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129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4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如其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言为心声,风格也应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自然流露。单从个性上看,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再从主观上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

2、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文风与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社会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如其人”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但是,“文如其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如其人”是一个宽泛的命题,既包含了知性、气性方面的问题,也包含了情性、德性方面的问题。知性、气性与情性、德性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文如其人”问题上的争论中,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

3、个不同的层面。知性与文法的关系、气性与风格的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实然的存在。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此外,文、人相悖还有文、人关系中的外力牵引因素。作品的形成大多出自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不能超绝于世外。由他人、社会所形成的外力一并涌入,往往对作者构成有形或无形的牵引。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这种外力牵引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文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开明时期,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没有或者相对较少约束,这种自由自然

4、可以反映在文章的风格上。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象,导致言与志、文与人之间拉开距离,产生不同形式的文、人相悖的现象。一种表现是,作者屈就压力地歌功颂德,投其所好地鹦鹉学舌;另一种表现是,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作者不敢铮铮有声,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隐晦方式尽管形式上与违心迎合不同,但在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道德层面来看,“文如其人”是指立身和为文的统一,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B. 从文风

5、与作家性格特征的必然性相关的角度看,“文如其人”这一说法具有其合理性。C. 由于文、人相悖,所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D. 在政治严酷时期,失去创作自由的作者只能随俗为言,文章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阐释了“文如其人”的两种不同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前提展开论述。B. 文章分析了“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证过程中体现了辩证的思维。C. 文章对比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两种现象,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D. 文章主要从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力因素两个层次来分析文、人相悖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层面,“文如其人”的问题可能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B. 在政治开明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创作的影响较少,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更易做到“文如其人”。C.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简单地认定“文如其人”而依据文章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D. 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7、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从道德层面来看,风格是作者个性自然流露”不正确,应是从气性方面来看;C项,“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说法绝对,原文“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D项,“只能随俗为言”不正确,原文第四段说了两种现象,一种是随俗为言,一种是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8、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说法不当,以偏概全,原文是“但在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

9、果”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到审美效果。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德)海因里希伯尔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爷

10、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

11、、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

12、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

13、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

14、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

15、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我”的口吻来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使故事更有历史感,暗示世上违背公平之事早已存在,而人们的反抗也由来已久。B. 台秤的秘密还没有被公开之前,巴莱克家靠着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咖啡等方式,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C. 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既突出巴莱克家高高在上的地位,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D. 村民们用歌声甚至暴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残酷镇压之后,人们不得不作出妥协,许多人甚至不愿再听到巴莱克家的故事。5. 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

16、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6.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对比写法。人们对巴克莱家的服从,与“爷爷”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爷爷勇于反抗的品格。(2)侧面衬托。格特鲁德的惊奇害怕,突出“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或:人们用歌声来表达不满,反映“爷爷”揭露真相的行为具有感召力。)(3)场景烘托。流浪时落魄潦倒的场景,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性。(台秤称重的场景,衬托爷爷大胆、机智的特点)(4)言行描写。“爷爷” 把格特鲁德的给的糖丟到地上用脚踩,并当众揭穿巴莱克

17、家的阴谋。 6. (1)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秘密偷台秤抢回台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连贯。(2)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的妥协与反抗。(3)它象征着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形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18、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说法错误,首先送咖啡是因为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为了庆祝这件事才做的,其次,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提到巴莱克家族维持自家慷慨和善的形象的内容。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一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人物的事迹、心理、语言、细节动作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分析文本,把握细节。本题先用一句话“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来表明爷爷是个有胆量的人,再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来体现爷爷的胆量,如文中“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

19、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可看出在没人敢质疑巴莱克家的时候,爷爷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对比鲜明。通过分析可知文中“格特鲁德惊奇害怕”是因为他看到了“爷爷”发现了秤的秘密,她的害怕从侧面烘托了“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而从“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

20、这些分量。”这样的人物言行描写可看出“爷爷”胆量不容小觑。最终“爷爷”一家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这样的环境描写,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性。【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有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本题考查“

