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 B. C. D. 【答案】D【解析】百家争鸣时期并没有哪个思想占据主导,都属于
2、争鸣的思想,故错误,其他三项均符合百家争鸣时期思想表现和影响,故本题选择D项正确。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B.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C. 以礼为工具打击诸侯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B【解析】材料“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礼”的目的为了重建周礼,故B项正确;材料“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维护西周的政治制度,故CD项错误。点睛:材料“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解题的关键。3. 孔子曰:
3、“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A. 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 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意,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万事万物,道是客观规律,天也就是自然规律,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三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尊崇,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中的“蔑视”错误,BC项表述
4、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面。4.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道家思想主张不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崇尚逍遥自得,材料中“不遵从自然”说明是道家思想;A讲究秩序和规律;B注重法制,依法治国;D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点睛】诸子思想特点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
5、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5.“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A. 老子B. 庄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精细算”“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可知是勤俭节约思想。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D正确。6.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 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 揭示了独
6、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 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 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一句分析,郭沫若的这一说法批判了焚书和思想专制。故选C。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体现了对秦朝焚书等政策的反对;B项错误,独尊儒术是在西汉以后了,并未出现焚书的情况;D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影响不在于烧书,而是钳制了思想。考点:焚书坑儒点评: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实行愚民政策,焚烧诗书,只是保留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思想。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独立思考的精神的一次沉重的打击。秦朝的这一做法并未巩固自己的统治
7、,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以至于短命而亡。7.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 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 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 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 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答案】D【解析】先秦时期,孔子对于君主是“事君”,孟对于君主态度是“民贵君轻”,而董仲舒对于君主是绝对服从。可见,汉代儒学思想是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取舍和创新,故D项正确;哲学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儒学不管是汉代和先秦时期本质相同,故B项
8、错误;汉代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8.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A. 强调制度与秩序B. 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 重视道德与人伦D.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答案】B【解析】从孔孟儒学开始,强调“礼”,讲究的是社会秩序,是其相同点,故A项不符合题意。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汉代儒学的特点,不属于孔孟儒学,故B项是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符合题意,B项正确。孔孟儒学提倡“仁”“仁政”,汉代儒学讲究三纲五常的纲常伦理,重视道德与人伦是二者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孔孟儒学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汉代儒学提倡“五常之道”作为人伦
9、道德的标准,故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是二者的相同点,故排除D项。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A.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 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D.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兴太学,讲授四书五经,和太学生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可以看出是将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故答案为C。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是统治者多种措施综合作用的结
10、果,与材料所述现象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排除A;B项片面,不能反映材料主题;D项材料不能反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10.秦始皇“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尊儒”则采用隐蔽的手段,实质上都表明统治者A. 打击或扶植儒家思想B. 为选拔知识分子扫清障碍C. 打击思想领域内的敌对势力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答案】D【解析】秦始皇“坑儒”、汉武帝“尊儒”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都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D正确;AC不是材料反应的实质;B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统治阶级推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统治,秦始皇“坑儒”、汉武帝“尊儒”都是统治阶级
11、巩固统治的需要。11.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A. 崇佛抑儒成为国策B.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 儒释交融不断增强D. 佛教世俗化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并不接受韩愈的反佛教主张,反映了儒释交融不断增强,C项正确。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且材料没有体现崇佛抑儒成为国策,排除A。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但材料中“皇帝并未采纳”“被贬谪”不能表明复兴运动
12、兴起,排除B。佛教世俗化的完成与材料中“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不符,排除D。12.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中“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以看出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理”,是“理”在人类
13、社会实践中的体现。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核心意思的要求,程朱理学是用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学说,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通过“三纲五常就是天理”的说教强化人们对道德伦理规范的遵守,排除AB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1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评判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历史的褒贬、对历史的
14、评判,而没涉及仁政观念、儒家干政、重史传统等方面的信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涉及仁政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儒家干政,儒家干政本身也是不合史实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史传统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4.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A. 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 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答案】B【解析】材料“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5、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万事万物来达到“贯通明理”的目的,这与自然科学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来。15.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 “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 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答案】D【解析】由论语孟子由作辅助读物到核心经典的变化,说明经过南宋理学思想家朱熹对论语孟子的解释,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四书,排除 A;B项不符合史实,儒学传统没有断绝;C项不是材
16、料主旨,排除。16.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 董仲舒:天人感应B. 朱熹:格物致知C. 王阳明:知行合一D. 顾炎武: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说明是心学,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主张知行合一,故C正确;A强调神化儒学;B主张理学,外在探究;D是批判儒学思想家。17.“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
17、熹D. 黄宗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没有农商皆重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大儒,为巩固封建统治,把儒学发展到理学,依然主张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18、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18.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A. 提倡独立思考B. 痛斥儒家的虚伪C. 喜欢标新立异D. 反对尊敬孔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李贽主张既要读儒学经典,又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李贽痛斥儒家的虚伪,排除B项;敢于质疑,并不是标新立异,故C项错误;主张读儒学经典,是对孔子的尊重,故D项错误。【点睛】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而经济领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些都冲击了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宋明理学。李贽在继承了传统的儒
19、学思想体系的同时,对儒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李贽主张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倡独立思考。1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百度搜索框里,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那么他最有可能找到的人物是A. 李贽B. 王夫之C. 顾炎武D. 黄宗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等信息可知王夫之的主张,他参加过抗清斗争,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气关系问题上,坚持“理在气中”,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B项正确。李贽的思想主要是反对理学的虚伪,反传统、反教条,与材料信息
