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22.50KB ,
资源ID:74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0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昆明第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昆明第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昆十六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8分)1. 下列不属于我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特点的是A. 王权与神权结合B.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者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最高执政者掌握地方官员的任免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高执政者掌握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是在郡县制出现、推广后,不属于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随着血缘关系

2、的淡化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宗法分封制维系的统治秩序必然遭到破坏,这说明夏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 考古发掘证明,在夏朝和商朝统治黄河流域的同时,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国家统治。比如四川省三星堆有一个很大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700年到前1000年,它的墓地与夏朝和商朝一样,里面有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此外还有贝壳和象牙。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材料反映了A. 三星堆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B. 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平衡性C. 中国的手工业水平在当时最先进D.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

3、元一体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国家统治”“三星堆文化”“长江上游”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不止有黄河流域、还有长江流域等地,说明中华文明呈现多元分布的态势或格局。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三星堆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各具特色,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平衡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手工业发展情况,不能得出中国的手工业水平在当时最先进的结论,排除。3. “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下”、“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

4、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长幼有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维护是等级制度,属于教育理念,故排除。都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选B。考点:儒家思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4. 下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

5、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 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 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答案】D【解析】回答本题要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频繁,而秦国相对落后,所以秦孝公关心的应该是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故D正确。商鞅出身法家思想,AB是儒家思想,C是道家思想,排除ABC三项。5. 读下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秦朝九卿部分官员及其职能A. 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B.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6、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从九卿部分官员及其职能的信息可以看出,一些官职负责的是皇帝家庭里的事务,如“少府”之类的,这是分封制时代血缘与政治相结合的体现,因此反映出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故A项正确;材料与权力平衡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等级,排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排除D。6. 2019年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朝的刻有文字的石碑,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郡等郡名和蓝田县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用小篆书写的事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朝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郡等郡名和蓝田

7、县等县名”可知秦朝实行了郡县制的史实,故选C;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错误;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7. 为适应汉武帝强化权威的需要,儒家公羊学派以春秋“君亲无将,将而必诛”,主张对谋反的淮南王进行诛杀,后又以“大复仇”思想为汉武帝出击匈奴提供理论依据。但公羊学派坚决反对盐铁专营政策,甚至以天降异象为由,认为汉朝气数已尽,要求皇帝“求索贤人,禅以帝位”。据此可知汉代儒学A. 开始成为政治附庸B. 政治诉求过于理想化C. 积极干预现实政治D. 宣扬天人感应的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儒学既为汉武帝加强权威及出击匈奴提供理论依据,又坚决反对盐铁专营政策,表明汉代新

8、儒学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干预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儒学成为政治的附庸,故A错误;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宣扬天人感应的学说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8.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一制度出现在 A. 西周B. 秦C. 西汉D. 唐朝【答案】C【解析】图片显示郡县制、王国和侯国并立的地方制度,应该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故C正确;A是分封制;B是郡县制;C是州县制度。9. 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

9、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A.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B. 促进黄河流域民族融合C. 促进北魏经济发展D. 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时期获得新生和大放异彩。由此可知,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为隋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故D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黄河流域民族融合、促进北魏经济发展,故ABC错误。10. 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其原因是A. 北方汉族的涌入B. 新的土地政策颁布C. 民族大融合推动D. 新的赋税制度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为

10、了躲避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新的土地政策均田制,是在北魏时期北方颁布,所以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新的土地政策颁布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动乱的时期,因此没有大规模的民族融合,C项错误;新的赋税制度也主要是在北方实施,未能直接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11. 某学生社团为历史课本剧贞观之治设计了如下场景,其中合理的是A. 削藩推恩,魏徴谏诤B. 首创科举,开科取士C. 重文轻武,变法改制D. 睦邻西南,文成和亲【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

11、族团结政策,其在位期间与吐蕃保持着友好的睦邻关系,决定把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确保了大唐西南边陲的安宁,故选D。A项中“削藩推恩”为汉武帝时期内容,故排除;科举首创在隋朝,排除B;重文轻武为北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C。12. 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之后最先进的工具,它是A. 直辕犁B. 方辕犁C. 曲辕犁D. 圆辕犁【答案】C【解析】【详解】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3. 唐代中叶,“官授田之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

12、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A. 减免纳税B. 按人纳税C. 加征商税D. 按地征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多无田之大矣”的现象,说明按土地多少征税合理,故D正确;材料提到税制的弊端是“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说明此前的赋税制度都没有按土地多少征税合理,并不是赋税过重,A错误;材料提到“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说明按人头征税已不可取,B错误;材料提到“多无田之大矣”,说明与商税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多无田之大矣”,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4.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

13、平庸的外威,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B. 唐宋监察制度成效显著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 唐宋时期大臣权力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唐宋时期皇帝的决策必须征得相关大臣的同意的才能执行下去。这说明唐宋时期是集体决策的体制,即君臣认可共定国事的治国原则,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唐宋监察制度成效显著,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杰出人物的作用和大臣权力增强,故CD错误。15. 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A. 夫妇饮宴图B. 洛神赋图C. 游春图D. 人物龙凤图【答案】B【解析】【详解】洛神赋图是东晋时代的画家顾恺之

