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1.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3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课时作业01 立足教材夯基础02 合作探究解疑难03 随堂训练查效果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发明
2、的意义(1)记录人们的 1、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2)使文化得以 2、世代传承。思维传播交流2文字的发展历程(1)演变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一些 3。商代:4是目前所知最早的 5的汉字。商周:“6”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刻画符号甲骨文成熟金文(2)统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的统一提供了条件。内容:秦始皇推行“7”。意义:为隶书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同文字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89、数量庞大。(2)10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3)11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单
3、体汉字字形丰富士人群体笔墨纸张2书法特点(1)以 12的黑白空间和 13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2)通过自由变化的 14和疏密得宜的 15,将绘画艺术的 16和书写的 17有机融合。笔墨线条线条布局情境美内容3发展历程(1)魏晋:汉字发展成为 18的书法艺术。“书圣”19的兰亭序被誉为“20”。(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 21,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 22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3)宋代:追求 23,而忽略法度,倡导“24”。(4)明代:书法进一步 25、世俗化,更加强调26的创造。自觉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草书规范法度个性有意无法平民化个性化【图示巧记】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
4、过程讨论交流 1 你知道下图反映的中国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吗?试答:结绳、仓颉造字、刻画符号。讨论交流 2 中国的书法为何在魏晋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试答: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在对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当时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方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讨论交流 3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何日益呈现个性化的趋势?试答:唐宋以后,我国的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受其影响,书法艺术开始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到明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同时也由于
5、思想控制严密,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1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2秦朝的官方文字是隶书。()3行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欧阳询是著名代表人物。()主题一 汉字的演变史料一 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史料二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史料三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秦琅琊台刻石思考(1)史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并说明依据。(2)史料二的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3)史料三中“文字”指哪种文字?为何采取“书同文字”的举措?产生了
6、怎样的影响?(4)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怎样?呈现出什么演变总趋势?答案:(1)没有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2)可信。因为商朝已有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可信史料;对研究汉字的形成有历史价值。(3)小篆。原因:国家统一、加强统治的需要。影响:结束了中国汉字运用中的混乱状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对秦朝的统治也有重大影响。(4)演变历程: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由图画到线条,再到笔画);日益规范化、稳定化。文字的发明与统一的意义提示:(1)文字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的缺陷,能够把信
7、息长久保留下来。(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扩大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在政治上,文字使大规模的行政统治成为可能,法律政令、官僚系统都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4)在经济上,文字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经济交往,商品经济因此而获较大发展。(5)在文化上,人类的精神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文明因此而得到持续性的发展。(6)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字”制度,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汉字形体演变有什么规律?提示:(1)由图画到符号: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由
8、繁到简: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顺序是隶书、楷书。各种字体的特点提示:字体特点小篆笔画粗细均匀,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平衡对称隶书书写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楷书 笔画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字形方正,书写简便草书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写便捷,较难辨认行书 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主题二 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思考(1)史料一中的书法是什么字体?
9、这一字体开始盛行于哪一时期?有何特点?(2)史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答案:(1)行书。东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2)盛唐时期。特点: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发展壮大。(3)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
10、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征?提示:(1)产生原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2)主要特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
11、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提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1)社会的变迁影响了人的心理;(2)士人群体渐趋形成,书法成为其追求神韵、意境和风骨的理想形式;(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条件隋唐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1)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2)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法度和规范成为
12、社会发展的需要宋代崇尚意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1)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2)理学产生和发展,使人们在审美上出现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的新特点;(3)社会上重文风气的形成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商品经济的发展题组一 汉字的演变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B)A甲骨文 B小篆C隶书D楷书解析:据材料中曲线与直线巧妙组合、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装饰性等信息可确定该字体为小篆,故 B 项正确。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
13、(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项符合题意。B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C解析:材料反映了佛教盛行出现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
14、形成新的书体“写经体”,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故 C 项正确。4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之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解析:书同文的字体是小篆,书同文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便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融合和进步。D题组二 书法的发展历程5关于书法字体,清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
15、轻裘,正是佳处。”中应填入()A小篆B隶书C行书D甲骨文解析:楷书笔画规整而缓慢渐进,草书流畅快捷而字迹难辨,行书则舍其二短而兼取两长,介于二者之间。C6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宋人()A尚意B尚态C尚志D尚理解析: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法度;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A7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下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A隶书范式突出B楷体特色毕现C行书风格明显D草书形韵兼备C解析: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
16、整齐安定,与题中作品不符,故 A 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结构形体严整,与题中作品不符,故 B 项错误;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故 C 项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题中作品与此不符,故 D 项错误。8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所代表的字体解释错误的是()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这种字体出现在唐代步入鼎盛时期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这种字体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怀素
17、等解析:柳公权、颜真卿都是唐代书法家,他们所擅长的是楷书。怀素是草书大家,因此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 9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解析:从材料“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他强调书法要形神兼备,故选 C 项;材料中“书之妙道”是指书法精妙之处,故 A 项错误;B 项仅仅强调了材料的一个方面;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10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其字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镇江在修建“米芾公园”期间征集其流落在民间的书法作品,以下书法作
18、品中最有可能是米芾作品的是()D 解析:从 A、B、C、D 四个选项中字体的特点可以看出只有 D 项符合题意。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一致的是()A解析:题干材料是后人对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书法成就的评价,张旭擅长草书,世称“草圣”,古诗四帖是草书,故 A项正确。兰亭序是行书,贺捷表是楷书,乙瑛碑拓片是隶书。12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 1082 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A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B整齐安定
19、,结构平衡对称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C解析:“奔放跃动”是对草书的评述,与题中作品不符,故A 项错误;“整齐安定,结构平衡对称”是对隶书的表述,与题中作品不符,故 B 项错误;“字形斜正交错”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故 C 项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题中作品不符,故 D 项错误。13有学者评价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盼婉转,灵光飞动。”该评论最能说明()A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B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C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D当时的书法追求美观实用B解析:从材料中“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昐婉转,灵光飞动”可以看出西晋时期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故 B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