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42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二课时)一、课程标准 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1.法令出一(1)皇权的主要特点: 、 ;呈不断加强趋势。 (2)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 、 。2.君权和相权(1)汉至宋代的发展演变汉代: 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内朝)与“外朝”格局。 唐代:实行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 。相权有所分散。宋代:设 ;“参加

2、政事”。(2)总趋势: 。通过分权以削弱相权。 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发展演变秦: ,负责监察中央官吏。西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中央行政机构; 负责监察地方政治。以后历朝监察机构: 、 等。(2)评价积极: 。消极: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发展演变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 、 、 三个阶段。(2)察举制定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 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演变: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 。评价: 。(3)科举制定义:用 的办法来选拔人才。评价:进步性: 。弊端: 。5.行省的设置(1)元代地方最高常设行政机构是 ,简称 。(2)在十大行省之外,还

3、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 。(3)职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定期 。(4)中央对行省官员的管理: 。(5)影响: ;有利于维护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二)预习检测1.以下不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的趋势是 ( ) A.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汉朝设刺史制度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北宋设置通判解析: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刺史制度、北宋的通判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唐三省六部制是分割丞相的权力,起到加强皇权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合。C项符合题意。2.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 )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

4、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生成问题解析:解读材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观点。此材料中的观点即治天下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从中可以得出结论。B符合题意。 日期自评组评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一)图文说史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下面秦始皇后有作为皇帝的代表,你知道他们都是吗?(二)互动解疑 问题1、完成汉、唐、宋、元、明削弱相劝的措施表,从中可以看出君权与相劝演进的趋势如何?实质是什么? 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朝代主要措施秦朝设立丞相,丞相权力很大汉朝唐

5、朝宋朝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趋势实质 问题2、整理完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时间标准特点局限演变特点 阅读材料探究解决问题 材料一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唐摭言载:“文皇帝(隋文帝)拨乱反正,物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 材料二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元朝高明在琵琶记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

6、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问题3:从材料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科举制作用的看法?问题4:什么是行省?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行省制度的设立有何意义?(三)课堂总结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制度 演进演进的特征皇帝制度至高无上、独断性、随意性丞相制度(君权与相权)汉:频繁更相、设立中朝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监察制度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制度以

7、后:御史台、都察院等;宋:提刑司专职监察刑狱选官制度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举制(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地方行政制度汉:郡县制、封国制,郡国并行元:行省制度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1.皇帝制度始于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黄帝 D.炎帝2.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

8、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 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政治腐败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5.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先后经历了下列哪三个阶段 (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C.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D.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6.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C.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7.我国现在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是“省”。这种省制始创于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9、8.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尚书台9(选作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10、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试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加以简评。日期自评组评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二、(一)1.(1)独断性(权力天下独尊)、随意性 (2)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2.(1)汉武帝 三省六部制 宰相 中书门下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1)御史大夫 刺史 御史台、都察院 (2)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治清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监察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4.(

11、1)“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推荐 九品中正制。体现封闭特征,民意无从体现(3)分科考试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弊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其消极性日益显现。5.(1)行中书省 行省(2)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3)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4)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并且采取省官互迁的方式加以控制(5)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二)1. 自秦以后削

12、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朝代主要措施秦朝设立丞相,丞相权力很大汉朝武帝频繁更相;设立中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劝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2、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时间西周至春秋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标准血缘德行(贤良方正)德才(实际上是门第)考试成绩特点官职世袭以官举士,来源基层,但带有封闭性特征设立中正官,人才分等择优录取,仕途开放局限被限定在贵族范围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演变特点:选举标准呈现 血缘德行势力才能,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13、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 裁决权力呈现:地方中央皇权,越来越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原因: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落。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朝建立、实现统一,需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以巩固统治作用:积极: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相对公平公正。 局限: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尤其是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实用学问和技术的发展;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实质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

14、的范围之中的制度4、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或只称省。 内容: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设土知府、宣慰司. 另有两个单列行政区划:中书省辖区腹里;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职能: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军事、赋税征收和军队调动,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官员须定期朝觐,省官互迁 意义: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三)汉元政治制度演进的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重视监察,效能十分有限。(3)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四、1.A 2.B 3.B.4.D 5.C 6.A 7.C 8.B 9.(1)察举制。世官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或隋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进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