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73.50KB ,
资源ID:74075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07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7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7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测试(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0天津静海一中期末)“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基础D使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指的是一战期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正式转交给日本

2、。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项正确。2(2020北京昌平期末)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答案D解析“外争国权”体现的是反帝国主义,“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封建主义,故选D项。A、B、C三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体现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封建主义,排除。3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

3、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答案A解析材料中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材料所述现象只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能说是实践

4、,故B项错误;各政治派别各有自己的主张,并不是所有的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故D项错误。4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明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

5、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D项错误。5(2020辽宁丹东期末)“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四十年前会上逢”的这次会议()A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B提出土地革命C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D纠正右倾错误答案A解析由“1961年”和“四十年前”,可知指1921年,再结合材料“南湖”“董必武”和“恩铭”可知,指1921年董必武、邓恩铭在浙江嘉兴南湖参加中共一大,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故A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土地革命和纠正右倾错误,故排除B、D两项;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挽救了

6、党和中国革命,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排除C项。6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答案C解析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纲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政党,故A、B两项表述正确;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且材料中未体现反

7、帝内容,C项表述错误;中共一大所制定的革命纲领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不符,D项表述正确。故选C项。7(2019辽宁沈阳期末)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答案A解析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故选A项。材料中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建立民主

8、共和国为目标,没有涉及共产主义事业,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的是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项错误。8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答案B解析“党内合作”并不意味着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故A项错误;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

9、够更好地使中共成长起来,为中共培养更多的组织内的人才,也能够更好地去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故B项正确;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体现了革命性,故C项错误;“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以成员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组织的名义展开工作,不是合并,故D项错误。9(2020山东枣庄期末)湖南和湖北的工会会员至1926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A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

10、的中心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时间“1926年”可以看出应该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当时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北伐军胜利进军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故选C项。1926年底,中共工作重心没有发生转移,其发生转移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之后形成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的结论,排除D项。10(2020北京通州期末)“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时期的革命口号。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袁世凯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是国民革命的高潮事件,爆发于1926年,北

11、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符合题意;袁世凯已经于1916年去世,排除。A项正确。11在1926年国民党“二大”上,有国民党人提出:国民党人加入共产党,必须得到其所在地党部的同意。这一提议遭到了张国焘等共产党人的激烈抵制,其理由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党员,入党出党均有充分的自由。由此可知,当时()A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B国共合作形式为党外合作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共两党已进入对峙时期答案C解析材料“这一提议遭到了张国焘等共产党人的激烈抵制”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存在一定分歧,故选C项。1927年的七一五“分共”标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峙,排除A、D两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为党

12、内合作,排除B项。12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从图表数据看,19231926年间“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1918年十月革命的消息已经传入中国,而表中数据变化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1927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推

13、动革命形势在全国的高涨,故C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1927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表项目1894年1914年1920年1936年(包括东北)资本总额(亿元)1.2217.8825.7999.91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其中官僚资本为39.14%26.76%25.96%22.27%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上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A产业结构不合理 B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重工业发展迅速 D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答案D解析材料中中国资本减去官

14、僚资本即民营资本由16.39%到20%以上,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快,故选D项。产业结构即农轻重比重,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1894年后民族工业历经了初步发展、黄金时期,排除B项;近代中国重工业受控于外国,中国重工业发展慢,排除C项。14观察下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南昌起义后,主动向广州转移C按八七会议精神开展土地革命D运用游击战术粉碎国民党“围剿”答案A解析从图中信息“长沙”“文家市”“井冈山”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率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乡村进军,从此,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故A项正确。15“妇女,赶快要觉

15、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动工农革命属于土地革命时期,D项正确。其他选项皆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61932年,苏区政府建立“中华钨矿公司”。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该公司的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多万元的财富。这一举措()A改善了根据地的民生B调动了苏区人

16、民生产的积极性C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D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1932年”“苏区”等可知,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加快了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面对经济封锁,苏区建立“中华钨矿公司”,进行积极自救和经济突围,这一举措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根据地民生、人民生产积极性及红军的战斗力,排除A、B、C三项。17(2020山东菏泽期末)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共产国际的帮助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D统一战线的

17、建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党率领红军主力进行了长征,举行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此可知,这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A项正确。两次转折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无关,故B项错误;第二次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次转折也无关,故D项错误。18“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

18、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革命军北伐失败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答案D解析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描绘的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故D项正确。19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下图中有关红军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处四渡赤水B在处强渡大渡河C在处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D在处三大主力会师答案B20(2020辽宁丹东期末)邓小平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但毛

19、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这表明毛泽东思想()A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是毛泽东个人努力的成果C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D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答案C解析材料“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但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说明毛泽东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排除B项;材料中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

20、题(共3小题,21题20分,22题18分,23题22分,共60分)21(2020辽宁大庆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增长,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茫然,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冀和选择。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

21、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材料二自国门洞开以来,纵使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了中国战乱频仍的不堪局面,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仍怀抱对资本主义的幻想,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表现出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渴望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安美惠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

22、“救国救民”认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12分)答案(1)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重人民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6分)地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2)变化:五四运动前,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4分)说明: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了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

23、想基础。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阶级较多的接受马克思主义。(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根据材料一“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可知,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一“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冀和选择”可知,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另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重人民负担,国内阶

24、级矛盾日益加深。第二小问,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表现出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渴望”可知,五四运动前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根据材料二“中国先进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可知,五四运动后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可以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来分析思想基础;可以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广泛接受马克思主义来分析阶级基础。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

25、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

2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根据材料一,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8分)答案(1)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4分)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6分)(2)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4分)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并结合

27、所学可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有: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国民党的改组”和“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知,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这场革命”实质任务是要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经过新三民主义宣传,民族民主意识

28、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29、。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10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12分)答案(1)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分)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

30、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受“左”倾错误影响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其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该道路被放弃。(6分)(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第二小问,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被放弃。第(2)问,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中的错误,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中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