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在中国,“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
2、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的。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
3、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
4、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正是人类明智的“狂性自歇”才使得敬畏伦理的智慧之光普照大地,人类也才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
5、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B敬畏伦理是在人类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自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产物。C敬畏感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中,它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6、D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3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D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人们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2分)端木赐,卫人,字子
7、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注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千钧之
8、重加铢两而移。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大说,许诺。遂行。报吴王,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
9、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 回:颜回,孔子的另一弟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虽常被子贡辩得理屈词穷,但对他的才智是极为了解的。当齐国的田常准备讨 伐鲁国时,子路、子张等弟子都请命,孔子唯独派子贡出行。B在齐国,子贡指出,如果攻打鲁国,对田常并没有什么好处;他又赶到吴国,鼓动 吴王夫差去北伐齐国,并提出自己可以出使越国,以解除吴国的后顾之忧。C子贡赶
10、往晋国,提醒晋君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将威胁晋国,让晋国早早做好迎战的准备。D子贡以杰出的才智在五国间周旋,结果是保全了鲁国,同时影响到此后十年间五国的政局。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3分)译文: (2)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3分)译文: (3)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分)译文:(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怨 歌 行明谢榛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1、8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5分)答:_9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4分)答: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峡 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12、。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峡口处,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
13、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
14、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骑手喝一口
15、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
16、,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
17、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岱俊1920年暑假一过,李济将转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博士学位,室友徐志摩则要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银行学,他
18、们从此开始不同的人生。同船赴美,同室一年,分别后彼此都有些思念。从公开发表的1920年暑假后徐志摩致李济的九封信,大致可以看出如下几点:每封信徐志摩都爱说笑话,足显敏感好动的天性;他内心情绪炽烈,如对新青年团体的向往,研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的内心激动,对国内派出的官方考察团的嘲讽和对留学风气的不满等等;他对李济甚为欣赏,对其改学人类学,表示“绝对赞成”,他写道:“子由心理而社会,由社会而人种,变虽速而径不拐,我绝对赞成。老兄刚毅木讷,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岂复能毁天以殉人乎。教育家言自动,彼此体会此意上达可也。”李济曾在一份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中,谈到改学人类学的动因:他初来美国(
19、1918年)的时候,是想学纯心理的,1919年在那一门混了一个月后,就跑到社会学里边去了。现在他又想研究人种学。他的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当年他初到美国,曾专门调阅了美国国会19世纪末的卷宗,里面正式记录着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的脑容量比较小,他们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杨振宁留美的时间比李济晚了二十多年,足见当年美国对华人的歧视更甚,因此,李济的“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
20、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想法,显然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哈佛大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所设在皮博迪博物馆。李济知道自己是“半路出家”,遂如饥似渴地吸吮各种知识养分:狄克森的大洋洲民族与文化,神学院莱斯纳的埃及考古学,还有哲学、梵文及麦独孤教授的心理学实验等;此外,他还选了许多本可免修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课。研究院教务长柴斯(Chase)教授“希腊考古学”,采用博物馆实物教学法,常以看图为主。当时,哈佛大学收集有关希腊遗迹与遗物的资料,尤其是建筑与雕刻方面的照片与图画,数量可观。上了这门课,李济对古希腊、爱琴海的文化艺术以及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了较深的认识。年轻讲师虎藤(E、A、Hooton)原是学
21、古文字学的,留学英国时兴趣转到人类学,做了一些考古工作。他刚从英国回来,走上哈佛的讲台不久,除讲授欧洲史前考古学外,还讲授一门最重要的课“体质人类学”。这门课是研究生的“铁门槛”,必须学会认识人的骨骼,且须懂得辨识碎骨片。考试时,虎藤就拿几块破骨头给学生认,认对了满分,认错了零分。这种近乎苛酷的训练,促使李济一步跨进了大门。哈佛第一年,他掌握了人类学的一般情况,并开始形成博士论文的大致思路。1921年3月,他向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随即开始做人体测量学调查。他在美国东部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波士顿中国侨民中收集体质人类学的材料,历时七个多月,先后测量了一百一十一人。他
22、将所获得的数据,加上当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人体质测量的材料,综合成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指导老师虎藤赞赏道:“你做得很好,这是一个新的贡献。”李济心里清楚,那是导师的鼓励,“用那一百一十一个人的测量,讨论号称四万万中国人的体质,显然是大题小做了”,况且“博士论文总不能单靠这篇短文交卷”。这年暑假,虎藤得知李济无别的安排后,邀请他每天来皮博迪博物馆打半天工,交给他处理一批埃及人头骨:开箱、洗刷、整理这些头骨,按钟点付费。李济在和这五百个埃及人头骨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大半个暑假。这是一次很好的磨砺,对其日后进行身体测量和处理安阳殷墟出土的人头骨等都有直接帮助。清澈的查尔斯河水,不舍昼夜,
23、流过三个寒暑。李济在哈佛大学苦苦钻研,一本折合中文约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终于完成,并于1923年5月10日以“极佳”的评语获得正式通过。此为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开山之作。一位历史学家说,“自后中外学人凡论及中国民族及人种问题的,大都征引其书”。这年6月,二十七岁的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12月,被美国人类学会吸收为会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李济改学人类学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当年美国人十分歧视中国人。B由于李济原来学习的并非人类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把中国人的脑袋量
24、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理想。C在虎藤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李济顺利地写出了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离实现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D李济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历时三年多,是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第一部著作,李济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李济在哈佛求学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的人格魅力和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2)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答: (3)这篇传记表现了李济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答: (4)李济的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的看
25、法。(8分)答: 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将高速铁路伸延到了国外,并开始越洋过海打造世界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由此,一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应运而生。B“一片甲骨惊天下”,在浩如烟海的考古发现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C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捷足先登,主导了国际话语权,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
26、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 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B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 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C“绿领巾事件”和“红校服事件”都应引起教育部门的反思,教育应该围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中心,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
27、代的一个热闹话题。_。_。_。_。_。所有这些派别,_。虽有人自称“国粹派”,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各派学者纷纷议论,褒贬不一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其中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张A BC D16.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_,_;_,_;_,_。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
28、翠,生动而空灵。17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5分)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I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答:_改为_ _改为_ _改为_ _ _改为 _ 改为 五、写作 (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
29、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参考译文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狡辩。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知出两个道理。”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但他害怕掌有实权的高、国、鲍、晏四大家族,因此想调他们的
30、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父母之邦。我们的祖国危急到这个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子张请求前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了他。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子贡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战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制约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
31、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也可能产生移位。讨伐强暴的齐国,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义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遏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怀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越王自我苦练,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打算。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吧。”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以威压给晋国,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
32、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他。照计行动。子贡回报吴王,吴王听了非常高兴,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可以吗?”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你可以接受他的礼物,接纳他派出的军队,但要辞却越王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子贡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整治好武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子贡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国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果然带兵逼近晋国。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
33、。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江去袭击吴国。越军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在东方称霸。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亡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的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有了变化。8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很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9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
34、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10、(1) 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4)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8分)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
35、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2(1)CD答C给3分,答D给2分(2)首先交代李济改读人类学的事实;借徐志摩的话写李济的思想品格,为下文写李济的成功埋下伏笔;引出下文李济改学人类学的动因;可以增加传记的真实性。(3)强力努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认准目标,积极进取;刻苦钻研。(4)(提示)结合李济的优秀品质,可以从以下方面谈启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成功需要我们强力努行;只有认准目标,积极进取,才会获得成功;学习需要刻苦钻研;要敢于选择。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