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分认定考试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棉花纤维的粗与长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 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D. 玉米的圆粒和黄粒【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不符合“同一性状”
2、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雌蕊【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详解】豌豆是两性花,为了防止其自花传粉,即自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且套袋处理。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学中常用“ ”、“ ”表示杂交和自交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就
3、是显性性状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F1代显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显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表示自交,表示杂交,A错误;隐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未显现出的性状,B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错误;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D正确。故选D。4.下列不属于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的是A.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 豌豆花大,易去雄C. 豌豆具有易区分的性状D. 豌豆
4、普遍长不高,易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详解】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是孟德尔选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豌豆的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传粉操作,是孟德尔选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是孟德尔选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豌豆中有高茎和矮茎一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观察,普遍长不高不
5、是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豌豆的特点,明确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株,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测交或自交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
6、传。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具有纯合子和杂合子。【详解】A、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B、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C、杂合子自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C错误;D、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D错误。故选B。6.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B. 孟德尔提出的唯一假说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 孟德尔采用测交实验验证他的假说是否正确D.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是实验假设验证结论【答案】B【解析】【分析
7、】假说演绎法的步骤:根据实验、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孟德尔根据进行的人工杂交实验及产生的F1代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提出的问题,A正确;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只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B错误;验证假说采用的是测交的方法,C正确;孟德尔研究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经过了实验假设验证结论,D正确。故选B。7.鼠的毛色类型由遗传因子B、b控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3胎共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3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3只鼠的基因型依次可能为( )A. BB、Bb、bbB. bb、Bb、BBC. Bb、BB、bbD. Bb、bb、BB【
8、答案】C【解析】【详解】乙黑毛雌鼠与褐毛雄鼠丙交配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表明黑毛对褐毛为显性,甲与丙交子代黑毛与褐毛之比接近1:1,故甲为Bb,丙为bb;乙与丙交,子代全为黑毛,表明乙为BB。故本题选C。8.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而雌牛则为红色。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的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 雄性或雌性,aaB. 雄性,AaC. 雌性,AaD. 雌性,aa或Aa【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信息,相关的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为:基因组成雄牛的性状表现母牛的性状表现AA红褐色红褐色Aa红褐色红色aa红色
9、红色【详解】由于AA的雌牛是红褐色的,而Aa和aa的雌牛是红色的,所以一头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它与一雄牛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_,由于aa的雄牛、Aa和aa的雌牛都是红色的,所以生的这一头红色小牛的基因型必定是Aa,其性别为雌性。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9.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A.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 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 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
10、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鉴别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相当于测交,要确定植物的基因型也可以用该方法但不是最简便的,A、B错误;要确定植物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说明甲是杂合子,如果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甲最可能是纯合子,C正确;
11、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之比为3:1,可说明甲是杂合子,但由于是杂交,操作不是最简单,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易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0.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下图能正确表示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纵坐标)与自交代数(横坐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分离规律Aa连续自交n代后可知:杂合子Aa的比例是(1/2)n,纯合子AA+aa=1-(1/2)n,AA=aa=1-(1/2)n1
12、/2,据此答题。【详解】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第一代的杂合子占1/2,自交第二代的杂合子占1/21/2,自交第三代的杂合子占1/21/21/2,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随着自交代数增加,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小,直至趋近于0,而纯合子比例=1-杂合子比例,所以自交n代后,纯合子比例趋近于1,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小桶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B. 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C. 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且两箱
13、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D. 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甲、乙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从箱子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C、甲、乙箱子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但是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错误;D、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以保证小球被再次抓取的概率均等,D正确。故选B12.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A. F2的表现型比例B. 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C. 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D. 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
14、比例【答案】A【解析】【详解】A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F2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A错误;B 、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B正确;C、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C正确;D、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故选A13.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B. 4和27C. 8和27D. 32和8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杂种AaBbCc。通过将三对等位基因
15、组合问题转化为三个单对等位基因分析,先解决F1产生的配子问题:由于三对等位基因均产生两种配子,最后组合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2;再解决F1自交产生F2的基因型种类问题:由于每对等位基因自交都产生三种F2基因型,所以最后组合产生的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一个A或a,一个B或b,一个C或c,他们之间自由组合,为222=8;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一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三种,Bb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仍为BB、Bb、bb,
16、Cc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CC、Cc、cc,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数=333=27种,故选C。【点睛】关键: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多对等位基因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单对等位基因的问题14.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1自交,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所占比例为A. ddRR,1/8B. ddRr,1/16C. ddRR,1/16;ddRr,1/8D. DDrr,1/16;DdRR,1/8【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水稻
