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项羽本纪中将项羽划分为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前一部分表现项羽神勇,千古无二;后一部分则从道义上进行批评
2、。神勇为他谋得霸王的地位,然而恰恰也是神勇成了他的丧命之剑,“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恃力而不恃智,这就是项羽个人的性格悲剧。他的性格缺陷还表现在任性与不成熟的儿童气质,他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容易发怒。项羽本纪“怒”字共出现14次,而项羽就占了9次。项羽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面临重大抉择时除了发怒外绝没有冷静的思考。躁动是他自小以来一直的性格,这从早年学书、学剑、兵法样样不肯竟学可以看出。与任性躁动相伴随的就是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容人,韩信、陈平等曾经的部下都成了他的致命敌人。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一
3、个矛盾的结合体。“言语呕呕”与“喑噁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这些表面截然相反的品格固然反映了人物性格的立体性,但同时也可从公德、私德角度进行剖析。项羽的感情与道德往往在私人领域得以表现。项羽似乎也很仁爱,但这只限制在私人小范围,在大是大非上则往往做不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所谓“妇人之仁”其实就
4、是对事情的关注点极为狭小,不能权衡主次利弊,全局把握事态发展。所以在四面楚歌声中他不是如何策划突围,而是慷慨悲歌,到死还要表现自己的能力。在乌江亭长提出救援方案时,他“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将个人的荣誉看得比天下的获得更为重要。由此可见,项羽在是非判断与行事方面,多依从私德原则。与此相对应,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德的缺失。反秦之初,他曾“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巨鹿之战后,他将已投降的章邯军二十万人坑杀在新安城南。强烈复仇精神和政治上愚昧无知的表现仇恨秦朝,“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竟至要把秦的宫室都放火烧掉。这些人格的形成与
5、其早年经验分不开。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有过深入的分析,他认为“项羽楚人,既失其祖,又失其季父,怨秦入骨。其入咸阳,犹伍子胥入郢,杀王屠民烧宫殿,以快其心者,亦不足异,谓之无深谋远虑可也”。项羽反秦的力量源泉在于复仇,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统一天下的责任。而复仇的依据在于私人伦理的价值评判。项羽灭秦以后,在政治上没有建树,杀义帝自为霸王,“为天下宰,不平”,由此引发诸侯叛离,天下重归于乱。(节选自郭院林试论司马迁以道统抗衡政统的精英意识,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关于项羽性格悲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勇恃力,自矜功伐。项羽的“神勇”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成就其“霸王”的名号,却导致了他自矜功伐的个
6、性,最终走向灭亡。B任性躁动,刚愎自用。项羽性格急躁,动辄发怒,遇事缺少冷静的思考。这从他早年缺乏恒心,不肯竟学,常常半途而废就已表现出来。C耽于私仇,妇人之仁。项羽有称霸天下之能,却无统一天下之志,只关心个人的荣誉,急于报自己的私仇,缺乏基本的政治远见。D独断寡听,暴虐恣睢。项羽身为主帅却视野狭窄,不能权衡利弊,屠降城、杀降俘,虽推翻暴秦,其行为却与暴秦无异,不得人心。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神勇善战,称霸天下;后一个阶段力征天下,自矜功伐,最终落得个身死名灭的下场。B项羽身上不成熟的儿童气质具体表现为早年求学时
7、的不肯竟学,争霸时的暴躁易怒,直至最后刚愎自用,不能容人。C韩信认为项羽虽然勇武过人,但是不会选贤任能,也不过是匹夫之勇;表面上待人恭敬慈爱,却不肯分功于人,只是“妇人之仁”。D项羽反秦的力量源泉来自强烈的复仇情绪,而这样的复仇仅仅是个人的情绪宣泄,而非为天下计的深谋远虑,因此引发诸侯叛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褒贬参半,既肯定他拔山盖世的英雄气魄,又批判他在政治上“奋私智”以“力征经营天下”而不“师古”的愚昧短视。B项羽自视颇高,却在政治上愚昧无知,至死都以为“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这直接证实了他“恃力而不恃智”的性格,实为后人警醒。C项羽失
8、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性格的矛盾性,即在私人领域表现出感情与道德泛滥,而在公德上却缺乏统一天下的责任,只一味沉溺于报私仇。D项羽的仁爱是错位的慈善,是荒唐的姑息,如果项羽能将仁爱转化为选贤举能、获取民心、与人分利等,楚汉争霸的结局一定会是另一番境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
9、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摘编自飞向太空的航程) 材料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
10、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11、人民日报2019年4月1日) 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 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 2%。 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至2019年3月10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100
12、次发射,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 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
13、天领域还是颇具竞争力的。 报道称,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3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这为后来载人飞天计划打下了基础。 B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让我们战胜了载人航空路上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 C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D我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
14、此长征六号瞄准先进技术,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征火箭在2018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次居世界第一,并刷新世界纪录。 B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看,都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 D长征火箭在3个100次发射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 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
15、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搬 家孙全鹏不得不说,亮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士兵,当兵的第三年,部队的首长把亮子留下来,不过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战友们哭是因为要离开军营了。亮子哭的原因是为什么留在了军营,而且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亮子哭着哭着,就开始在心里埋怨起父亲来,就想起那个有风的黄昏。那个有风的黄昏,亮子才18岁。父亲听到征兵的消息下来了,就到河边找到了正在捉鱼的亮子,父亲对亮子说:“孩子,在家你也没事,去当兵吧,当兵锻炼人!”于是,亮子进入了部队,虽然亮子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能吃苦,表现得很突出,到复员时,亮子竟然当上了士官,并留了下来。亮子留下来不假,却到
