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2、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
3、剧的创作启示)材料二: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步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但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该剧原著作者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
4、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此也就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对中国历史抱有真正的“温情和敬意”。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处于国力不断上升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可少的。也许,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契合当今无数年轻人的心态,正是该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毕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否定中国历史,把它等同于钩心斗角的宫廷诡计,是经不起细看和推敲的。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态度,会对很多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例如长安十二时辰中讲到唐朝时的一种“职业”,被称为“不良人”,这是当时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小吏,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
5、书,都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学术定论。现代警察的几个特征是:非军队、非民众、职业化。按此标准,唐代的“不良人”至少已经具备两个半特征。而早期的英国“警察”或称治安官,最多具备上述一个特征,即非军队。隋唐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它所选拔的是“官”,在官之外,行政工作还需要很多“吏”,它是民众里面较为富裕的人群为政府的“服役”。这项政策实施长了便出现很多弊病。这一现象的改变是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其方法是富户不用出人承担“吏”的无偿服役,改为出钱,政府再用这笔钱雇用合格的专业人员,而不再是无偿服役,从而避免“不良人”的腐败。这是继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之后,用公平方式雇用“小吏
6、”的创举,基本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笔者这番带有学术性的分析,在剧中未必有深入的阐述。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古代制度。只要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全新的理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有更多的自信。(摘编自刘仰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材料三: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说法。钱钟书曾说过,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考订只
7、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既然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传历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耕的剧作家,谁个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摘编自贾璐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历史剧的高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于成龙等为代表的当代历史剧,展现恢弘的文化景观,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教人认识历史发展规律。B.文艺应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
8、本等时代价值,只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C.中国历史曾经有很长时期被否定。而将其庸俗化,或者将它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就是一大表现。D.历史考据为了严谨,是只能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挖掘的,艺术则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曲传历史人物的心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西方意识形态笼罩的情况下,即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未充分认识其价值。B.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就容易摆脱其观念条框,从而对中国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C.中国警察院校教科书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是因为书的编者没有对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
9、当的质疑。D.隋唐时期中国的官和吏是不同的,官是科举选拔出来的掌权者,吏是富裕人家帮助官工作的服役者。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A.贞观长歌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主要剧情却围绕八条爱情主线和多角恋爱开展。B.一代名相陈廷敬叙述陈廷敬整顿吏治之史事,塑造了忠于国与百姓的好官形象。C.敌后便衣队传奇写八路军战士用可以充饥的包子作炸弹,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D.琅琊榜脸谱化严重,梅长苏一看就正气凛然,谢玉仿佛脸上就写着我是坏人。4.材料二在论证中多次由“我”来发表议论,作用是什么?(4分)5.从上述材料看,历史剧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6分
10、)(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
11、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
12、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
13、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
14、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
