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477.50KB ,
资源ID:73992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99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1.下图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生物是一种动物B. 此时该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C.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D. 此时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是有中心体,所以是动物细胞,A正确;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正确;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两倍,所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D正确。【点睛】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和数目,确定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的时期

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物质也要复制B. 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C.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D. 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答案】B【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也要进行复制,A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RST,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增值,B错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C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拟核中的遗传物质复制后严格的平均分配,但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一定能够平均分配,D正确。3.下列概念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A. 表示脂质,可分别表示胆固醇、磷脂、脂肪

3、B. 表示脱氧核苷酸,可分别表示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C. 表示双层膜的细胞器,可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D. 表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可分别表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A正确;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B正确;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结构,但是细胞核不是细胞器,C错误;生物膜的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系是弄清楚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包括,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4.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

4、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 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 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和所处位置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A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B错误;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5.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

5、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的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体细胞的2倍,且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因此该时期a=4N,b=0,c=4N,故D正确。6. 下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

6、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则e点与a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个DNA,B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7.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 NaOH与

7、酚酞相遇,呈现紫红色B. 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 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D. 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NaOH的扩散深度对于体积不同的琼脂块都是相同的,无法用来表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只有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详解】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A不符合题意;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B不符合题意;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因此

8、不可以用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C符合题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意在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8. 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l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l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B. 图l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C. 图l中的丙组细胞

9、有一部分染色体数目加倍D. 用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答案】B【解析】图l中的乙组细胞处于S期,对应于图2中的AB段,A正确;图1中甲组细胞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而图2中的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错误;图l中的丙组细胞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细胞不能分裂,因此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加倍,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柱形图和曲线图,根据DNA含量来判断细胞所处时期,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

10、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本题的难点也是图形的辨别,特别要注意曲线图中纵坐标的含义,不要误认为是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9.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2P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让其进行有丝分裂,则在其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 5条 B. 10条 C. 20条 D. 40条【答案】C【解析】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每条染单色体上所含有的双链DN

11、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32P 标记,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变,仍为1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0条。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知识以及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理解不透:染色体是DNA的载体,1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复制1次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凡是新形成的DNA子链都不含有32P标记,每个子代DNA分子都是由1条模板链和1条子链组成。10.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

12、,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C. 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查对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的特性的理解。据图可知,H+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溶酶体内外pH存在差异。【详解】原核细胞没有溶酶体,A项错误;H+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方式,水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B项错误;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溶酶体内外pH存在差异

13、,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下降,D项错误。11.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生物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核膜包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B. 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C.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 细胞核的核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允许大分子蛋白质、RNA、DNA、通过【答案】D【解析】核膜为双层膜,包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A正确;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为分泌蛋白,故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B正确;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C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对物质

14、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也有选择通过性,不允许DNA通过,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且具有选择性,如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DNA不能通过,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是不相同的,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多。12. 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

15、发生明显的失水现象,A项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细胞失水较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曲线中b点右移,B项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溶质不同导致,B溶液中的溶质可被吸收,导致质壁分离复原,C项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均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项正确。13. 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 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 a、b、c表示pH值,则cbaC. 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D. 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酶

16、的催化作用在低于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曲线酶的活性在其中最强,但不一定温度高于其他曲线,故A错误;pH影响酶的活性和温度类似,不一定存在选项中的关系,故B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若a、b、c表示温度的影响,当高于最适温度时,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4.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区域的面积,

17、代表有机物的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1+S3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OD间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B. S2+S3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OD间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C. S2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BD间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D. S2-S3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OD间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S2+S3表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A不符合题意;S2+S3表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B不符合题意;S2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为BD间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C不符合题意;S2-S1表示

18、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因为S2+S3表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净积累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S2+S3)-(S1+S3)=S2-S1,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15.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

19、D点下移D. 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详解】A点时,光照强度为0,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B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表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利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因此B点右移,才能保证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表示

20、最大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现光合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C错误;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曲线图的分析能力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16.某实验小组以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他们

21、将某植株放在特殊的装置内,实际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一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与30时相等B. 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C. 温度高于2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开始减少D.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开始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解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列几个等式: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据图所示,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

22、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图中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是二氧化碳吸收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详解】据图可知,虚线是光照下某植物CO2吸收量即为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为对应温度下的虚线上的纵坐标与对应温度下的实线的纵坐标之差,据图可以看出,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即无有机物的积累,而3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为正值,即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有