14、因有感三国时代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而作,故B符合题意;夫妇饮宴图是东汉佚名创作的壁画,故A不符合题意;游春图为隋代展子虔所作,故C不符合题意;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佚名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画,故D不符合题意。16. 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而言,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A. 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添色彩B. 北方女性具有男子的英雄气概C. 民族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D. 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5、北方民族妇女”“词兼胡汉”来看,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添色彩。故答案为A项。B项“北方民族妇女”不代表就是北方女性,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来,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朝不是民族融合开始,排除;D项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17.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 中书门下和三衙B.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 制置三司条例司和枢密院D. 枢密院和三衙【答案】B【解析】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

16、;三衙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它不属于中枢机构。故答案选B。18. 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各州县土地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此举意在A. 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D. 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反映的是方田均税法,这项举措意在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D;A项中“根本”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举措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王安石变法主要

17、是为了解决积贫积弱,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点睛】19.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A. 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B. 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C. 行省制度更利于把权力集中到中央D. 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制度的建立,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

18、,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C项的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行省制度是中央管辖全国的政策, 不是民族政策和措施,起不到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0. 在下列四幅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1125年金联合北宋灭了辽,1127年北宋灭亡,同年南宋建立,所以辽不可能与南宋并立。C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ABD都与史实相对应,故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1.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 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

19、 江南地区的开发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 闭关锁国的危害【答案】C【解析】【详解】海外贸易给南宋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南宋政府重视主管海外贸易的提举官的选任问题,反映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答案为C;五铢钱的统一铸造在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A错误;江南地区的开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宋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错误。22. 对下表中税收信息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终结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 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至道末年农业税高于非农业税,到之后的天禧

20、末年和熙宁十年,非农业税超过农业税,但从农业税纵向比较,数据是大体稳定的,故并不能说明农业发展衰退了,而只能说明工商业等非农产业发展了,故排除B而选C;非农业税增加幅度较大,并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终结,因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开始直至1840年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非农业税不一定就全是对外贸易税收,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的材料属于数据类图表材料。读数据图表需要注意:(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尤其要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

21、之间的关系。23. 一般认为,元代蒙古社会盛行收继婚,元史中也有此方面的记载。但同时,元史中将脱脱尼以死拒绝再嫁,并将这种收继习俗斥为“禽兽行”的行为记入列女传。这表明A. 作者思想时代局限B. 蒙古社会封建化C. 理学影响日趋广泛D. 社会风俗日趋开化【答案】C【解析】【详解】蒙古社会盛行收继婚,但元史将这种习俗斥为“禽兽行”,说明是受到儒学伦理纲常观念的影响,脱脱尼以死拒绝再嫁的行为也契合了理学的主张,这都体现了理学的影响日趋广泛,故选C项;作者思想时代局限、蒙古社会的封建化和社会风俗日趋开化都和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BD项。24.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22、.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北宋时期,是东晋时期,是元朝,是西汉时期。故选D。考点:古代的文学点评:中国古代文学是常考的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朝的文学的主要的形式和特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25.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

23、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

24、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

25、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统合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重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1)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紧扣“汉晋”,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2)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二,“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

26、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3)根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而展开具体阐述,难度不大,注意回答的全面性。【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时期,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长安和临淄等地设工了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作坊的织工常常达数千人之多,并设工官专门管理。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

27、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刺绣等丝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啦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民间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答案】(1)官营丝织业发达、商人经营的丝

28、织业获利丰厚、丝织品种多、丝织技术水平高。(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出现交子;城市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长安和临淄等地设工了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作坊的织工常常达数千人之多,并设工官专门管理。”可知,官营丝织业发达;根据材料“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可知,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根据材料“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刺绣等丝织品”可知,丝织品种多;根据材料“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啦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

29、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知,丝织技术水平高。(2)根据材料“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民间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交子、市坊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当战国时代, 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鞍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

30、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摘编自 吕思勉中国通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战国到秦汉的变迁推动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战国时期,诸侯并立,战乱额繁。法家强调集权专制,

31、主张奖励耕战.适应了各国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商鞅.李斯等法家人物在秦国受到重视,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朝建立后.法家思想成为巩固集权统- -的主要思想武器。西汉初年.社会凋敝,急需恢复国力。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奉行黄老无为思想,执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国力日益强盛,但也伴随着王国和匈奴威胁的加剧,专制集权统治面临挑战。董仲舒适应时代需要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 -统等新儒学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教育.选官的思想基础,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综上可知,学者对战国到秦汉时期社会主流思想演变影响因素的认识,体现了唯物史观,具有合理性。【解析】【详解】本题为开

32、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秦是用商鞍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等信息可知,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流思想是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的,说明战国到秦汉的变迁推动恶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结合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进行论证,引用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