15、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
16、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
17、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
18、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9 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迁湖广副使,历山东、浙江,皆有声。英宗即位之三月,推右副都御史。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围供亿派征物料乞悉停免诏可明年五月,以劳绩下敕奖励,因命巡延绥、宁夏边。所至条奏军民便宜。所部六府饥,请发仓振。帝从辅臣请,修荒政,镒请遍行于各边,由是塞上咸有
19、储蓄。六年春,以镒久劳于外,命与王翱岁一更代。七年,朝调辽东,镒复出镇。岁满当代,以陕人乞留,诏仍旧任。时仓储充溢,有军卫者足支十年,无者直可支百年。镒以陈腐委弃可惜,请每岁春夏时,给官军为月饷,不复折钞。从之。九年春,进右都御史,镇守如故。秦中饥,乞蠲租十之四,其余米布兼收。时瓦剌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已,命与靖远伯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边务,听便宜处置。以灾渗频仍,条上抚安军民二十四事,多议行。镒尝恐襄、汉间流民啸聚为乱,请命河南、湖广、陕西三司官亲至其地抚恤之。得旨允行,而当事者不以为意。王文亦相继力言有司怠,恐遗祸。至成化时,
20、乃有项忠之役,人益思镒言。景泰二年,陕西饥,军民万余人“愿得陈公活我”。监司以闻,帝复命之。镒至是凡三镇陕,先后十余年,陕人载之若父母。每还朝,必遮道拥车泣。再至,则欢迎数百里不绝,其得军民心,前后抚陕者莫及也。三年春,召还,与王文并掌都察院。文威严,诸御史畏之若神。镒性宽恕。明年秋,以疾致仕。卒,赠太保,谥僖敏。(选自明史陈镒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派征物料乞/悉停免/诏可/B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
21、供亿/派征物料/乞悉停免/诏可/C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派征物料/乞悉停免/诏可/D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派征物料乞/悉停免/诏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永乐:明朝皇帝朱棣的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B荒政:中国历史上救济灾荒的措施。荒政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持再生产。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如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下车等
22、指官员辞职归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镒爱护百姓。陈镒曾请求在各边塞全部实施救灾政策,秦中发生饥荒时,陈镒请求朝廷免去灾民赋税的十分之四。B陈镒关心边事。瓦剌也先强盛后,授都督喃哥等为平章,还在甘肃设行省,陈镒当即上奏朝廷,请求严加防备,但朝廷不以为然。C陈镒颇有远见。陈镒曾害怕襄、汉一带流亡的百姓聚集,请求安抚救助他们,但主管官吏怠慢疏忽,最终导致流亡百姓作乱。D陈镒受到爱戴。陈镒先后三次镇守陕西,总共十多年,陕地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陈镒每次回朝廷,百姓必然阻塞道路簇拥马车哭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至条奏军民便宜
23、。所部六府饥,请发仓振。(4分)(2)再至,则欢迎数百里不绝。其得军民心,前后抚陕者莫及也。(4分)14请简要归纳陈镒第三次镇守陕西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简卿归天台刘过枚数人才难倒指,有如公者又东归。班行失士国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载酒青山随处饮,谈诗玉麈为谁挥?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注王简卿:南宋诗人刘过的少年之交,此诗为王简卿罢官东归时,诗人为其送别而作。班行:班列,朝廷内文武官员上朝时的行列。载酒:化用毕卓“酒船”的典故,语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
24、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玉麈:指玉柄拂麈,又称麈尾,古代名士清谈时常执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倒指,指屈指点数,首联一针见血地抨击当朝者,也从侧面赞扬了王简卿是难得的人才。B颔联写朝廷不能任用人才,人们只能道路相见,以目示意,显得深刻而沉痛,尖锐而愤懑。C颈联陡转笔锋,化用典故,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反映出友人清高雅洁的品格。D本诗名为送别,实则借送友人抒写自己对国势江河日下的愤懑,思想性、时代性强烈。16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情感。(6分)(三)名句默写(6分)17.(1)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自信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2)
25、春江花月夜中, ”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 ”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音袅袅。(3)无衣中写道“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行动奔赴战场”。即“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我有限的认知和经验里,四面孔子雕像还是第一回见到。四面,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四至”,即君子修为需要达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目标。当然,四至是递进式的,不同的人实现的目标各不一样,孔子从来不认为每个弟子的修为都应该达到这四至。孔子主张 ,也主张 ,在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岗
26、位上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君子。如同这尊雕像一样,虽然指向不同却基于一体,把它们聚合成一体的是学习,向古人学,向社会学,向自然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这层意义上讲,四面孔子立于校园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尊孔子四面雕像在我心中活起来了。我深知孔子作为国人的骄傲,不仅只有“四面”;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还有诸子百家,文史英华,巧匠百工,唐风宋韵在文化日益自觉、日益自信的新时代,中国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日益加深,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四面孔子”这样 的作品,正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打开方式。通过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将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尽情挥洒、融
