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口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中国最大的庙会淮阳太昊陵二月二庙会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华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和长眠,炎帝神农氏继之建都兴业,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淮阳名胜古迹众多,有史可查的326处,其中全国第一或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太昊陵庙会被世界吉尼斯总部命名为“单日参会人数最多的古庙会”农历二月二,民间有说法叫“龙抬头”,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也叫“人祖古会”,每年自农历二月初二,
2、至三月初三止。这段时间,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省的祭祖者云集淮阳,潮水般涌进太昊陵朝祖进香,高峰时每天有10万人。太昊陵庙会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前,据史书记载,太昊伏羲氏曾定都宛丘(淮阳)。他“一画开天分阴阳,推演万物定乾坤”,在以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为纪念伏羲的功德,后人在太昊伏羲氏长眠之地淮阳建了陵庙。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淮阳已有伏羲陵墓,汉代以前在陵前建祠,唐太宗李世民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至明清两代又屡加修葺扩建。太昊陵规模宏大,太昊陵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从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断,历代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均来淮阳朝宗谒祖。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
3、三月初三,这里都举行规模盛大的朝祖庙会,其会期之长、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太昊陵庙会有花样繁多的民间娱乐活动,与其他庙会相比,太昊陵庙会的底蕴更丰厚,文化味道更浓。庙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群身着黑衣、肩担花篮、手敲竹板边舞边唱的妇女,她们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吟诵唱,这舞蹈叫担经挑,舞者多是年长的妇女。她们高举黄绫青龙旗,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来到太昊陵,先祭拜“人祖爷”,然后到统天殿、显仁殿、伏羲墓前表演担经挑。担经挑传女不传男,这是远古流传下来的规矩。担经挑像史诗一样地在淮阳流行了几千年,它是原始社会以舞祭媒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是集祭祖、娱神、求子为一体的祭拜形式,是原始巫舞的
4、演变,是淮阳独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舞到最后,舞者走到中间背靠背而过,两尾相碰,象征伏羲、女娲相交之状,其唱词也多与伏羲、女娲有关。这种祭拜形式与古陈国崇尚巫风、盛行巫舞有关。在太昊陵庙会上随处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布老虎,有单头虎、双头虎、直卧虎、侧卧虎、玩具虎、枕头虎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是装饰化、人格化了的布玩,造型惹人喜爱,逛庙会的人们总要买上几个带回去,希望儿女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于虎图腾崇拜。原始社会,强大的老虎被人们看成是世上的强者,因此人们把老虎作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双头虎枕为多见。双头虎枕是一个象征阴阳相合的母体,可以祛灾、保护娃娃
5、平安,而单头虎、直卧虎等则是作为全家保护神的镇宅图腾虎类型,这些布老虎腹装草糠,黄布包皮,人工缝制,虽然把其身躯和尾巴大幅度收缩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征却丝毫没有忽略,着意刻画的虎头、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龇牙咧嘴都被明显夸张,神态更为生动。在太昊陵庙会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古朴习俗,这些古朴习俗在礼教浸染的中原腹地已保留了数千年。太昊陵庙会是古老的约定,也是现代的约会。1下列关于太昊陵及太昊陵庙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太昊陵庙会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前。人们为纪念伏羲的功德,来到他的长眠之地,祭拜这位人文先祖,而逐渐形成这一盛大庙会。B、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淮阳已有伏羲陵墓,汉代以前在
6、陵前建祠,唐太宗李世民诏立陵庙,宋太祖赵匡胤颁诏“禁民刍牧”。C、从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断,历代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均来淮阳朝宗谒祖。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这里都举行规模盛大的朝祖庙会,D、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太昊陵前都举行规模盛大的朝祖庙会,其会期之长、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淮阳名胜古迹众多,有史可查的326处,其中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达1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处。B、太昊陵庙会被世界吉尼斯总部命名为“参会人总数最多的古庙会”,当然也是中国最大的古庙会。C、农历二月二,民间有说法叫“龙抬头”,淮阳太昊陵
7、庙会俗称“二月会”,也叫“人祖古会”,每年自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止。D、太昊陵庙会有花样繁多的民间娱乐活动,与其他庙会相比,太昊陵庙会的底蕴更丰厚,文化味道更浓。庙会期间每天都有超过十万人朝祖进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经挑是原始社会以舞祭媒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是原始巫舞的演变,只传女不传男。这些说明当地的文化虽然很厚重,不过还有些守旧愚昧。B、在太昊陵庙会上随处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布老虎,这些起源于虎图腾崇拜的布玩,表达了当地人们最淳朴、最美好的生活愿望。C、淮阳布老虎的主要特征鲜明,着意刻画的虎头、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龇牙咧嘴都被明显夸张,使得老虎的神态
8、极为为生动而丝毫不会让人恐惧D、在太昊陵庙会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古朴习俗,这些古朴习俗在中原腹地已保留了数千年。这都是先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
9、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
10、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11、(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C.施于小过, 俾民自新 俾:使 D.叩以疑义 叩:询问5下列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B. 杨慎为人忠贞,遇
12、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C. 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D. 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5分) (2)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赠卖松人于武陵 注1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注2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