20、不符,排除A。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提倡经世致用,与材料不符,排除C。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20. 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 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B. 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C. 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D. 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冲击,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A项错误。B、C发生较晚,D是其作用,体
21、现了时代特色。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评价【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比整体评价是: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
22、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21.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变化。汉代的时候,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
23、舒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宋代的时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儒学家吸收道佛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符合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故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变化22.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 “天人感应”B. “工、商皆民生之本”C. “存天理,灭人欲”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为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工、商皆民生之本”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为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故此题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3.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 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B. 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 人人平等D. 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可知是人人平等的思想,故
25、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的思想,而是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排除A。B项也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但与材料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不符,排除。工商皆本是指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与材料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不符,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从人人平等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24.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
26、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言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节选自王阳明的大学问,乙是黄宗羲的主张,丙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丁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引文顺序不完全吻合,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引文顺序不完全吻合,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引文顺序不完全吻合,不符合题意,排除;
27、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的言论25.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
28、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6.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A. 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B. 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 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 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是对造纸术进行改进,不是发明者;B项是二手史料,不可以作为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的材
29、料;由“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以看出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或融入自己的意愿在里的,不可以作为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料运用27.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 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B.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C. 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D. 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研究历史的方法问题。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B项是第一手资料;ACD却是间接资料。所以答案选B
30、。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第一手史料28.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术B. 纸、火药、活字印刷术、司南C. 火药、活字印刷术、司南、纸D. 活字印刷术、司南、纸、火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西汉早期纸就出现,火药出现于唐末宋初,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29.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
31、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势放。”这说明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 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 明朝时期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神演义属于神魔小说,商周时期不可能使用火药、火器,故其对商周时期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而是强调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排除A。唐末火药用于军事,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故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
32、史的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明代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而是强调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小说类文学作品的史证功能的评价,学生应该明确小说类文学作品往往不能作为史料来证明历史事实,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0.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B. 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 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 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
33、经的唯一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残页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并不能说明我国是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排除A。从该残页无法看出温州应用活字印刷术的条件,而是强调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排除B。该残页内容为佛经的活字印刷本,且1103年前后为宋代,故该残页可证明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故C项正确。该残页为活字印刷本并不能证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当时还存在雕版印刷,排除D。【点睛】本题涉及我国古代的印刷术,根据材料可以提取两项关键信息,其一该残页为1103年前后即北宋时期的遗物,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其二,该残页的内
34、容与佛经相关;结合提炼的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形的演变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马”字演变的过程中,可知我国文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形的演变,正确。由甲骨文“马”字可知,该艺术风格是线条瘦劲,风格质朴,正确。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错误。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
35、,排除ABD,所以选C。32.下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A. 讲究工笔重彩B. 强调个性表现C. 重视气势雄性D. 追求摹写逼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徐渭的黄甲图属于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B项正确。A C D三项均体现不出文人画的特点。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绘画33.明清时期,宫廷舞蹈开始趋于
36、衰落,而民间舞蹈却十分兴盛,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A. 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B. 是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C. 是否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D. 是否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与宫廷舞蹈相比,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数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感情,从而决定了民间舞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项正确。民间舞蹈兴盛的关键原因是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数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感情,与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无关,排除A。民间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相对简单,内容生动活泼,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排除B。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反映广大人民的
37、生产生活和创造力,表演形式是否丰富多彩不能成为民间舞蹈十分兴盛的关键原因,排除D。34.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 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 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受时代精神和哲学风尚的影响,呈现出自身的时代特色。儒家的“中庸”观、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意境”说、玄学的“言意之辨
38、”都对当时书家的书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这各种因素的影响,才使汉魏六朝的书法美学思想达到自觉和成熟的高度。所以在汉魏六朝书法成就空前,综合题目的四个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AB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艺术成就书法【名师点睛】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35.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
39、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A. 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C. 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各地戏剧风格迥异,但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说明专制统治并未抑制文化的多元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说明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有利于集聚、融合各类文艺,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说明地域特色文化并未随时代发展而衰落,故D项错误。36.
