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828.50KB ,
资源ID:73933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93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文中“秦制”指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王位世袭制度自夏朝创建而非秦制首创,故错误;B选项,分封制度是西周的典型制度,最终在春秋战国逐渐瓦解,而非秦制首创,故错误;C选项,宗法制度是西周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继承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而非秦制首创,故错误;D选项,根据材料西周的制

2、度是针对地方统治的分封制度,这种制度存在弊端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秦朝建立之后改分封制度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2.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 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答案】A【解析】【详解】司马光、蔡京、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各不相同,主要是受到各自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故

3、A项正确;后人的评价不一定就更具有正确性,排除B项;三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共同指出了其变法积极及局限的方面,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较准确的评价,排除C项;变法只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并不是核心,排除D项。3. 据尚书等文献记载,周人以“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后,对夏、商以来的天命观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论。该理论A. 实践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B. 改善了西周的民生状况C. 阐释了新政权的合法地位D. 为后世稳定发展提供借鉴【答案】C【解析】【详解】周的天命观强调“天命无常,有德行的统治者才会得到拥护”,结合周人改造“天命观”的背景即“周灭商”可知是为了阐释了新政权的合法地位,C正

4、确;当时孔子尚未诞生,A错误;材料与改善西周民生无关,B排除;后世并未一直持续稳定,D排除。故选C。4.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

5、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清末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实质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晚清预备立宪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晚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

6、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但是,清末修律客观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基本完成了从古代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5.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 )A 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B.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C. 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D. 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文中的“法统”“大法”“政府基础”“军令、政令”不变更,其实质显然是要维护

7、其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所以C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统治的实质6.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 遭到了普遍反对B. 忽视了道德教化C. 最终必然会失败D.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苏轼均认为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约束人民,以厚利诱导人民,忽视道德、重利轻义,从治国层面上方式并不可取,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受到世人反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走向失败,排除。D项,材料未提及

8、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故排除。7. 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 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B. 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C. 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D. 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可知,国王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故选B;文艺复兴后,医学已有所发展,A项停滞不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9、的理论先导,C项影响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民众的卫生意识如果是显著增强,那么人们就不会产生“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的看法,排除D。8. 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 ,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权。”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A.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 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C. 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D.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

10、权”来看,这些法案的颁布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排除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这些法案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这些法案解决的是王权与教权的关系问题,不是基督教内部问题,排除B项;英国当时代议制民主制度尚未建立,排除C项。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也深感战争的残酷。于是,经过巴黎和会的酝酿,国际联盟于1920年正式成立。国际联盟能够成立主要缘于A. 各国之间交往要求日渐强烈B.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积极努力C. 各协约国政府能够同心协力D. 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深刻教训【答案】D【

11、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一战后,人们迫切要求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深感战争残酷的结果。这说明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缘于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深刻教训,故D正确;各国之间交往要求日渐强烈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积极努力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美国没有参加国联,各协约国政府同心协力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10. 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A. 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

12、的安全B. 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C. 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 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非战公约对各国将战争解决国际纠纷的否定,强调的是该条约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也是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妥协的产物,B正确;该条约并未真正维护缔约国的安全,后被德国撕毁,AD排除;该条约主要是欧洲国家签订的,并非体现的是世界各国的意志,C排除。故选B。11. 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宜言中提出:“尊重每一个国家按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这一宣

13、言( )A.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 利于维护新兴国家独立地位D. 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万隆会议都是亚非的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会议。材料“最重自卫的权利”“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宣言显然也有利于维护新兴国家的独立地位,C正确;材料中提及的是国家独立问题,A中“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说法不符合史实,A错误;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主要针对美苏两大集团实行行的不结盟的组织,B错误;提倡国家独立并不能消除大国霸权主义,D错误。12.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即美、苏是第一世界;发达.资本主

14、义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非拉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A. 适应了国际局势的变动B. 强化了美苏军事集团的对峙C. 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 改变了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苏建立两极格局,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二战后西欧一体化发展,日本日益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故“三个世界”实际上反映了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A项正确;世界多极化对美苏格局形成一定冲击,排除B项;中美关系正常化从1972年开始,排除C项;“三个世界”理论并未涉及改变中国的外交目标,排除D项。故选A。13. 20 世纪 80 年

15、代,中国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06 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相继举办。这表明中国A. 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B. 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不断调整C. 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 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相继举办”可知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A正确;材料未涉及外交原则的变化,B排除;材料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无关,C排除;仅从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来看,是无法得出中国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D排除。故选A。14. 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

16、,是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时期外交理念A. .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B. 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C. 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 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答案】D【解析】【详解】21世纪,中国的“和谐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故选D;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外交逐步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5. 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

17、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A.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B. 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C.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 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及和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可知,这是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中不单有大国,还有小国,故排除A项;材料中不单有发展中国家,还有欧洲和俄罗斯,故排除C项;材料中不单有周边国家,还有非洲和欧洲,故排除D项。16. 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

18、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A. 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 具有工商立国思想C. 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 积极开展商贸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战国时赵国存在多种货币,其中刀币是为了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受秦国影响铸造钱币明显是因为秦赵之间存在商贸往来,这些都说明当时的赵国积极开展商贸活动,D正确;材料反映了赵国的货币,不能说明赵国的手工业技术最发达,排除A;赵国铸造货币,不能据此得出赵国具有工商立国思想,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7. 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