17、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推算出F2的情况。【详解】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高秆易感稻瘟病(D-rr):矮秆抗稻瘟病(ddR-):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3:3:1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得比例为 3(9+3+3+1)=3/1
18、6,在这之中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他们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1/4=1/16,1/41/2=1/8。故选C。15.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在F2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 )A. 1/4B. 3/4C. 3/8D. 5/8【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律,则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据此答题。【详解】基因型为AAbb和aaBB
19、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自交得到F2,后代表现型为A-B-:A-bb:aaB-:aabb=9:3:3:1,其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是A-bb、aaB-,占总数的。故选C。16. 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A. 鉴定一匹白马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B. 区分狗的长毛和短毛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C. 不断的提高小麦的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D. 检验杂种灰兔F1的基因型用杂交【答案】A【解析】【详解】ACD、鉴定动物基因型的方法通常用测交的方法,鉴定植物基因型的方法通常用自交的方法,所以A选项正确。C 、D错误,B、测交不能见区别显隐性,B错误;故选
20、A17.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其进行的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如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是( )(1)甲乙 F1呈甲性状(2)甲甲 F1中出现了乙性状(3)乙甲 F1呈甲性状(4)乙甲 F1中出现了乙性状A. (2)和(4)B. (1)和(3)C. (2)和(3)D. (1)和(4)【答案】A【解析】【分析】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甲性状为显性,则乙为隐性性状,具有乙性状的个体为隐性纯合子(用bb表示)。甲性状为显性,具有甲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BB),也可能是杂合子(Bb),要鉴定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若后代均为甲性状,则甲性状个体为纯合子,否则
21、为杂合子。也可以采用甲自交的方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甲为杂合子。【详解】(1)甲(B_)乙(bb)F1呈甲性状,说明甲性状个体可能为纯合子;(2)甲(B-)甲(B-)F1中出现了乙性状(bb),说明甲性状个体杂合子;(3)乙(bb)甲(B_)F1呈甲性状,说明甲性状个体可能为纯合子;(4)乙(bb)甲(B-)F1中出现了乙性状(bb),说明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因此,以上实验中(2)和(4)可以说明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乙性状的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
22、用测交法或自交法鉴定甲性状个体是否为杂合子,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8.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 4 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A. AaBbCCB. AABbCcC. aaBbCcD. AaBbCc【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3对基因独立遗传测交实验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应该是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1对基因是纯合的,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9.下列有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B. 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23、C.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 采用从多对相对性状到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采用了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B正确;孟德尔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C正确;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D错误。20. 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A. 体细胞B. 精子C. 卵细胞D. 以上都有【答案】D【解析】【详解】人体细胞中含有2条性染色体,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1条性染色体,所以
24、,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详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
25、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由以上信息可知: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错误;着丝粒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错误;减数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也减半,错误;同源染色体分
26、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正确;染色体先复制后配对形成四分体,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错误。故选C。【点睛】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22. 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答
27、案】C【解析】【详解】A、图A是精细胞变形形成的精子,属于精子形成过程,A错误;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C正确;D、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属于精子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C2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A. 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 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
28、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赤道板上,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错误故选C24.下列各选项能描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A. 卵细胞和精子可以相互识别B.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C.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D. 受精卵迅速进行分裂、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
29、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核遗传物质由N2N的过程,综上分析,C正确,
30、ABD错误。故选C。25. 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A. B. C. D. 【答案】B【解析】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因染色体复制导致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BBbb,但是不涉及基因的分离;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导致基因B和b分开;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因着丝点分裂而导致基因B与B、b与b分开;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不涉及基因的分离。综上分析,B正确,A
31、、C、D均错误。【点睛】理解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 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C. 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4D. 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甲着丝点在赤道板,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甲、乙含同源染色体,丙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丙无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该
32、生物为雌性,如丙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出现在睾丸中,D正确。故选D。27.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
33、A。【详解】A、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正确;C、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D、绝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故选B。28.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解旋酶可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 以DNA分子的任意一条链作为模板D.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
34、: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4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DNA复制时,解旋酶可
35、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DNA复制时分别以每条亲代链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分子复制时两条链均作模板,复制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可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C错误;根据分析内容可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可保证其准确进行,D正确。故选C。29.果蝇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种残翅果蝇和纯种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长翅。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长翅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的比例为 ()A. 11B. 21C. 31D. 81【答案】D【解析】【分析】【详
36、解】由题意分析可知,长翅是显性性状,在F1交配后F2中的长翅果蝇中有1/3是纯合子,2/3是杂合子,用配子的方法进行计算,显性配子是2/3,隐性配子是1/3,后代中残翅占1/31/3=1/9,其余都是长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0.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显性),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隐性)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两种病兼发的概率分别是( )A. 3/4,1/4B. 1/2,1/8C. 1/4,1/4D. 1/4,1/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可知,手指正常为隐性,肤色正常为显性。设多指基因为A,正常指基因为a;化病基因为b,肤色正常基因为B。解题