21、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结合文本分析可知,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是文章的线索,故事是围绕台秤展开的,台秤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依此可总结出: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秘密偷台秤抢回台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连贯。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的妥协与反抗。它象征着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形象。二古诗文阅读(20 分)(一)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秋晚舟泊桐江赵湘严子陵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22、。注: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浙江桐庐富春江畔,现存严子陵钓台遗迹。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讲究炼字,一个拟人化的“倚”字赋予夕阳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命。B. 诗人面对静谧悠然的秋景,不禁羞于为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C. 颈联采用剪辑拼贴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D. 本诗和杜甫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借助于描绘古迹,表达感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23、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是错误的。“羞为客”的意思是为自己因做官而作客他乡感到惭愧。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乡旅之思。故选B。【点睛】本题为古诗文阅读,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评价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体

24、现在对文本语句的理解,对文本具体语句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关键的一点是要认真阅读文本,明确题目要求,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对文章阅读不够,出现错误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

25、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 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

26、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注】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悫:诚实、谨慎。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

27、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B.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 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C.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D.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28、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B. 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招。C. 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D. 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B. 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

29、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C. 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D. 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答案】8. C 9. D 10. A【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

30、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三句间形成顶针回环修辞,“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结构上词性字数等也对应,据以上分析排除A、D。“夫”作为句首发语词,之前应该停顿;“有国之君”是“俱欲兴化建善”的主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然而”引领下文,与上文形成对比转折关系,之前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选 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31、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是错误的。“世祖”是指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如刘秀,从王莽篡汉后的天下大乱中重建汉室江山,得享庙号“汉世祖”。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 项,“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

32、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是错误的。原文“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意思是“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可知受排挤的原因是“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而非“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故选 A。【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参考译文: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职任担任郞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博学多

33、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郞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是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默默无语,很不得志。桓谭劝说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动,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

34、宠。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庭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 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后

35、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奏章呈上后,皇上不看。这时,皇上正迷信图谶,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桓谭沉默好久,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桓谭批评我无治国之正法,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

36、额头流血,哀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死,死时七十多岁。起初,桓谭著新论一书言当世行事,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滴滴涕的化学名称是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1874 年由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在拜耳教授指导下合成。此后便 ,整整尘封了 65 年。它神奇的杀虫功效直到 1939 年才被瑞士盖基公司的化学家穆勒发现。作为二战的中立国,瑞士于 1942 年 8 月把滴滴涕的标本和配方同时提供给交战双方。纳粹德国并未

37、予以足够重视,美国却 ,组织大批科学家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紧急攻关。1943 年 10 月 1 日,盟军解放了意大利那不勒斯,这座城市因纳粹对供水排水系统的破坏,正陷于伤寒大流行的灭顶之灾。艾森豪威尔将军紧急向华盛顿求援,美国辛辛那提盖基公司和杜邦公司首批生产的 60 吨滴滴涕火速运达。1944 年 1 月,那不勒斯的营房、街区和130 万军民普遍接受滴滴涕喷洒,( ),三个星期内 了伤寒流行。在南太平洋战场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被蚊虫叮咬而死的疟疾人数,自从司令部决定增设专门喷洒滴滴涕的建制后,美军完全 了疟疾和热带病的威胁。此外,从菲律宾、缅甸、中国前线到纳粹监狱、集中

38、营,到处传来滴滴涕的佳音捷报。由于功能强大、制造简易、价格低廉、广谱持久、储运方便等优良品质,滴滴涕在所有杀虫剂中一枝独秀,战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束之高阁 如获至宝 摆脱 控制B. 置之度外 如获至宝 战胜 遏制C. 束之高阁 爱不忍释 摆脱 控制D. 置之度外 爱不忍释 战胜 遏制1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外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举消灭了传播伤寒的元凶,竟然是虱子B. 竟然一举发现了虱子传播伤寒元凶C. 竟然一举消灭了传播伤寒的元凶虱子D. 经过反复筛查,最终发现传播伤寒的元凶虱子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39、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蚊虫叮咬疟疾而死的人数B.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因疟疾而死于蚊虫叮咬的人数超过阵亡的美军人数C.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被蚊虫叮咬却因疟疾而死的人数超过阵亡的美军人数D.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被蚊虫叮咬而死于疟疾的人数【答案】11. A 12. C 13. D【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