19、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而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使外国大量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这一现象A. 使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B. 反映出中国贸易逆差扩大C. 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大量白银流入。表面上看,这是对外贸易顺差的表现,但是中国以外来的白银为主建立了银本位制,实际上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主要依赖外国的输入。一旦外国减少或停止对中国的白银输入,必然造成国内白银的缺乏,从而造成中国经济的损失,加大中国经济的风险性,因此D选项正确

20、。A选项错误,明朝后期仍然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B选项错误,此时期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外贸易是顺差并非逆差;C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8. 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A.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 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 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D. 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答案】C【解析】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是由于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白银流出中国,故C正确;中国对外贸易出超,导

21、致白银流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也不会导致银贵钱贱,故B错误;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缺乏史实依据,故D错误。故选C。19.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A.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B. 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C.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 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12月,大决战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

22、,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反攻时间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是在建国以后,B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20. 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A. 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B. 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 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D. 有利于资本主

23、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可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是为了让长期以来国际纷繁的经济秩序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居主导地位,但材料内容没有反映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没有强调世贸组织的地位,无法得出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的结论,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建立,不

24、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21. 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A. 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 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C. 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 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等信息可知,唐代中后期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并且地方税收支出仅需由中央对其进行定额管理,说明这时期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C项正确;安史之乱遗留问题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而材料

25、内容无法解决安史之乱的遗留问题,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中后期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的矛盾,不会加剧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B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使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合法的财政收支自主权,能够刺激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的表述没有准确体现材料措施的作用,D项错误。22. 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现象A.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B. 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C.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D. 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

2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等信息可知,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绝大部分用实物,很少用钱钞,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即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钱钞占少数,与加重劳动人民负担无关,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指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税收政策的变化与当朝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时期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导致税收政策的变化,D项错误。23. 明朝曾严禁金银在市场流通,不过民间私下使用金银的

27、情况始终未断绝。后来市场上逐渐有充足的白银来充当流通货币,1581年,“一条鞭法”正式确立以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的新货币体系,“大明宝钞”退出实际流通。明朝后期货币制度的调整A. 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B. 增强了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C. 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需要D. 利于营造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有充足的白银来充当流通货币,1581年,一条鞭法正式确立以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的新货币体系”可知,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且白银成为新赋役制度的主币,这有利于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说法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百姓的赋役负担加重,A项错误;据材料无法

28、得出民众手中的货币数量增加或货币升值的信息,因此也无法得出“民众消费能力增强”,B项错误;该时期货币制度的调整和宽松的商业环境无关,排除D项。24. 如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A. 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 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 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 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实行赋役征银,以及废除人头税的做法,这有利于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人口的增长,而不是隐瞒人口,排除D。25.

29、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B. 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D. 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中可知,国内无同类产品且找不到相近替代物的商品收税标准越来越高,有出口的比无出口的收税标准低,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确定的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是否实现,排除C;逐步提高进口

30、商品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税率也提高了,不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排除D。26. 从1941年起,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付现金,到1945年6月,全国征收的谷麦折合法币约为1700亿元,评价上述举措,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 减轻农民的负担B. 发展民族工商业C. 稳定持久抗战大局D. 遏制日寇经济掠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向农民征收、征借谷麦等实物,有利于保证政府税源和军队供给,稳定大后方的经济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负担的状况,故A项排除;

31、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赋税制度的变化,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日寇的经济侵略,故D项排除。【点睛】“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是关键信息。27. 1985年,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A. 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 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C. 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D. 透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降低关税税率,此举有利于进

32、口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等,是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说明此次关税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故选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排除A;我国在50年代就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20世纪80年代世贸组织尚未出现,排除C。故选D。28.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

33、出多数纠纷是“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较少,说明民间纠纷多数由基层治理中根据习惯法处理完毕,只有难以处理的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不能说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A错误;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说就是阶级矛盾,B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29. 下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表(节选)据上表可以推知A. 县域面积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C.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治理D. 基层治理趋向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34、答案】D【解析】【详解】由我国古代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看出,对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逐渐降低,说明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逐渐松弛,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正确;材料只有对县级政区的分等的户数和粮食产量标准,不能据此得出县域面积缩小,排除A;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呈现上升趋势,而非减弱,排除B;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治理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C。30. 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保邻制、宋代的保甲法、明代的里甲制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 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B. 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C. 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D. 后世王

35、朝缺乏创新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乡村自治政治制度的变化名称虽然不一样,但是基本上是以商鞅变法时期的什伍制度为基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延续和变迁,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礼法并治的治国理念,A选项排除;材料中的乡村基层组织是中央集权的组成部分,与基层自治无关,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后世王朝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机构均有创新,排除。二、材料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

36、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

37、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法律体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重视“例”的作用(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

38、化作用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国

39、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信息结合所学从起源较早、源远流长、继承前代、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信息结合所学从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等方面说明其影响。(2)不同:依据材料一中“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

40、为。”及材料二中“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形成了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等信息从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中国古代法律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等方面指出两者的主要不同。原因:结合所学从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君主专制的发展特征等方面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及法律体制相互影响的角度说明对法律体系的认识。32

41、.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趋势。(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3)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演变,简要说明对这一演变过程的历史认识。【答案】(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

42、文内容发生变化);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位制。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认识: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解析】【详解】(

43、1)趋势:从货币的加工程度看,古代货币经历了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制上看,古代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货币上的钱文变化看,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从货币的材质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货币的铸造技术看,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从纸币的发行权看,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从政治方面看,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从世界市场和黄金储备角度分析,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位制。背景:根据材料“1914年世界大战期间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时期,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认识:开放性试题。从国家实力和货币的国际地位以及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国际货币演变趋势。-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