27、入其中。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有教无类 因人而异 无可辩驳 独具匠心B. 不耻下问 因人而异 毋庸置疑 别具匠心C.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毋庸置疑 独具匠心D 不耻下问 因材施教 无可辩驳 别具匠心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通过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将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融入其中、尽情挥洒。B. 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融入其中、尽情挥洒。C. 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将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尽情挥洒、融入其中。D. 通过一个古今
28、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尽情挥洒、融入其中。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四至”这一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古人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B.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C.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小学教材的内容。D. 恰恰运气坏,一个“东洋婆”走过来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_ _。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
29、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 _、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 _,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30、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以写作为开头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 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届博士毕业生黄国平的论文“致谢”部分在网络刷屏。他回顾了自己从山坳穷学生到计算机博士的艰辛历程,上高中前要自己养活自己,交学费,他多次因现实压力快扛不下去了,“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差点压垮他,最终因“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而坚持下来。他回复网友时说,他能走到今天,“受益于
31、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这份“致谢”是当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媒体称赞他“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终于凭借努力拼搏改写自己的命运,成为励志典型。有网友说黄国平博士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回击了“寒门难出贵子”和“读书无用”论调;也有网友说,黄国平这样成功的案例稀缺,很多寒门子弟没有这样的幸运,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依旧任重道远。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班级即将召开“我要做追光少年”主题班会,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
32、0字。河北安平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1.C。 解析: A.“当代历史剧”错,材料一原文为“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B.前后关系错误,材料一原文为“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D.“艺术则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张冠李戴,材料三原文为“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2.B。解析: B.“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就容易摆脱其观念条框”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二原文为“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此也就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3.D。
33、解析:材料二主要揭示了对待中国历史的一些错误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A选项是“将中国历史庸俗化”;B选项是对历史的正确的阐述,可以证明“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的观点;C选项是“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D选项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4.增强所述材料的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从“我”的视角发表议论,似与读者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语言感染力。5.创作目的:呈现时代价值,传播历史知
34、识,帮助观众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创作方法:艺术地加工历史,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传历史之神。创作态度: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深入研究历史。解析:材料一“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材料二“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可少的”材料三“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
35、;根据上述信息概括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 6B “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不当,“悲惨命运”用词过当,只是表现他们生活不易。7C 解析“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不当,应当是为了表现理发师傅一家的生活艰难。8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9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