40、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语境与“个人的生死、利害”无关,故第一空应填“束之高阁”。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形容非常珍视所得到的东西。爱不忍释:喜欢得不愿放开手,形容十分喜爱。语境是“美国对标本和配方十分重视”,故第二空应填“如获至宝”。摆脱:冲破束缚和障碍而获得自由。战胜:在战争或比赛中取得胜利。根据语境,故第三空应填“摆脱”。控制:掌握住不使之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遏制:指制止、阻止。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控制”。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

41、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A 项,“竟然是虱子”与上半句的“消灭”语意不连贯,衔接不当。B项,“发现了虱子”与上下文“接受滴滴涕喷洒”“三个星期内控制了伤寒流行”语意不连贯。D 项,“经过反复筛查”“发现”与上下文语意不连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句中主要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前句是“太平洋战场”,

42、应紧跟“阵亡的美军人数”,排除BC;与“阵亡的美军人数”对应的应是 “死于疟疾的人数”,而非“疟疾人数”,排除A。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

43、字组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人们的物质需求有 _的产品可以满足。但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却时常陷入选择的障碍和满足感的匮乏之中。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们。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外部世界追求速度、效率,但人们的内心却想慢下来;外部世界都在讲变化,跟不上变化似乎就会被淘汰,但人们内心却渴望那些生命中的永恒。这是当代人生存的真实状况。荥窖这些年销售得最好的一个系列就是风炉加茶壶的组合。风炉烧的是炭火,煮一壶水需

44、要两小时。从功能性上讲,这是一个应该被这个时代淘汰的产品,它与讲求效率的“主旋律” 。但为什么人们喜欢它?我想,风炉煮茶也许能让人联想到“围炉夜话” 这四个字,这个场景打动了太多的当代人。( ),也许就是这组产品的当代价值。被这组产品打动的人,我相信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摆脱外部世界那些强大裹挟力量的内心需求。哪怕有些人买回去也是将其 ,但它疗愈内心的作用已经显现。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翻地覆 琳琅满目 相悖 置之不理B. 翻江倒海 成千上万 向背 置之不理C. 天翻地覆 成千上万 相悖 束之高阁D. 翻江倒海 琳琅满目 向背 束之高阁15. 下列在文中

45、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围炉夜话,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B. 围炉夜话,促膝长谈,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面对面交流C. 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D. 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对话,所以需要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B. 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C. 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技术、工艺、材料等之外,需要去思

46、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D. 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答案】14. C 15. B 16. 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或闹得很凶。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也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结合前面的“民众生活”,选用“天翻地覆”恰当。成千上万: 形容数量非常多。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结合语境,选用

47、“成千上万”恰当。相悖:相违背、相反。向背:拥护或反对。搭配对象是“主旋律”,选用“相悖”恰当。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结合语境,选用“束之高阁”恰当。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根据前文可知,该空所填句子开头应该紧跟“围炉夜话”来说,而且前后句子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据此排除 C、D 两项。“围炉夜话”“促

48、膝长谈”语意紧密相连,为了保持连贯,应放在一起,据此排除 A 项。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二是主语残缺。具体来说,“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们”中动宾搭配不当,应将“需求”和“人们”互换位置,据此可排除 A、D 两项;“作为从业者需要”主语残缺,需要补出主语“我们”,据此可排除 C 项。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

49、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二学生的你,又迎来一场特别的考试大同一中高二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

50、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以“20 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参考范文:你的当下,描摹我的模样二十年前的你:你好呀!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特

51、殊考试吧:趴在大桌子前眯眼睛看题,身侧一部手机代替监考老师的巡视,有腰枕的椅子比学校的木椅子舒服太多了。你大略很想探询我的模样,但我写信就是为了告诉你,你怎样考这场试,就会怎样描绘我的模样。你的真诚导引我立命的基础。你看见卷子第一刻就笑出声:“啊哈,这不是两天前邻市线上习题么!”你大可以打开APP找答案来对,毕竟你是手机看题,微一偏转角度,划拉几下手机是很隐蔽的。毕竟你也没想抄,只是想看选择题能否上33分。然而你不能也没有这么做。我庆幸你的坚持多少保持了一点真诚的人格。也希望你能一直坚持这种态度,因为你日后各种考验中的动摇就可能给我身上烙进污点,使我被万人唾弃。被打碎真诚,让我耻于为人。正是你

