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轨迹方程方法 求轨迹方程常用方法:1.定义法2,直译法3.代入法(相关点法)4.参数法5.交轨法6.点差法【一】定义法定义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例1】已知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求点C的轨迹。【解析】由可知,即,满足椭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则,则轨迹方程为(,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例2】一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解析】设动圆圆心为,半径为,设已
2、知圆的圆心分别为、,将圆方程分别配方得:,当与相切时,有 当与相切时,有 将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即 移项再两边分别平方得: 两边再平方得:,整理得,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轨迹是椭圆。【例3】已知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l于点A,又过B、C作O异于l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过B、C异于l的两切线分别切O于D、E两点, 两切线交于点P.由切线的性质知:|BA|=|BD|,|PD|=|PE|,|CA|=|CE|,故|PB|+|PC|=|BD|+|PD|+|PC|=|BA|+|PE|+|PC|=|BA|+|CE|=|A
3、B|+|CA|=6+12=186=|BC|,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的轨迹是以B、C为两焦点的椭圆, 以l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BC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二】直译法直译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的坐标(x,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例1】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析】设M点的坐标为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M=M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周.
4、【例2】双曲线的两焦点分别是、,其中是抛物线的焦点,两点A(-3,2)、B(1,2)都在该双曲线上 (1)求点的坐标;(2)求点的轨迹方程,并指出其轨迹表示的曲线【解析】(1)由得,焦点(-1,0)(2)因为A、B在双曲线上,所以,若,则,点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且当y0时, 与重合;当y4时,A、B均在双曲线的虚轴上故此时的轨迹方程为x-1(y0,y4)若,则,此时,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中心为(-1,2)的椭圆,其方程为,(y0,y4)故的轨迹是直线x-1或椭圆,除去两点(-1,0)、(-1,4)【例3】已知点、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解析
5、】 ,. 由条件,整理得,此即点的轨迹方程,所以的轨迹为抛物线,选D.【三】参数法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f(t),y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x,y)0。【例1】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的运动是由直线l1引发的,可设出l1的斜率k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坐标(x,y)满足的参数方程。解法1:设M(x,y),设直线l1的方程为y4k
6、(x2),(k0) M为AB的中点, 消去k,得x2y50。 另外,当k0时,AB中点为M(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M(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x2y50。 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1k21时,需注意k1、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PAB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 解法2:设M(x,y),连结MP,则A(2x,0),B(0,2y), l1l2,PAB为直角三角形 化简,得x2y50,此即M的轨迹方程。分析3:设M(x,y),由已知l1l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1k2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
7、用M点坐标表示A、B两点坐标。事实上,由M为AB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解法3:设M(x,y),M为AB中点,A(2x,0),B(0,2y)。 又l1,l2过点P(2,4),且l1l2 PAPB,从而kPAkPB1, 注意到l1x轴时,l2y轴,此时A(2,0),B(0,4) 中点M(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x2y50 综上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50。【例2】设点A和B为抛物线 y2=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解析】解法一 设A(x1,y1),B(x2,y2),M(x,y) (x0) ,直线AB
8、的方程为x=my+a由OMAB,得m=,由y2=4px及x=my+a,消去x,得y24pmy4pa=0所以y1y2=4pa, x1x2=所以,由OAOB,得x1x2 =y1y2, 所以故x=my+4p,用m=代入,得x2+y24px=0(x0)故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解法二 设OA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则OB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AB的方程为,过定点,由OMAB,得M在以ON为直径的圆上(O点除外)故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去掉