36、者愉悦。【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答三点意思答对即可。10B11D12B13(1)他所到之处逐条上奏便利军民的事情。所辖的六府遭受饥荒,陈镒请求朝廷开仓放粮赈济。(2)下一次到来,则欢迎的百姓数百里相连不断。他深得军民的欢心,前后巡抚陕西的人没有谁赶得上14陕西遭受饥荒,军民一万多人请求他留下来,负责监察的官吏把这种情况上报皇帝,皇帝下令陈镒第三次镇守陕西。【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考生可通过语意、动词等的判断进行断句,“镒道出大名见之”为完整句意,“见”是谓语,“之”是宾语,故“之”后断开,排除AC;乞,请求的意思,结合句意可知,“乞”的宾语是“悉停免”,中间不能断开,
37、故排除D。翻译:北方饥饿的百姓大多流亡迁徙到有粮食的地方。陈镒取道出大名看到这种情况,上疏陈述其情状,诏令免除了灾民的赋税劳役。正统元年,陈镒进言陕西有战事,百姓被繁多的供给所困,请求全部停免,诏令同意。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下车等指官员辞职归家”表述错误,“下车”指刚刚到任。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陈镒当即上奏朝廷,请求严加防备,但朝廷不以为然”分析错误,根据文中“镒以闻,请严为之备。已,命与靖远伯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边务”的信息可知,朝廷也采取了措施,而不是“不以为然”。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
38、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至”,所到之处;“便宜”,便利的事情;“振”,赈济。(2)“再至”,下一次到来;“欢迎”,欢迎的百姓;“莫及”,没有谁赶得上。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归纳陈镒第三次镇守陕西的原因。根据文本“景泰二年,陕西饥,军民万余人愿得陈公活我监司以闻,帝复命之”可知,陕西遭受饥荒,军民一万多人请求他留下来,负责监察的官吏把这种情况上报皇帝,皇帝下令陈镒第三次镇守陕西。【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39、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中进士,授官御史。迁任湖广副使,历任山东、浙江等地,都有声望。英宗即位那年的三月,升任右副都御史。北方饥饿的百姓大多流亡迁徙到有粮食的地方。陈镒取道大名看到这种情况,上疏陈述这情状,诏令免除了灾民的赋税劳役。正统元年,陈镒进言陕西有战事,百姓被繁多的赋税所困,推派征收财物,请求全部停免。诏令同意。第二年五月,皇上因陈镒的功劳政绩而下令奖励,并命他巡视延绥、宁夏边境。他
40、所到之处逐条上奏便利军民的事情。所辖的六府遭受饥荒,陈镒请求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皇上听从了辅臣的请求,实施救灾政策,陈镒又请求在各边塞全部实施救灾政策,于是各个边塞都有了储备。正统六年春,因陈镒长时间在外操劳,诏命与王翱一年更换一次。正统七年,王翱调任辽东,陈镒又出任地方长官。一年满了应当更换时,因陕地百姓请求让他留下,诏令陈镒仍任原职。当时粮仓储备丰足,有驻军的足够十年之用,没有驻军的足够百年之用。陈镒担心粮食陈腐丢弃了可惜,请求每年春夏时节,将其供给官军作为月饷,不再折算成钱钞。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正统九年春,升为右都御史,镇守如同以往。秦中发生饥荒,陈镒请求朝廷免去灾民赋税的十分之四,其余
41、部分米布都收。当时瓦剌也先逐渐强盛,派人授予罕东各卫的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设置甘肃行省的名号。陈镒上报,让朝廷知道,请求严加防备。后来,诏命陈镒与靖远伯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的边防事务,听任他们根据情况自行处理事务。因灾害频繁,陈镒逐条上奏安抚军民的二十四件事,大多经商议后执行。陈镒曾害怕汉一带流亡的百姓聚集起来作乱,请求诏令河南、湖广、陕西的三司官亲自到该地安抚救助他们。得到圣旨允许执行,但当事人对此不在意。王文也相继极力指出主管官吏怠慢疏忽,恐怕会留下祸患。到成化年间,于是有项忠逐流民之举,人们更加思念陈镒的话。景泰二年,陕西遭受饥荒,军民一万多人请求“希望得到陈公而让我们活下来”。负责
42、监察的官吏以此上报,皇上又任命他(赴陕西任职)。陈镒到此时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多年,陕地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陈镒每次回朝廷,百姓必然阻塞道路簇拥马车哭泣。陈镒每次到来,则欢迎的百姓数百里相连不断。他深得军民的欢心,前后巡抚陕西的人没有谁赶得上。景泰三年春,陈镒被召回与王文共同掌管都察院。王文威严,众御史怕他如怕神。陈镒性格宽大仁恕。第二年秋天,陈镒因病退休。去世,赠太保,谥号僖歙。15C16对友人归乡的劝慰之情。尾联上句写诗人让朋友趁早远离京城,早日享取归乡清隐的乐趣,这是对友人罢官东归的劝慰。对友人继续保持节操的勉励之情。尾联下句写诗人劝朋友不要放过欣赏早春第一片梅花飞落的情韵,从而以梅花
43、的高洁勉励友人罢归后要继续保持高尚的爱国节操。【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内容、情感的能力。C.“实写友人诗酒隐逸的生活”错误,这两句化用典故,想象友人东归故里后的生活及品格,故不是实写而是虚写。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其时正值早春,诗人劝说友人不要放过欣赏第一片梅花飞落的情韵,实则劝慰友人趁早远离尘京,早日享取归乡清隐的乐趣。梅花,向来被我国文人看作是品行高洁、气节坚贞的象征,常以梅花与高士相提并论。陆游咏梅诗云:“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诗人在此处亦自有勉励友人罢归后继续保持爱国节操的深意。17.(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2)月照花林皆似霰
44、落月摇情满江树(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8.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根据上文“每个弟子”以及下文的“不同的专业和同的岗位”可知,这里没有“下问”之意,强调的是“类”,所以,该处应当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人而异:意思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语段谈的是教育话题,因此应使用“因材施教”。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无可辩驳:意思是指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信无疑。这里没有“辩驳”之意,选“毋庸置疑”。独
45、具匠心: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也作“别具匠心”。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两个成语都可以。故选C。19. 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通过”湮没主语,应当删去;“尽情挥洒、融入其中”语序不当,应调整为“融入其中、尽情挥洒”。故选B。 20. 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四至”引号的作用是“表示重点强调”。A.引号的作用是“表示重点强调”。B.引号的作用是“反语或讽刺”。C.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D.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故选A。21.(6分)是创造,是超越;以史为镜;一面镜子。(每点2分