52、坚持了这种真诚,即便你的未来成就平平,你也可以堂堂正正地生活着。我这才有资格来看你,而不是在黑暗中朽死。你的认真程度决定我怎样出现在你眼前。你曾落下两个月的文化课,还自以为能考上211的样子,殊不知你和同学们早已拉开差距。你大略以为我会给你展示二十年后金马奖最佳剧本奖的奖杯,然而那建立在你高考裸分冲进戏剧学院的基础上,这要求你至少别以看不清题目为由趴着做题。你现在正处在高中学习以及长大成人的关键期,你是否认真不仅关乎你高中学习如何,更作为你进入成人世界的素质决定你的成就。人生万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一丝丝懈怠只会消磨你的时光让你和别人拉开距离。试问如果你知晓你这么懈怠敷衍只会看到一个穷困潦倒、颓

53、丧的我,你还敢趴着做题吗?我只是一个魂灵,一片画布,你的未来。这场考试可能只是你生活中一个小波澜,但你如何对待它则折射出你如何看待生活。希望你多少听进去一点我的告诫,不仅端正对这次考试的态度,还要端正对所有你的责任的态度。抵抗因睡眠不足而昏晕的精神,认真写下每一个字,做一个无愧于你当下的人。我很期待你把我描绘成光鲜亮丽的模样,让你最终展露放松无忧虑的笑容。参考范文:监考未必真 仍需担责任疫情之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病毒向我们发起的一场“考试”。与此同时,高中的我们还要应对一场无人监考的考试。在这时,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监考才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希望父母参与监考。在我看来,监考未必能保

54、证考试的真实性,让父母监考也未必合适。监考不是保证考试真实性的最佳手段,对考试发自内心的敬意才是真正的答案。且不谈线上考试,在往常的线下考试里,也总会有极个别的同学作弊,冒着被监控捕捉到“作案现场”的风险也在所不惜。从监考的严格性上,线下考试显然比线上考试更加严格。在这样更加严格的环境下,考试的真实性仍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那么线上考试的监考就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了吗? 其实,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还是依靠我们学生出于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用严格遵守考试规范来表达对考试的敬意。让父母监考也并非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首先,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大部分父母已逐渐复工,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

55、自然无法全力支持监考工作。如果强制规定必须让父母在家中监考,那么全国复工复产的情况不会受到影响吗? 再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作为高中学子,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用纸和笔作战的考试,还有在人生路上对道德、自控力的更长远的考试。更多的时候,我们才是自己的监考员,而不是我们的父母。既然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那么作为即将成年或已经成年的社会个体,不应该独立自主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吗?让父母在工作之余还要为我们负起责任,我们和无能的巨婴有何区别?在此,我想跟高中学子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学生朋友们说,考试不是只为了得到一个分数和排名,还是我们从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对自己的诚信和自觉性的检验。诚然,考试作弊能够帮助

56、你取得一个更“漂亮”的分数和排名,除此之外呢?你能发现问题并纠正吗?你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吗?你真真正正地通过这场考试了吗?我相信你们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这场特殊的考试,关乎诚信,关乎自觉,关乎人生。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需父母监考来“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而是心怀自己的责任感去面对人生路上的每一场考试。【解析】【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题目以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一)关于 材料理解材料有三个小独立段落组成第一段,为背景叙述。背景叙述,分大小两个背景。大背景即当下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的“疫情防控”,小背景

57、就是本次大背景之下每位考生正在参加的这场线上统一测试。两个背景以中心词“特别的考试”建立关联,又用一句话对小背景下线上测试的“特别”进行具体化: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后面的省略号,是考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可以补充的内容,当然,这种补充必须是符合语境的、适当的、恰当的,只要符合背景、情境、语境,这种补充都可以视为考生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的总结。第二段,紧扣核心词“特别”,从“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三个层次进行阐发。这三个层次,显然是逐层递进的逻辑。三个层次和作文题目的三个任务产生具体关联。这种关联,有普遍关联,也可以各有侧重。普通关联,三个任务,均涉及应对、思考、启发,这是在