9、坐标原点 解法三 设M(x,y) (x 0),OA的方程为, 代入y2=4px得则OB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由OMAB,得 : M既在以OA为直径的圆: 上,又在以OB为直径的圆 上(O点除外),+得 x2+y24px=0(x0)故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例3】 过抛物线()的顶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设,直线的斜率为,则直线的斜率为.直线OA的方程为,由解得,即,同理可得.由中点坐标公式,得,消去,得,此即点的轨迹方程.【例4】过圆O:x2 +
10、y2= 4 外一点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的中点M的轨迹。【解析】 解法一:“几何法”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M 是弦BC的中点,所以OMBC,所以|OM | |MA|OA| ,即(x2 +y2)+(x4)2 +y2 =16化简得:(x2)2+ y2 =4.由方程 与方程x2 +y2=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 y2 =4 (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解法二:“参数法” 设点M的坐标为(x,y),B(x1,y1),C(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4),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
11、1+k2)x2 8k2x +16k24=0.(*),由点M为BC的中点,所以x=.(1) , 又OMBC,所以k=.(2)由方程(1)(2)消去k得(x2)2+ y2 =4,又由方程(*)的0得k2,所以x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 y2 =4 (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例5】过点A(1,0),斜率为k的直线l与抛物线C:y2=4x交于P,Q两点.若曲线C的焦点F与P,Q,R三点按如图顺序构成平行四边形PFQR,求点R的轨迹方程。【解析】要求点R的轨迹方程,注意到点R的运动是由直线l的运动所引起的,因此可以探求点R的横、纵坐标与直线l的
12、斜率k的关系然而,点R与直线l并无直接联系与l有直接联系的是点P、Q,通过平行四边形将P、Q、R这三点联系起来就成为解题的关键由已知,代入抛物线C:y2=4x的方程,消x得: 、Q , 解得,设,M是PQ的中点,则由韦达定理可知: 将其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 四边形PFQR是平行四边形, 中点也是中点.又 点R的轨迹方程为【四】代入法(相关点法)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例1】 轨迹方程
13、。 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A、B、M,其中A为定点,而B、M为动点,且点B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M的运动是由B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M、B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M的坐标为(x,y),而设B点坐标为(x0,y0) 则由M为线段AB中点,可得即点B坐标可表为(2x2a,2y) 【例2】双曲线有动点,是曲线的两个焦点,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解析】设点坐标各为,在已知双曲线方程中,已知双曲线两焦点为,存在,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有,即 。 ,。已知点在双曲线上,将上面结果代入已知曲线方程,有即所求重心的轨迹方程为:。【例3】如图,从双曲线上一点引直线的垂线,垂足为,求线
14、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yQOxNP【解析】设,则.在直线上, 又得即.联解得.又点在双曲线上,化简整理得:,此即动点的轨迹方程.【五】交轨法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例1】抛物线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A、OB,求抛物线的顶点O在直线AB上的射影M的轨迹。【解析】点A、B在抛物线上,设A(,B(所以kOA= kOB=,由OA垂直OB得kOA kOB = -1,得yAyB= -16p2 ,又AB方程可求
15、得,即(yA+yB)y-4px-yAyB=0,把 yAyB= -16p2代入得AB方程(yA+yB)y-4px+16p2 =0 又OM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yA+yB即得, 即得。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除去点(0,0)。【例2】已知是椭圆中垂直于长轴的动弦,、是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求直线和的交点的轨迹方程.【解析】得,即交点的轨迹方程为解2: (利用角作参数)设,则所以 , 两式相乘消去即可得所求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例3】如图,垂直于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 【解析】设及,又,可得直线的方程为;直线
16、的方程为.得. 又,代入得,化简得,此即点的轨迹方程. 当时,点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当时,点的轨迹是椭圆.【六】点差法点差法:圆锥曲线中与弦的中点有关的轨迹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等关系式,由于弦的中点的坐标满足,且直线的斜率为,由此可求得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例1】已知椭圆,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解析】得由题意知,则上式两端同除以,有将代入得将代入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椭圆内部分)【例2】抛物线的焦点为,过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两点,再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解析】而为的中点且直线过点,所以代入可得,化简可得由点在抛物线口内,可得将式代入可得故动点的轨迹方程为.【例3】抛物线y=2x2截一组斜率为2的平行直线,所得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解析】设弦为AB,A(x1,y1),B(x2,y2)AB中点为(x,y),则y1=2x12,y2=2x22,y1-y2=2(x12-x22) 2=22x,将代入y=2x2得,轨迹方程是(y)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