16、了很偏僻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一辈子,从此,亮子回家探亲的时间少了,见父亲的时间少了。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年龄大了,家里没人照顾,亮子开始担心父亲,就想着把工作调回去,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亮子就想着把父亲接过来,父亲头发白了,七十多了,再不尽孝,何时尽孝呢?亮子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搬过来住。父亲不愿意去,他说:“太远了,自己都一把老骨头了,现在去外地住,不习惯。”终于有一天,父亲竟然同意搬到这里来。家里乡亲都来送别,父亲喝了很多酒,父亲说:“以后就不回来了,老了,要享几天的福了”父亲到了儿子工作的地方,并不像电话里说的不习惯,相反,父亲天天闲不住,一个人经常到后山里走来走去。父亲看见儿子带兵,儿子
17、真威武,声音洪亮,儿子真的是好样的。父亲看着眼睛就眯成一条线。父亲喜欢到外面转来转去,一回来就与儿子不停的说话,说他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是这里的风土人情,真后悔没早点回来,儿子很不解,这里有什么好呢?山路弯,水质苦,风沙大,没一样比得上家乡的。有一天,父亲回来却说,这地方东面有一片地,我看过了,这里的风水不错,死了埋在那里不错。”亮子努力说服父亲:“那里,以前可是乱坟岗”“我找人算过了,那里风水好,适合我木命的人。”父亲坚持说。父亲得了脑梗,突然就走了,在他所谓的好风水的地方长眠了。亮子一下子没了依靠,他感觉到更孤独,一有时间就去乱坟岗和父亲说话。到了黄昏,开门的守墓人,看见亮子还不走,就
18、劝道:“回去吧,人死不能复生。”亮子走了,回头看了父亲的墓碑,很小,在草丛中不起眼,很平凡,就像父亲的一生,静静地来到世上,又静静的走了,时间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父亲死后还不能进祖坟,作为儿子更惭愧,亮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将父亲的坟迁至家乡。守墓人却对亮子说:“你不懂你父亲啊!”亮子忙问:“啥意思?”“以前,你父亲哪都不去,天天在这里,我们一起聊天,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害怕死亡,害怕的要命,死了进不了祖坟怎么办?死后没法和你娘说话怎么办?可他怕你一个人在这里定不下心,就把自己留下来了。这里有一封信,你自己看看吧。”守墓人取出一封信,递给亮子。孩子,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有爹呢。你好好在这里工
19、作吧,为自己,为父亲,更为国家,你放下一切吧。你不要想家了,爹把家搬来了,搬到这里来了,爹会陪你一辈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亮子回过头,望着父亲小小的坟墓,坟墓是那么的小,此时此刻就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刺痛了他的眼。(2018年第6期小小说大世界)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倒叙亮子参军和初入军营的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当兵三年的亮子思想还不成熟。B. 文中多次运用伏笔照应,父亲离乡时说“以后就不回来了”,为后文父亲死后安葬异地埋下伏笔。C. “父亲看着眼睛就眯成一条线”,这一肖像描写表现了父亲为儿子的优秀而骄傲自豪的心理。D. 文末
20、对父亲坟的描写,意在凸显父亲虽然平凡,但他的品格却是崇高的,对亮子产生巨大的影响。8. 小说中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9.小说以“搬家”为题,有什么含义与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
21、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导。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刎。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
22、曰:“丹所请田先生勿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23、/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B.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C.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D.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傅,古代的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B. “左右”有多
24、种含义,可以指方位,代指身边;也可以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前一个意思。C. “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D. 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节选自战国策。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鞫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认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该建议被太子丹否决后,鞫武又推荐田光去刺杀秦王。C. 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刎而死。D. 太子重用
25、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1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感 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揖”字描摹动作,写出
26、了诗人年轻时积极主动拜谒三公的血气方刚形象。B. 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 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主要表达了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D. 尾联使用反问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2)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真的猛士”的评价是:_,_。(3
27、)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 ,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28、,( )。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并非一个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的_ “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鲜艳、_;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_,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_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
29、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B.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C.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D.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
30、和分析棋局B. 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C. 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D. 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丰富多彩 璀璨夺目 蜚声中外 卷帙浩繁B. 琳琅满目 璀璨夺目 赫赫有名 汗牛塞屋C. 丰富多彩 光辉灿烂 赫赫有名 卷帙浩繁D. 琳琅满目 光辉灿烂 蜚声中外 汗牛塞屋20.某班文学爱好者有感于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事迹,撰写了上联,请你根据鸿门宴中樊哙的事迹为其写出恰当的下联。上联:易水悲歌,荆轲提剑入宫刺秦王显侠客风貌下联: 21.