46、) 22.(5分)一段写作与读书的不同。(2分)二段写作能检验人的学识才智。(3 分)四、作文(60分)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1.材料: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主体部分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主要是介绍黄国平的励志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位近日刷屏的人物。材料的第二段是网友对黄国平的评论,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黄国平是励志典型,他用成功回击“寒门难出贵子”论调等;二是黄国平类似的案例不多,现在依旧存在“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由此可知,本次作文情境鲜明,为考生完整准确审读材料提供了具体环境,又能紧扣重要的社会生活,启发性强,有较好的教育功能。写作时,段尾的两种观点我们可以任选其
47、一,既可以论述寒门可以出贵子,也可以论述“这样成功的案例稀缺,很多寒门子弟没有这样的幸运”。 2.任务:“我要做追光少年主题班会”,范围清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发言稿”,要求具体,告诉我们要写成发言稿的形式。【立意】1.寒门学子,追光少年2.寒门也能出贵子3.促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素材】1.“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这几年,社会上时常出现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讨论,黄国平正是一个寒门子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案例,这也是黄国平的致谢从豆瓣、知乎这样相对小众平台走入更广阔舆论场的重要原因。有人在一个黄国平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更多人在他身上寄托了对教育公
48、平的期待。2.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2017届博士毕业生黄国平的论文“致谢”部分在网络刷屏。他回顾了自己从山坳穷学生到计算机博士的艰辛历程,说多次因现实压力快扛不下去了,最终因“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而坚持下来。这份被网友称为“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的“致谢”,令许多人潸然泪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黄国平的家境之困、求学之苦,激起了大家对于“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的感怀。就像几年前那篇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一样,黄国平逆境中坚忍奋进的故事,再次触动了人们对城乡教育公平的关切。3. 在人生的高光时刻,
49、黄国平没有忘记,正因为一路上得到亲朋、师长、爱心人士的帮助,享受到减免学费等教育政策帮扶,自己最终才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黄国平走出“寒门”不忘感恩的真挚感情,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不过,黄国平奋斗故事并非一种俗套的悲情叙事,恰恰相反,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回击了“寒门难出贵子”论调。可以说,通过求学走出大山、找到理想工作、拥抱美好未来的黄国平,正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案例。当下,“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沉渣泛起,而黄国平的故事充满了催人奋进的能量。例文:学习黄国平,做追光少年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黄国平,做追光少年”。大家都知道,4月18日,一则“博士
50、生毕业论文致谢”的博文刷爆各大社交网络平台。这篇论文作者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一篇论文致谢,直指人心,看得许多同学热泪盈眶。黄国平博士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回击了“寒门难出贵子”和“读书无用”论调。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生活的真实与奋斗的力量。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每天,网上都会产生无数的10万文章,但打动人心的,屈指可数。黄国平论文致谢辞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有一种穿越时空、震撼人心、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与其说这是经典的力量。不如说是真实与奋斗的力量,这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为了生活拼尽全身力气的奋斗故事。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有网友评论,“黄国平的世界本无
51、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在致谢中,黄国平写道“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虽然家徒四壁,但在黄国平看来,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博士毕业论文的背后,是黄国平紧咬牙关的灵魂。黄国平论文致谢道出的道理,就是“寒门真的可以出贵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什么比人内心的信念更加真切,没有什么比人内心的力量更加坚忍。我们能够从黄国平的故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读书或许会很苦,但不读书人却很更苦,试想一下如果黄国平真的因为贫穷而选择了放弃,那么他的人生可能会重蹈他父亲的轨迹。读书很苦,可苦的不过是这十几年,不读书很轻松,可轻松的却只有这几年。读书或许是我们唯一能跨越阶层的方法,只有同学们努力读书才能让自己上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同学们,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梦想能否抵达,奋斗是其路径。即使曾历经种种磨难,我们应该像黄国平那样,目光坚毅,脚步坚定,以梦为马,以汗为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业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华章。最后,我想说,“寒门也可以出贵子”。同学们,加油,学习黄国平,做勇敢的追光少年!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