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71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章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地震和地震波1、5、7、9、10地球的内部圈层2、3、4、6、8、13、15、16地球的外部圈层11、12、14、17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综合思维)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震中距是观测点到震源的距离答案C解析一次地震,根据距离震中远近的不同,其烈度是不一样的,A项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项错误;地震波就是震源附近的岩石圈内部释放的能量波,C项正确;震中距是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D项错误。2(区域认知)下列地区

2、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太平洋 D四川盆地答案A解析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 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一般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3(综合思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它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答案D解析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从地球表面到地心,依次经过地壳、莫霍面

3、、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项正确。印度尼西亚有“地震之国,火山之邦”之称。下表为印度尼西亚两次地震统计表。完成45题。时间位置震级震源深度2020年1月7日苏门答腊岛北部6.3级10千米2019年7月7日马鲁古海6.8级50千米4(区域认知)苏门答腊岛北部6.3级地震、马鲁古海6.8级地震分别发生在()A地壳上地幔 B上地幔地壳C地壳地壳 D岩石圈上地幔答案A解析苏门答腊岛北部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其所在位置为陆地,地势较高,地壳厚度较大,地震发生在地壳;马鲁古海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0千米,其所在位置为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地震发生在上地幔。5(综合思维)马鲁古海地震后,地震波从震

4、源传播至地面过程,波速的变化特点是()A增大 B减小C纵波消失 D横波消失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地震波从地幔传播到地壳,经过莫霍面,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故B项正确。读下图,完成68题。6(综合思维)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C地球内部温度的垂直变化D物质温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是指地表以下部分,需要借助地震波进行探测,根据横波和纵波在不同圈层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7(综合思维)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最快B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

5、传播速度相同D地震时纵波先传到地面答案D解析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地壳,A项错误;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减小,B项错误;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时纵波先传到地面,C项错误,D项正确。8(区域认知)如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着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在地理概念中软流层属于上地幔,地幔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D项正确;而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包含地壳,但是不包含地幔,更不包含地核,故A、B

6、、C三项错误。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完成910题。地点XY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0500震中距(千米)5.82.5地震发生时间(地方时)10:254:00震级7.47.1死亡人数81 8209(区域认知)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释放的能量大于Y地CX、Y两地距震中远近DX、Y两地的地震都属于破坏性地震答案A解析从表中的资料信息能够明确的是震级(释放的能量)、与震中的距离、有人员伤亡(受地震波的冲击)、5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不能明确判断的是震源深度。10(区域认知)Y地较X地因地震

7、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AY地人口密度较大BY地距离震中较近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答案D解析地震产生的危害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离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抗震救灾的能力等有关。Y地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故D项符合题意。下图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完成1112题。11(区域认知)丙、丁圈层分别是()A水圈、大气圈 B大气圈、生物圈C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答案B解析生物圈包括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由此可知乙、丙、丁三圈层分别是水圈、大气圈、生物圈。12(综合思维)地表水属于()A甲圈

8、 B乙圈 C丙圈 D丁圈答案B解析由上题可知,乙圈为水圈,水圈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因此地表水属于乙圈,B项正确。2020年6月1日,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克柳切夫火山喷发,烟柱高达5 500米。火山灰尘蔓延到火山以东180千米的地方。完成1315题。13(区域认知)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A岩石圈 B地核C地壳 D软流层答案D解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4(综合思维)火山灰向东蔓延的力量来自()A大气圈 B水圈C岩石圈 D生物圈答案A解析火山灰物质在风的作用下,向东蔓延,风是大气运动的表现,故火山灰向东蔓延的力量来自大气圈,A项正确。15(区域认知)下列地区中

9、地壳厚度最小的是()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太平洋答案D解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读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完成下列问题。(22分)(1)图中A表示_,说明其厚度的特点及表现。(8分)(2)图中B表示_,A、B间的分界面的名称是_。简述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状况。(6分)(3)图中C表示_,由图可知C大于A的原因是_。(4分)(4)图中D表示_层,一般认为这里是_的发源地。(4分)答案(1)地壳地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2)地幔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传

10、播速度都明显加快。(3)岩石圈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4)软流岩浆解析读图可知,A为地壳,B为地幔。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地震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明显加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岩石圈漂浮于软流层之上,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7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指出甲圈层的名称,并说明该圈层空间范围的特点。(10分)(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4分)(3)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分)答案(1)生物圈。特点: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范围;生物圈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接触带,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2)大气圈水圈(3)联系制约解析第(1)题,甲圈层处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接触带,故甲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接触带。第(2)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渗透到其他圈层中。第(3)题,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