23、机物的积累量与30时不相等,A错误;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对应的虚线上的纵坐标与实线的纵坐标之差最大,即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据图可知,25虚线上对应的纵坐标最大,即有机物的净积累量最大,因此高于2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开始减少,C正确;25、30、35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大概分别为6、6.75、6.5,故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先上升,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首先明确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24、物的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考生要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进而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17. 分泌蛋白在内质网腔中折叠、初加工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组装,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穿过的磷脂层数为A. 4 B. 2 C. 1 D. 0【答案】D【解析】因为分泌蛋白都是通过囊泡运输的,其实就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并没有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分泌蛋白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为0层。【考点定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名师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

25、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答题。18. 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高尔基体B. 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C. 溶酶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e内的d提供D. 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来看,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来源于a高尔基体经出芽形成的囊泡,A项正确;从细胞器结构上看,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B项正确;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线粒体被e包裹最终被溶酶体

26、分解,说明d线粒体是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项错误;囊泡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19.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 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A错误;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加工成熟,经囊泡运输分泌

27、到细胞外,B正确;有些细胞器没有膜结构,如中心体与核糖体,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C错误;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同时消耗能量,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膜泡运输及细胞结构间联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棉花的光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曲线是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C三点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其氧气只能来源于细胞外;AB段

28、之间,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此呼吸作用氧气的来源有两个:细胞外和叶绿体;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气体交换达到平衡;B点以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二氧化碳除了来自线粒体,还来自细胞外。【详解】分析图可知,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叶绿体吸收,另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与曲线图AB之间的点相符;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散失到细胞外,表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曲线图中的A点;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给叶绿体利用,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曲线图的B点;图中线粒体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不足,还需从细胞外吸收,表

29、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对应曲线图中的C点。故选C。【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21.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器无膜 B. 该细胞器能固定CO2C. 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D. 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答案】C【解析

30、】细胞器中同时含有T和U,说明既有DNA也有RNA,该细胞在根尖细胞中为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水,选C。【考点定位】细胞器【名师点睛】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核糖体中是RNA,叶绿体和线粒体同时含有DNA和RNA,根据“根尖细胞”得出细胞器是线粒体,22. 下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A. 有无膜结构 B. 单层膜还是双层膜C. 有无色素 D. 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所给的结构都具有膜,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层膜,高尔基体和液泡是单层膜,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结构,液泡和叶绿体是

31、植物特有结构,且均有色素分子,所以B、C、D正确。A错误。考点: 考查细胞器的分类。点评: 各类细胞器中,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23.下列关于生物膜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大分子不可以通过,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B. 水分子可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大分子则不能通过C. 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输,离子和小分子逆浓度梯度运输D. 水分子、一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输,其他离子逆浓度的梯度运输,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2、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一些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离子不能通过,A错误;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决定,B正确;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小分子物质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

33、运输方向是顺浓度运输,而葡萄糖进入其它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是逆浓度运输,C错误;绝大多数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是逆浓度运输,D错误24.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它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A. 主要进行厌氧呼吸、并生成ATP B. 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它细胞C. 线粒体基质没有参与需氧呼吸 D. 没有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答案】B【解析】【分析】大量的氧气消耗说明了花序细胞有氧呼吸旺盛。氧气的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去向有两个:转移到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而单位质量

34、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说明了只有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详解】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它细胞100倍以上,据此可推断其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A错误;耗氧多,而产生的ATP又较其他细胞少,所以应该是细胞呼吸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并且散失的热能多于其他细胞,B正确;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而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25.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

35、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B. 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 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D. 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答案】C【解析】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CO2,气球体积增大,液面上升。26. 下图中、和构成了核苷酸m。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体现在和上B. 若为核糖,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C. 艾滋病病

36、毒、细菌、小鼠体内的都有5种,都有2中,m都有8种。D. 若为胸腺嘧啶,则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和两方面,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碱基含是T;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碱基是U,A正确;若为核糖,只存在于RNA中,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HIV为RNA病毒,碱基有4种,核苷酸也是4种,C错误;若为胸腺嘧啶,只存在于DNA中,则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正确。【考点定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图中表示磷酸、表示五碳糖(脱氧核糖或者核糖)、表示含氮碱基,m表示核苷酸。27.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

37、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的糖类物质分别是()A. 核糖、葡萄糖、糖原 B. 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C. 核糖、脱氧核糖、糖原 D. 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有C、H、O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核糖核酸(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成成分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果糖,特有的二糖是麦芽糖、蔗糖,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动物细胞所特有的二糖是乳糖,特有的多糖是糖原【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的是核糖;叶绿体光合作用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