37、步骤如下:1、双亲的基因型。父亲为多指、肤色正常,母亲手指和肤色都正常,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式分别是:A-B-和aaB-。2、据子代的表现型推断出双亲的基因型。因为他们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白化病的孩子,手指正常、白化病均为隐性,所以双亲的基因型就可推断出来,父亲为AaBb,母亲为aaBb。【详解】据双亲的基因型求出子代正常和患病的概率。先分析多指的情况:Aaaa1Aa、1aa,则多指和正常指均占1/2;再分析白化病的情况:BbBb1BB、2Bb、1bb,则白化病的概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则只有一种病的概率=只有多指+只有白化病=1/23/4+1/21/4=1/2;两种病兼发的概率=1/
38、21/4=1/8;故选B。31.已知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A. 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 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测交后代出现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体,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详解】A
39、、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应该是1:1,而题干中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有色籽粒的植株X产生了4种配子,测交后代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则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
40、故选C。32.如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C段细胞内有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B. CD段发生了X与Y的分离C. BC段细胞内有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D. D点后的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答案】A【解析】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D点后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D点后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裂,故A正确;B、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这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并不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B错误;C、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状态,故此时细胞内只有一条Y染色
41、体或没有Y染色体,故C错误;D、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D点后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D点后细胞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故D错误33.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内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艾弗里的实验过程:S型
42、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S型+R型菌落;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RNA等不是遗传物质。据此答题。【详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正确;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证明RNA是不是遗传物质,错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正确;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内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并成功表达了某些性状,所以S型
43、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正确;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4.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
44、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C. 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D. 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答案】A【解析】【详解】依题意,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题图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A项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因此,需要增设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所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B项正确;用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若只在C(大肠杆菌)中含大量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项正确; B为上清
45、液,若其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有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导致的,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5.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和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是氢键,其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e.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结构越不稳定f.分别代表A、G、C、
46、Tg.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的形成h.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连接A. b、c、d、gB. c、d、fC. c、d、f、hD. a、b、c、f、g【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是磷酸;是脱氧核糖;是含氮碱基;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都表示含氮碱基(是腺嘌呤、是鸟嘌呤、是胞嘧啶、是胸腺嘧啶);是氢键。据此答题。【详解】a.由图可知,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的名称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应连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位置,b错误;
47、c.是氢键,其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d.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正确;e.G和C之间为三个氢键,A和T之间为两个氢键,故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结构越稳定,e错误;f.由分析可知,分别代表A、G、C、T,f正确;g.DNA复制时,氢键自动形成,而DNA聚合酶催化的是磷酸二酯键,g错误;h.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h错误。综上分析,c、d、f正确,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基因是由四种碱基对随
48、机排列构成的C.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
49、千个基因,A正确;每种基因的4种碱基对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不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B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无染色单体时)或2个DNA分子(有染色单体存在时),C正确;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7.正常情况下,下列关于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核DNA数目相同
50、,染色体行为不同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DNA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相同C.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核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不同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遗传信息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2n4n2n;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2n4n2nn。【详解】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核DNA数目相同均为4n,前者染色体散乱分布,后者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前者DNA数目是4n,后者DNA数目是2n,二者着丝点均分布在赤道板上,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
51、分裂后期DNA数目均4n,遗传信息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含染色体4n,DNA数目是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2n,DNA数目是2n,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故选C。38.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为雌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B. 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C. 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 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答案】D【解析】【分析】若不考虑花粉不育:宽叶雌性的基因型为XBXB、XBXb,窄叶
52、雌性的基因型为XbXb;宽叶雄性的基因型是XBY、窄叶雄性的基因型是:XbY。【详解】因为含b的花粉不育,故无XBXb,窄叶只有雄性,A错误;若亲代雄株是宽叶,如XBXb,后代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错误,C错误;若子代全是雄株,说明父本只能产生Y一种精子,故父本的基因型是XbY,又因为雌性中无窄叶,故母本一定是宽叶,D正确。故选D。【点睛】关键点:“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可知,无窄叶雌性个体。39.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B.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含X染色体的精子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多D. 各种生物细
53、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详解】因为雌性只能产生含X的配子,雄性产生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故雌雄配子中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A正确;果蝇的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大,B错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同,C错误;某些生物雌雄同株,无性染色体,如豌豆,D错误。故选A。4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确定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格里菲思利
54、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4、
5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正确;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错误;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错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绘制出了果蝇多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