40、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评价唐代时认为:“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下列各项可以说明唐代“文化学术者莫不如此”的有蔡伦改进造纸术雕版印刷技术兴起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楷书形成欧体、颜体和柳体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雕版印刷术兴起于隋唐之际,正确。词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是在宋朝,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尤以楷书见长,三人与元朝的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C
41、D,所以选B。37.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诗经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
42、经38.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A. 汉赋B. 楚辞C. 辛弃疾的词D. 白居易的诗【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主要描写西汉王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威,A项正确。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气度,排除B。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排除C。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主要是讽喻诗,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气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9.有学者指出,唐诗对
43、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A. 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B. 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C. 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D. 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属于二手史料,经考证后可以作为研究唐朝历史的史料,B项正确。A项错在“最能”,唐诗属于二手史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用于历史研究,排除。实物史料属于原始史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
44、历史,排除C。唐诗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属于二手史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用于历史研究,排除D。4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A. 勤劳勇敢的精神 B. 艰苦奋斗的精神 C. 耕读情怀 D. 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材料“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一片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中这些词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家国情怀,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41题20分,4
45、2题20分,共40分)41.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的科技和艺术图片(下图)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
46、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及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下图反映宋元时期科技、艺术在服务对象方面的共同特点,分析此特点对科技和艺术发展的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三中陈寅恪先生的观点。【答案】(1)6分 特点:科技和艺术品服务对象日益大众化(平民化)。影响:有利于实用科技的普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2)6分 进步处:理学具有
47、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三点即可)(3)6分观点:宋朝是华夏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论证:科技: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代表性科技成果的成熟并外传,影响巨大深远;文艺:宋词繁荣;画本说唱杂剧等艺术发展、绘画书法兴盛,出现众多名家巨制(苏轼;清明上河图等)思想:儒学复兴发展为理学、心学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和元杂剧,第一问结合所学所学知识,从从服务对象都是平民化角度回答即可。第二问可以从科技的普及和人民的精神生活两个方
48、面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体现了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佛教禅宗侧重于内心,不重世事,而“格物致知”则体现了关注现实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所以进步之处可概括为: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提倡道德约束,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格物致知,具有务实倾向。(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由“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及于赵宋之世。”提取出观点宋朝是华夏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的发展等角度围绕观点
49、进行论述即可。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漆绣球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50、。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明清小说)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性的解放的企望欲求,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它们有如十日谈之类的作品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样。李泽厚美的历程(1)依据材料一,分析该体裁的特点。这种文学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答案】(1)特点: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式灵活。原因:元朝推行民
51、族分化政策,社会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文人进取无望,地位低下。(2)表现:诗人和作品数量多;诗人身份广泛;与生活关系密切;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文化: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大兴文字狱。【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可从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
52、形式灵活等方面回答体裁的特点即可。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思想、政府政策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二“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等信息可从诗人多、作品多、身份广泛、密切联系生活、传播方式等方面思考作答。(3)关于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