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173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作业1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B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C生态足

2、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D日本每人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日本土地、水源所具备的生产能力,所以日本只能利用别国资源A根据题干定义知,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分析,而不是定性分析。2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分析表中的数据判定,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比利时5.01.23.8美国10.36.73.6新西兰7.620.412.8秘鲁1.67.76.1A0.4 B0.4 C2.0 D2.0B由表中的信息可知,生态赤字有效生

3、态承载力生态足迹。3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4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 B C DC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由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中,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故自然增长率最高。5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

4、、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较低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CA项反映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特定气候变化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A正确;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B正确;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果,D正确;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C错误。6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甲世界水资源量示意图乙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图(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

5、量的0.3%,可见,_。(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2)由图乙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地0.2 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 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

6、数量的急剧增长题组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7(2018浙江高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A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错误。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B大气中的CO2浓度的降低会使全球气候变暖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有关B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使大气温度升高

7、;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减少;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挡紫外线。9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CO2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10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

8、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A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A正确;酸雨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而无法判断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错误;该实验只模拟了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判断其他树种的情况,D错误。11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

9、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_。(2)许多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或死亡后遗体被分解时产生的黏液,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暴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有些有毒物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可能引起人中毒的一条食物链:_。(3)海水的pH一般在8.0到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_。(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的pH变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_。解析(1)富营养化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

10、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2)该食物链的起点是赤潮生物(藻类),终点是人。(3)赤潮暴发时,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4)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大,主要是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答案(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2)赤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贝类)人(3)赤潮暴发时,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1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

11、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冰川融化A臭氧层被破坏,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受到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农作物受到辐射则引起减产。1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高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

12、O值的增加是因为无机物的增加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B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正确;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正确;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14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若没有丙,该

13、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D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去污效率会更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之和。15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2)箭头B表示人类通

14、过消费活动,将_输出给环境。(3)箭头C表示人类对_产生的影响。(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作用。(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战略。解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弃物质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答案(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 (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搞好国土整治 可持续发展不能准确获得信息和弄不准对全球性生态环境形成的原因16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不可再生减少酸雨危害A BC DB根据题中信息“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可以推出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酸雨危害和空气污染,同时缓解温室效应。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再生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