38、成丙酮酸后才进入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的糖类物质是乳糖和糖原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分布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题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总结:动植物共有的单糖:葡萄糖、脱氧核糖和核糖;动物特有的糖类: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体特有的糖类: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28.关于细胞中水喝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休眠的种子中不含水分,新陈代谢停止B. 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C. 无机盐的含量影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 叶绿素和血红蛋白中都含无机盐离子【答案】A【解析】休眠的种子中自由水减少,结合水的含量较高,新陈代谢缓慢,A错误;自

39、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B正确;细胞中无机盐的含量影响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渗透压,进而影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正确;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D正确。【点睛】在动态变化中理解水(1)不同种类的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的含水量不同。(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有关,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较弱;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较强。(3)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细胞代谢速率减慢。29.关于“现察DN

40、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正确的是A. 实验步骤是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B.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深的区域C.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D. 盐酸是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剂和DNA结合【答案】D【解析】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A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B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C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

41、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D正确。30.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B. 使用显微镜时,由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视野变亮C. 斐林试剂和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都需要现配现用D. 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时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答案】C【解析】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A错误;使用显微镜时,由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视野变暗,B错误;斐林试剂和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都需要现配现用,C正确;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时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错误。31.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内表

42、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处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内液体为红色B. 、及它们之间的物质共同组成原生质层C. 质壁分离过程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D. 若将图示细胞放于蒸馏水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答案】D【解析】该图所示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红墨水可以透过细胞壁,但不能透过细胞膜,故2内的液体是红色的,4内液体为无色,A错误;细胞膜、液泡膜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原生质层,B错误;由于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

43、液,因此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红色部分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浅,C错误;若将图示细胞放于蒸馏水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只要细胞没有死亡,细胞就可以吸水,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32.下图表示在25、pH=7的条件下,向2ml的H2O2溶液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改变某一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以Fe3+替代肝脏研磨液,a值减少,b值增大B. 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增大C. 温度为37时,a值不变,b值减少D. H2O2量增加为4ml时,a值增大,b值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要高,

44、酶具有高效性,但是两者的催化作用都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底物的量增加时,产物的量和时间都会有所增加,底物浓度不变,酶的量增加时,产物的量不变,时间减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要高,酶具有高效性,但是两者的催化作用都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a值不会减少,b值会增大,A错误;4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大于两滴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因此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变小,B错误;37接近人体正常体温,是酶的最适温度,催化效率是最高的,所用时间会减少,故b值减小,C正确;底物的量增加时,产物的量和时间都会有所增加,故a和b都增大,D错

45、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等考点的理解,难度适中33.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分子中含撒个高能磷酸键,这些键易断裂也易形成B. 若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C.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都储存在ATP中D. 果糖+葡萄糖蔗糖是吸能反应,需要ATP直接功能【答案】D【解析】ATP含两个高能磷酸键,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A错误;ATP和AD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有机物葡萄糖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约40%合成ATP,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物质合成时需要能量,属于吸能反应,需要AT

46、P直接供能,D正确。34.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仍能进行呼吸作用B.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C. 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D. 可根据能否产生CO2来判断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答案】D【解析】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较弱,A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是NADPH,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NADH,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B正确;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C正确;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够产生CO2,D错误。35.在绿色开花植物细胞内,下列反应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A. 氧

47、气的生成 B. 二氧化碳的生成 C. 【H】的生成 D. ATP的生成【答案】A【解析】氧气的产生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正确;二氧化碳的产生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若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离不开线粒体,若是无氧呼吸,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H的产生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过程,若是光合作用则在叶绿体中合成,若是呼吸作用可以在线粒体中,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C错误;ATP的产生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过程,若是光合作用则在叶绿体中合成,若是呼吸作用可以在线粒体中,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D错误。3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

48、 低温、低氧有利于蔬菜、水果的贮存B. 阴雨天提高温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温室使用绿色玻璃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 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跟细胞收到乳酸毒害【答案】A【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水果、蔬菜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代谢旺盛,有机物消耗多;而在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A正确;阴雨天降低温室温度,减少细胞呼吸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温室使用无色玻璃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用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C错误;稻田定期排水可防

49、止根细胞受到酒精毒害,D错误。37. 下列是有关酶的叙述说法中正确的是:酶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酶的合成场所可以是核糖体,也可以是细胞核 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A. 全部都正确 B. 有两个正确 C. 有三个正确 D. 有五个正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故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的合成场所可以是核糖体,也可以是细胞核,故正确;ATP水解