31、下面一封邀请函中,至少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尊敬的教授:您好!本协会拟于月日在市宾馆举办作品研讨会,现通知您作为协会顾问出席,为我会青年作者的成长多多进言。现随函寄赠会员的大作数本,望您拜读,以便您在会上抛砖引玉。请按时到会。敬祝文祺市写作爱好者协会月日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
32、者,那是要求: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来再现“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1 答案A解析“神勇”成就了项羽“霸王”的称号,却也导致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最终走向灭亡。依据是第一段“神勇为他谋得霸王的地位,然而恰恰也是神勇成了他的丧命之剑”,曲解文意。2 答案A解析项羽本纪“将项羽划分为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而不是项羽的一生就只有这两个阶段。3 答案D解析“如果项羽能将仁爱转化为选贤举能、获取民心、与人分利等”,楚汉争霸的结局“可能”是另一番境况,而非“一定”,选项太绝对了。4. D(因果倒置。由“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才可知“我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5. A(居
33、世界第一位的应是年度发射次数)6.物质基础方面: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技术创新方面: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国家机制方而: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颇具竞争力。任用人才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不拘一格用人才,让青年人挑大梁。(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7【答案】A【解析】A项,“开头倒叙亮子参军和初入军营的事”,本文先写了亮子留在了部队,接着回忆了亮子入伍的过程,然后写了亮子把父亲接到部队,最后写了父亲去世安葬在了部队附近,全文的叙述顺序是插叙,不是倒叙。8【答案】疼爱孩子,知道亮子牵挂他,就到偏僻的异乡陪伴亮子
34、;教育有方,让在家无所事事的亮子参军,锻炼自己,成为优秀的士兵;顾全大局,为了让亮子在偏僻的地方安心带兵,尽管他内心不愿离开家乡,想着死后进祖坟,但最后还是到亮子身边,并表示死后就安葬在此处。 9【答案】含义:搬家,一语双关,指年老的父亲离开家乡,搬到亮子带兵的偏僻之地居住;指父亲把死后归宿从祖坟搬到亮子居住地的东面山地。作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父亲从开始的不愿搬家到后来为了陪伴儿子搬家,表现了父亲顾全大局的形象特点;亮子劝父亲搬来跟自己住,为了完成父亲夙愿而迁坟的“搬家”,表现亮子的孝顺;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全文围绕“搬家”设计情节,在“搬家”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揭示了小说的
35、主题,通过描写父亲“搬家”的经历,赞美像父亲一样支持军队建设,顾全大局的平凡人。【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 如果(我们)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于外”作“擅兵”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诸侯”“(后面的)其”作后句的主语
36、,前面断开;“所以委命”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错误,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于
37、文无据,原文是说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推荐田光也不是直接让他去刺杀秦王,而是让他帮助谋划。【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诚:如果;悉:全部;大善:最好;则:如果;因:趁势;若:如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乏困:缺少的东西。【答案】14. C 15. 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友人的强烈思
38、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答案】 16(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4).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7. C 18. D 19. A20【答案】鸿门豪饮,樊哙携盾闯帐救沛公展壮士精神。【解析】【详解】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答题时注意内容要求和鸿门宴吻合,同时注意“地点+事件,人物+行为+品质”的格式,注意词性和结构
39、基本一致。21【答案】“通知”改为“特邀”;“多多进言”改为“多提宝贵意见”; “大作”改为“作品”; “拜读”改为“垂阅”; “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及时到会”改为“届时光临”。【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通知”不尊敬;“进言”一般用于自己,此处应用敬词;“拜读”谦辞,用于读别人的文章,不用于别人读自己的文章;“抛砖引玉”用于自己,比用于别人;“及时到会”口语,应用书面语,比如“届时光临”。【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
40、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鞫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本完结的时候(才会考虑的事),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
41、光引路。等田先生坐好,身边没人,太子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冒昧地谋划国家大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承担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讲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
42、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不会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我们)能够劫持秦王,让他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京城外指挥军队,而京城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以此离间(秦国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交给谁,(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请他不要推辞。这之后,荆轲才答应了。当时太子就尊荆轲为上卿。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