56、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1.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 表示短食指基因,T L 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 在男性为显性,T L 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 3/4B. 1/3C. 1/2D. 1/4【答案】D【解析】已知控制食指长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
57、则妻子的基因型是TSTS,丈夫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所以丈夫的基因型是TSTL,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前者在男女性中都是短食指,后者在男性中是短食指,在女性中是长食指,所以长食指的概率为1/4,故选D。42.现有一染色体组成为AaXY的雄性马蛔虫,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四个精子,其中之一染色体组成为AaYY,则其余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 AaXX,AaXX,AaYYB. Aa,X,XC. AAX,aaX,YD. Aa,Aa,X【答案】B【解析】【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
58、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正常的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不含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成对的基因和姐妹染色体。【详解】一染色体组成为AaXY的雄性马蛔虫,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其中一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AaY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和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即形成了AAaaYY和XX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A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Y姐妹染色体分向了一个细胞,故形成了AaYY,则与该细胞同时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正常分裂形成了两个含X染色体的精细胞,故其余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a、X、X,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
59、B。43.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21%、12%B. 30%、24%C. 58%、30%D. 34%、12%【答案】D【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
60、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4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中均为A+T=42%,DNA分子中一条链C=24%,T=30%,因此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A=42%-30%=12%,G=1-42%-24%=34%,则另一条DNA单链中胞嘧啶C=34%,胸腺嘧啶T=12%。故选D。44.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40个。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A. 60个B. 80个C. 120个D. 180个【答案】D【
61、解析】【分析】已知1个双链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个DNA分子中含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2-1)60=180个,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区段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其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数
62、据。45.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与B. 与C. 与D. 与【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详解】由图1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黑色,一条为白色,经过染色体复制和交叉互换后,白色的染色体上的一条单体含有部分黑色片段,黑色的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部分白色片段。则次级精母细胞经过
63、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及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为与或与。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46.下图所示家庭中出现了甲(相关基因为A/a)、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患者。研究证明1不可能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2)若只研究甲病,则3和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4与一甲病患者结婚,生出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3)若同时研究两病,则2的基因型是_,她与正常男性(其父为甲病患者)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5/9 (4). 1/3 (5). aa
64、XBXB或aaXBXb (6). 9/16【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和2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根据1不可能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若只研究甲病。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则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所以3和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65、31/3+2/32/3=5/9。4与一甲病患者(aa)结婚,生出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31/2+2/31/21/2=1/3。(4)若同时研究两病,则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2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2aaXBXB、1/2aaXBXb,正常男性(其父为甲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因此他们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1/8-1/21/8=9/16。【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甲和乙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能熟练运
66、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7.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黄、绿用Y,y表示,圆、皱用R、r表示)(1)亲本的基因型是:_。(2)杂交后代有_种表现型,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_。(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从F1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选取多株表现型为_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请预测该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a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b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_
67、。【答案】 (1). YyRr yyRr (2). 4 (3).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4). 1/4 (5). 绿色皱粒 (6). 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 (7). YyRR【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后代中黄色:绿色=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 yyRr。(2)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 yyRr,杂交后代有22=4种表现型,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68、1黄1绿)(3圆1皱)=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黄皱+绿皱)所占比例是1/8+1/8=1/4。(3)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子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YyRr。从F1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要鉴定黄色圆粒豌豆甲(YyRR或YyRr)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取多株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a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b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
69、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亲代的基因型,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8.图为DNA的复制,请回答有关问题。(1)DNA的复制发生在_期。需要的酶是_,过程必需遵循_原则。(2)将一个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入含31P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大肠杆菌中培养,共生成n个子代噬菌体,含31P的DNA子代噬菌体占总数的_。每一个噬菌体DNA含有胞嘧啶m个,则培养噬菌体共消耗了胞嘧啶_个,这些原料的来源是_。(3)若图示中的DNA在复制前链上的T变成了C,那么该DNA多次复制后产生的正常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_。【答案】 (1). 细胞分裂间 (2
70、). 解旋酶 (3). 碱基互补配对 (4). 100% (5). (n-1)m (6). 大肠杆菌 (7). 50%【解析】【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详解】(1)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过程为解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过程必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
71、T配对,G与C配对。(2)将一个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入含31P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大肠杆菌中培养,共生成n个子代噬菌体,由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以及噬菌体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所以所有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31P,即含31P的DNA子代噬菌体占总数的100%。每一个噬菌体DNA含有胞嘧啶m个,由于培养的n个噬菌体中有两条链来自最初的亲代DNA,相当于新合成了(n-1)个新DNA分子,所以共消耗了胞嘧啶(n-1)m个,这些原料来源于大肠杆菌。(3)若图示中的DNA在复制前链上的T变成了C,那么以该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DNA分子均为突变的DNA分子,而以链合成的所有子代DNA分子均与亲本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相同,所以该DNA多次复制后产生的正常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1/2。【点睛】本题结合DNA半保留复制过程图,考查DNA的复制及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数学方式表达生物学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