50、酶能够使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因此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故正确;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类的酶又包括胞内酶或胞外酶,因此酶的形成不一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故错误;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双缩脲试剂,故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中含有核糖,因此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故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8.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

51、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B.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C.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D. 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分析,要把握住实验的结果是由于变量导致的。(1)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和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2)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

52、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形成对照,变量是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导致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就是那个变量的影响,本题的变量分别是微生物和有机物的不同。【详解】装置a和装置b形成对照实验,装置b中含有微生物,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装置b中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装置b向左移动的速率快,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A正确;装置b和装置c形成对照,装置b中分解的有机物是淀粉,装置c中分解的有机物是脂肪,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主要含脂肪,脂肪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

53、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B正确;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主要含脂肪,脂肪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气体体积减少的多,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C正确;a和c相比较,由于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主要含脂肪,脂肪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

54、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cTa,D错误。【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9.下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需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厌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先减少后增加,与以上分析不符,故A错误;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

55、的CO2量不断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与以上分析相符,故B正确;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与以上分析不符,故C错误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先增加,最后趋于稳定,与以上分析不符,故D错误。【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名师点睛】技能点拨:根据有氧呼吸和水稻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总反应式可知,两者都有CO2产生,即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b(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所以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b(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由图可知,在O2浓度为02的范围

56、内,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不断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0.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30 mol9 mol125 mol15 mol产生酒精的量0 mol9 mol65 mol6 mo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 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C. 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D. 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答案】D【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当氧气充足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不足时,即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厌氧呼吸;当无氧时只进行

57、无氧呼吸。由上可知,氧浓度为a只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氧浓度为b时,产生的酒精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B项正确;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CO2的量65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125 mol65 mol6 mol,故C项正确;氧浓度为d时,进行有呼吸产生的CO2量15 mol6mol9 mol,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5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因此氧浓度为d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4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

58、COP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溶酶体起源于乙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3)COP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填物质名称)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答案】 (1

59、). 高尔基体 (2).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3). 脂质(或“磷脂”、“脂类物质”) (4). 内质网 (5). COPI (6). 一定流动性 (7). 糖蛋白 (8).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溶酶体起源于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溶酶体除了具有图中的功能

60、外,其内的溶酶体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2)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3)由题图可知,甲是内质网;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COP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相互转化,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反应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2

61、.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 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个。(2)6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_,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是_。(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62、5 和30 ,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 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空白处绘出环境温度为30 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_【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2)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 增加(3)36 弱(4)上移 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5)如图(曲线,标明abc,c在C的左上方)【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相同,说明只进行细胞呼吸,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中的

63、拐点代表的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有4个。(2)6h时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线粒体移动到叶绿体被利用。由12时到18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是增加的。(3)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最大的时刻是36h,因为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要小,所以其平均光照强度要弱。(4)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基本不吸收,如果改用绿光后,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c点位置会上移。(5)由题意可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而此时环境温度为25

64、 ,如果提高到30 时,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因此代表呼吸作用强度的A点会上移,代表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B点或右移,光饱和点会上移,见答案。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应用能力。43.下表1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表1周期G1SG2M合计时长(h)1073.51.522(1)在下列坐标系中绘出该种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并注明各期名称(假设体细胞核DNA相对含量为2C)_(2)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

65、培养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然后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 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 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将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3)设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到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的时间间隔为T,则T应满足_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不考虑多个细胞周期重复)【答案】 (1). (2). S期 (3). 15 (4). G1期 (5). 7T15(小于号写出小于等于也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表格为载体考查细胞增殖的周期性。分析表格:表中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细胞周期包括

66、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分裂间期又分为G1、S和G2期,所占时间为1073.520.5h,而分裂期所占时间为1.5h。在理解有丝分裂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各小题的叙述综合作答。(1)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之后一直到分裂末期DNA含量才减半,据此可画出对应的DNA含量变化图。(2)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其余细胞都停留在G1期和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还需要经过G2、M和G1期,共需要3.51.51015小时;若要使所用细胞停留在G1和S期交界处,则应在G1期终点之前

67、,加入DNA合成抑制剂。(3)DNA复制在S期,设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到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的时间间隔为T,则T应满足7(S期)T15(G1+M+G2)。44.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问题:(1)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_图,原因是_。(2)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CD段形成的原因_。(3)图2中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不能选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为实验材料,因为_ 。【答案】 (1). 乙 (2). 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3). DNA复制 (4). 着丝点分

68、裂 (5). 乙、丙 (6). 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分裂形成新的子细胞,且每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1)图2中乙细胞处

69、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2)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图1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4)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所以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不能选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为实验材料。【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