夏墟”的方向。C因为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了甲骨文的相关证据,所以很多民国学者包括王国维先生都相信商代早期以及夏朝应当存在。D中西方学者在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朝”存在的证据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只是因为缺少甲骨文证据。6在吴庆龙团队之前,不同的学者在探究“夏朝是否存在”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态度,请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简要的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回到苏州范宇(1)苏州是一个梦,前世今生,似乎做了两三千年,在时光的轮回中,不知烙下多少的思念与企盼。初到苏州,一点也不觉得陌生,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杨垂柳,古井深巷,都

13、像恋了几世的情人,此生不曾相见,却早已在心中影影绰绰。因此,与其说我与苏州是一场邂逅,不如说我是在出走多少年后,回到苏州。(2)我是清晨回到苏州的。(3)薄凉的阳光从河对岸的屋檐之上,慢慢地洒过来,洒在碧绿的河水里,也投向斑驳的粉墙上。此时的阳光像一支毛笔,在苏州的宣纸上,写下一个飘逸如行云的字静。平江路上,还没有几个行人,大多数铺子木门紧闭,只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河边的柳树枝头歌唱。静是一条穿越时光的遂道,一眨眼的功夫,整个人就好像回到了古时的城池,周围的一切都古色生香。(4)是什么样的磁场和力量,会让一个人不顾一切地从喧哗走向静谧?(5)有几个讲着吴侬软语的妇女,不知从哪条巷子里钻出来,

14、手里端着木盆,木盆里随意装着一些衣物。河道两岸留有一些埠头,有些埠头在路边,有些埠头干脆就在民居的楼板下面,埠头皆用古老的石头砌成。那些妇女,就在这些埠头上,捣着衣物,偶尔闲聊几句,偶尔也嬉笑几声。河道里掀起一层层水波,碧绿绿的,渐次迭宕开来,便拉开了整个苏州城的安闲时光。(6)河里开始有船驶来。不,应该是划来的。(7)船是旧时的乌篷船,没有发动机,也就没有了轰鸣。最初划船的是一个中年的男子,他一边划船,一边往河面上打量着什么。偶尔有一些飘着的塑料瓶子或垃圾袋,他便用绑着网兜的竹竿将之打捞上来,然后装进放在船上的箩筐里。长长的河道里,他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或许,苏州的清雅与灵韵能够得以保存,与这

15、样的呵护是密不可分的。在苏州,好像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深怕惊扰了历史,也怕打破了原本拥有的烟火之气。(8)再过一会儿,划来的船上,便载着一些游客。许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在苏州行走,最好是坐船。苏州在水上,水的滋润生成了苏州的主要性格。穿行于水上,就好像穿行于画卷之中,两岸的老房子,以及前方的石拱桥,都是水墨点缀。(9)一个人在平江路上的街道或小巷中慢慢行走,又是另外一番味道。一切都慢下来了,刚来时,甚至会感觉慢得有点让人着急。有些院落的门虚掩着,偷偷从门缝中往里瞄一眼,却看到偌大的一个庭院里,只有一个老人躺在藤椅上小憩,旁边放着一壶茶。也有一些老人围坐在河边,泡着茶,收音机里播放的是苏州的昆曲

16、。我听出来了,是著名的牡丹亭“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不时,老人们也会跟着哼唱几句,好像人世间的纷繁与杂乱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将苏州活成了典型而地道的江南,也让世人见证了最古老的中国。走在他们中间,无论再远而来,都会沾染上一些慵懒的气息。(10)很奇怪的是,平江路的街道和无数条巷子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都觉得不够,也不觉得疲累。苏州是一座永远不会让人厌倦的城市,也是一座长着故乡模样的城市。回到苏州,心情是放松的,是欢愉的,整颗心都是属于苏州的。(11)这样的时光过得很慢,慢得像是从石缝间一点点浸润出来的水;这样的时光也过得很快,快得让人来不及防备,已悄然从画卷之中溜走。(12

17、)当夜幕悄无声息地降临苏州时,在平江路上的苏式茶餐厅鱼米纪吃饭。鱼米纪在阁楼上,老式的布局,吊着一些明清的灯笼,配上暗红的桌椅。我们在临窗的一桌坐下,窗是雕花镂空的木窗,散发着一种中草药的清香,窗外便是平江河。此时,平江河上已没有了船,河的两岸升起了红彤彤的灯笼,在暮色中格外抢眼,有古典,有柔情,有诗意,也给人温暖。苏州的夜,像一个温暖的家,或是一张母亲的脸,让人感到熟悉与亲切。(13)就两人,朋友却点了五六个菜,全是苏式菜,还有一份汤,一份糕点,口味皆偏向于清淡。我是四川人,吃辣是一种嗜好,可谓无辣不欢,奇怪的是,吃起苏式菜来,却没有半点的不喜欢,反而很享受那份细腻与精致。尤其是一条来自于太