58、此场域下都无法忽略的内容。各有侧重,是指每个任务的诸多因素,影响到写作内容的重心可以有所不同。第三段,是整个材料的意义拓展与深化。2019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句精辟的论述,意味深长,让人耳目一新。放在这个语境中,“答卷人”一词,可以引发考生就在线测试这一现实事件,去思考“人生”测试这种更高远的精神、生命、成长等待价值和意义层面的内容,产生考场写作的深刻动力(二 ) 关于情境 、任务的理解这道作文题是对 2019 年全国卷作文题的部分仿拟,也自有其特点。首先,两个任务,各有参差

59、,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这道题的任务群的特征。从写作时空角度看,为未来写给当下,为当下的思考边伯;从写作主体上看,为写作的未来虚拟,为当下的辩驳者;从读者的角度看,为在场在线考试的“我”,为在线考试的当事人或辩驳者。其次,题目还具有选择性和规定性同一的特点。从选择性上看,两个任务的参差多态,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写作的长处。如长于联想、想象、抒情的考生,选择人物,就更容易发挥其写作优势,用书信体把自己因此事而产生的人生感悟诉诸笔端;长于辩论、思辨的考生,选择任务,就可以在论辩、逻辑、反驳等方面发挥优势。从规定性的角度看,既然选择了一项任务,就要在这种任务的要求和榆树下,写出这个任务

60、所应该有的内容,符合这一任务下的文体要求,显出突出的文体特征。就是写什么是什么,写什么像什么,不能不顾任务对文体、对象等要素的要求,写成“四不像”。参考立意:1、线上测试的信任与自信2、线上考试是新时代下个人、教育同社会的深刻进步。3、线上测试,不妨慎独素材积累:1、诚信考试,早已经深入人心。有多学校在线下考试的时候,早就尝试过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我们知道,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考试其实是在帮助大家收获知识。再就是,通过考试暴露出问题,帮助老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从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和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破

61、坏考试的规则。2、诚然,2020年带给人们太多考验。谁也不曾料到你的“寒假”成了“暑假”,医用口罩成为了救命的物资,车水马龙的城市只剩下一片荒凉。然而,在这个大变动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诸多坚守所带给我们的难言的感动。抬头看看,你会看到众多奔赴武汉的医者前赴后继,践行着“为生民立命”答卷人职责;你同样会看到在疫区穿梭的快递小哥,丝毫不惧,他们们也一个个答卷人,用“苦于惊天动地事”的坚守,不变之志,凝聚起巨大的力量。同样,像你一样,诸多与你一同正在参加线上考试的学子,众志成城,以答卷人的身姿,在坚守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执笔状态。他们的坚守为时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你,少年的我,我们的

62、答案将会拼成未来国家复兴的蓝图。 3、线上考试是学习成绩的比拼,也是为人品格的考验。这是一场特别的考试,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没有教室的氛围、同学的陪伴,我们能否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作答?没有监考老师的约束,我们能否保证诚信考试,诚信作答?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完善人。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海曾言:学生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这场线上考试是成绩的比拼,更是人格考验,我们能否达到康德所言“自律及自由的境界”,在家中依旧紧张且专注?我们又能否如淮南子说林训中那句警示所做:马先训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能?线上考试如同一面明镜,照出学子们的学习状态,照出学生们的人格品质。层次分析:

63、范文(一):文章的开篇构建书信的对话情境,又扣住了材料中的“线上考试”这一背景,从而点明中心论点。接下来采用并列式,先提出分论点一:你的真诚导引我立命的基础。然后提出分论点二:你的认真程度决定我怎样出现在你眼前。最后再次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当下的自己提出劝勉。范文(二):本文开篇概述材料,引出自己的看法。接下来有驳有立,针对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的观点,提出监考未必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让父母监考也未必合适这一观点。然后从两个角度进行反驳论证,角度一:监考的意义;角度二:监考手段。而监考的手段又从两个角度进行反驳,先从父母的角度进行反驳,然后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驳。最后

64、总结全文,结合材料,回扣中心论点。【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