18、湖的白鱼,肉质鲜嫩,口感爽滑,夹一点鱼肉在嘴里,就像含着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除此之外,还有一瓶酿造于苏州的黄酒,散发出一股醉人的清香,一口口喝下去,一点也不辛辣,淡淡的米香像儿时的记忆一般回味绵长。渐渐有点醉意了,醉在苏州的远古柔情与寻常日子里(14)苏州,还未离开,已满是思念。 (摘编自范宇回到苏州)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眼中,苏州既能让人感受古色古香的韵味,又能让人体验熟悉亲切的寻常生活。B第段运用设问,表达对苏州的喜爱,同时引出下文对景物和百姓生活状态的描写。C第段画线的句子一快一慢,不仅不矛盾,还写出了苏州的特点和作者对它的留恋。D苏州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让

19、作者深深沉醉,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胜过对家乡的爱。8 第(5)段作者说“便拉开了整个苏州城的安闲时光”,请联系全文说一说苏州的安闲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9 本文作者初到苏州,为什么要以“回到苏州”为题?这个标题有何妙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闵仲叔之节。尝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

20、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

21、反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中平二年,年七十四,卒于家。临命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各遣令史奔吊。大将军何进移书陈留太守,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会葬者二千余人,刺史郡守各为立碑表墓焉。(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冉传有删改)【注】闵仲叔:闵贡,字仲叔,东汉节士。建武年中,应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上任后却因“霸不问政事”辞官而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

22、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B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C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D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辅”,又称“三秦”,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三个职官的合称,

23、亦指其所辖地区。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中国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如若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约三年,亦称“丁忧”。C“闾”原指中国古代居民的基层组织,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既二十五家为闾。文中指“里巷的大门”。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冉特立独行,行为往往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他与河内王奂交好,却不愿在王奂升迁时饯别送行,只在路边与弟弟交谈。面对王奂邀约,拂衣而去。B范冉爱慕气节之士,不愿从俗为官。桓帝时,范冉被任为莱芜长,正逢母丧,不就职赴任。后被

24、太尉府征辟,又因政论激进不能从俗,在朝廷佩韦以自勉。C范冉洁身自好,安贫自若。范冉遭逢东汉党锢之乱,他带着妻子儿女,居无定所十多年,靠捡拾麦穗维持生计。后结草屋自居,粮尽断炊,仍安之若素。D范冉生于乱世,不喜欢邪淫奢侈的社会习俗。他临终前,叮嘱儿子入殓时只穿平时的衣服,衣服足够遮体,棺材能放下身体即可,坟墓也不要修的太高深。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2)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终南山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

25、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移步换形,意境朦胧。C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D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展望远景。15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与通体不配”;也有人

26、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你同意哪种认识?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有阔大境界和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 ”。(2)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面对短暂而飞逝的时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表达出了无限的感慨。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

27、一样,在一些年轻人眼中成了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节日中所蕴含的诗意和情怀 。( )。笔者认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要靠“传”和“创”。所谓“传”,就是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之钙 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如“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中秋之夜对月祭拜,传承的不只是民间风俗,更是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让这些传统文化活起来,让精神之钙铸牢民族之魂,必须要善于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所谓“创”,就是创新。首先传承手段要创新、与时俱进。曾经火爆电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如果国宝会说话,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等通过创新传播手段,让传统文化

28、以更加 的形式出现,备受人们“追捧”。其次,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要坚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古为今用、 ,要善于结合时代条件,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达到永葆青春活力,开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局面。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最关注的是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这一话题。B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C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D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18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渐式微 潜移默化 喜闻乐见 推

29、陈出新B荡然无存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革故鼎新C日渐式微 耳濡目染 喜闻乐见 革故鼎新 D荡然无存 潜移默化 脍炙人口 推陈出新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支撑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B才能让其永葆青春活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C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才能让其永葆青春活力,支撑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他们或许是年轻的剪纸传承者,或许是油纸伞制作的继承人,或

30、许是街头修钢笔的手艺人如果你看见过这些匠人的风姿,请用你的相机为他们发声,让匠心精神不仅留在镜头里,也闪烁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长廊中,我报“时代匠心手机摄影大赛”热烈期待您投稿!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筑梦九天、叩问太空、弃高薪从我心,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坚定初心。材料:创新 牺牲 奋斗打造大国重器 功成不必在我 专利领跑世界咬牙攻关 奋力攀登 砥砺前行 甘做备份 打破垄断 默默付出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两三年来,快600岁的故宫成为新一代网红:2016年初,它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瞬间拉近了

31、文物同观众的距离;2018年底,它跨界推出口红等彩妆产品,引得年轻人争相抢购,刷爆网络,成为时尚;2019年元宵节,它首次举办“灯光秀”,首次在夜间向百姓开放,一票难求;2019年2月,它开火锅店,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等,不仅上了微博热搜,还喜获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截至2018年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共计1万余件,包括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产品主打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萌趣而不失雅致,年产值超过10亿元。“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9年相阳教育“黉门云”高考等值试

32、卷预测卷语 文(全国I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1C 2D 3A 4C 5B6民国时代的中国学者对史料进行辨析,质疑“夏朝的存在”(1分);殷墟甲骨文证实商代后期存在后,有学者对夏朝存在持乐观态度(1分);以徐旭生为代表的考古学家,通过史料分析,确定调查计划,并在计划框架内成功发掘了二里头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在地理与时间上都与“夏朝”接近(2分);西方考古学家一因无甲骨文等证据出土,二因不认可由可疑史料解读考古发掘的方法,多不认可二里头遗址是“夏朝”存在的证据(2分)。7D 8清晨宁静美好(1分);夜晚景色温暖熟悉亲切(1分);苏州人小心翼翼呵护着苏州的清雅灵韵(2分);苏州百姓生活

33、得闲适慵懒(1分);苏州的酒菜细腻精致清淡回味绵长(1分)。 9作者初到苏州,却以回到苏州为题,写出了作者对苏州有着故乡般的感觉(1分),表现了对苏州长久的企盼和亲切之感(1分),表达了对苏州的喜爱和眷恋(1分)。突出主旨(1分);看似无理中却有理,饶有兴味(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0B 11C 12A 13(1)路上仓促,不是畅叙离别情怀的地方,可同我一道到前亭宿息,来诉说别离之情吧。(2)范冉第一个上书弹劾自己而辞职,朝廷下诏特别宽待不追究其罪责。太尉府又征辟范冉,范冉以病为由未到任。【评分标准】(1)共5分。“仓卒”,“陈契阔之所”,“可(与我)共到”句式,“以叙分隔”,各1分。句子

34、整体性1分,意思对即可。(2)共5分。“自劾退”“不理罪”“辟”“以疾不行”各1分。句子整体性1分,意思对即可。14C15(示例)认同后一种认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2分)。本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2分),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2分)。(若从诗人心理、情趣等主观方面分析且能自圆其说亦可。)【评分标准】全诗整体意境,2分;尾联含意,2分;景物特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认同“与通体不配”且能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6(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5、(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应用17C 18A 19B 20“看见”改为“目睹”;“风姿”改为“风采”;“留在”改为“定格” “闪烁”改为“闪耀”;“热烈”改为“热忱”评分标准:5处错误,每处1分,其它答案如果贴切合理,符合书面语体要求亦可。21(示例:奋力攀登、砥砺前行、打造大国重器,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咬牙攻关、打破垄断、专利领跑世界,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创新。默默付出、甘做备份、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无悔牺牲。 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个句子2分,内容合理,表达顺畅,

36、可得2分22作文【评阅说明】本题评阅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基础等级+发展等级”的评阅精神。1.本题以“故宫现象”为材料,其本质是“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价值”。就故宫说故宫,可以;以故宫为例类比谈同类问题或现象,也可以。2.对故宫成为网红的认识,可以是多方面的:故宫在有所作为;故宫在展现才华;故宫在求变求新;故宫在学着赚钱;故宫在放下身段只要能从材料中找到依据,皆可成立。若有学生认为故宫的一些变化并不值得推崇,且言之成理,也要视为合理(若写得深切精彩,一样可给高分)。在评阅时,要努力揣摩学生的认识是否有道理,而不得以教师的个人认识来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3.如果仅仅从材料中得出“创新”

37、“工匠精神”“时尚”“开放”“品牌”等泛概念,并以此为话题升发开去,脱离了“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价值”这一背景“语境”,视为偏离题意。评阅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讲道理,而不是玩弄空洞的概念。4.表达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苍白,说理不明,单纯地堆砌材料和玩弄修辞,不可取。5.对于有创见、有个性、有特色的文章,要能够在发展等级中给予鼓励。6.以上说明只是参考意见,具体操作可根据高考评阅实际情况和考生具体表现来加以区分,以下赋分建议。赋分:(1)基本分数,无题目在全文总分上扣5分,且总分不得上45分。字数不够800字,总分不得上45分,少50字在全文总分上扣1分,少100字扣5分,少150字以上视为残卷,在36分以下打分。字迹草乱辨认困难,在40分以下打分。(2)感情虚假不真实,所写内容空泛的文章,不得上46分。(3)内容充实,中心明确,书写工整清楚,在48以上打。(4)有思考有见地,独特不俗,在54分以上打。(5)思想深刻有启迪,书写清晰美观,有文彩,在57分以上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