13、尘!注1 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注2 寒涧:阴冷的山涧。翠楼:富贵人家的居所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0课文名句填空(6分)(1)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_,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杜牧阿房宫赋)(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王勃滕王阁序)乙 选考题注意: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仅按第三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4)题。(25分)透明的红萝卜莫 言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
15、傅吧,去拔个萝卜来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
16、,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
17、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
18、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谁让你来搞破坏?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你叫什么名字?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你爹叫什么名字?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他娘的,是个小哑巴。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
19、拿衣裳。滚吧!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1984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的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
20、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的某种东西。B、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C、小铁匠自称是杂技英豪,还叫黑孩去拔萝卜,可见小铁匠骄傲自负,倚老卖老,与黑孩的淳朴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D、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E、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人情
21、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2)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3)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6分)(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作为题目的用意。(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风流余韵话板桥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许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而那些专门以造伪为生的所谓“名士”书画家,从此也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以骗得附庸风雅的富贾大商们的金钱。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道光以前,伪造板桥
22、作品的现象一度达到高峰。张大镛说:“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直到20世纪40年代,赝作仍然多得吓人。”不过这些赝品的出现,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尽管这些可以损害板桥的名声,模糊人们心目中板桥的形象。但是对于真正喜欢板桥、研究板桥的人来说,这些赝品是藏不住尾巴的,最终会露出作伪的破绽。最有趣的是,板桥生前卖书卖画,并未变富,以至于晚年嫁女时,不能陪出很多的嫁妆,只好画幅兰石图轴,聊以解嘲,而作伪者却凭借赝品由贫变富。曾经有一个叫谭子犹的人,他是乾隆时的一个木匠,曾经学板桥的字画。板桥去世后,他竟然卖赝品而稍稍变富,而且子孙因此而变
23、成小康人家。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一术”。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博物馆里收藏着,影响着有史可查的历史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散落在广大的民间,在民众的口碑里广泛地流传着。在我们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这幅书法作品是板桥五十九岁时创作的,当时他正在潍县做七品县令,正赶上潍县连年的灾荒。在赈灾救灾的过程中,他为潍县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却也得罪了不少的官绅。尤其使板桥困惑的是:为什么在灾难面前,政府不提前预防?为什么在赈灾、救灾之后,老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为什么在赈灾过程中,那么多人冒领、滥领救灾物资,又有那么多的人被遗忘?就是在这种
24、既知又不知,知又不能道破的人生困惑之中,板桥写下了这浓缩人生困苦又深含人生哲理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在板桥的思想里,它的真意是不能糊涂。直到晚年,他还写下了这样的对联:“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物,他能糊涂吗?现实的苦难,世道的不平,对一个心中流淌着正义热血的正直士人来说,他是不可能糊涂的,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可是,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板桥当年为大商人写有一副对联:“打松算盘,得大自在。”劝诫商人
25、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但这可能吗?这又是“难得糊涂”的警世之意。当然,一些乡愿之辈,圆滑之辈,世故之辈,也可以把板桥的“难得糊涂”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清人钱泳在履园从话中对“难得糊涂”的庸俗解释:“郑板桥尝书四字于座右铭,曰难得糊涂,此极聪明人语也。余谓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又难得糊涂,须要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变生荆棘,必遭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这样解释,就把板桥作品中蕴含的“真气”、“真意”、“真趣”一扫而空了,使之了无余韵了。在现实生活中,板桥敢于冲破种种流俗观念。在学术、艺术思想领域,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
26、古人,在今人之下。因此,板桥告诫他的弟弟要善于读书,只有“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总而言之,“读书要有特识,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 节录自郑板桥(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郑板桥去世后,那些所谓“名士”书画家便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来卖给那些富商大贾们,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因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B.作者举谭子犹靠卖板桥书画赝品而变富一例,并得出结论: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之术”,意在说明板桥对后世人的贡献。C.“难得糊涂”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郑板桥的书法作
27、品“难得糊涂”蕴含着“真气”、“真意”、“真趣”,可以说是郑板桥精神的一个写照。D.在郑板桥看来,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活得逍遥自在。E.在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可见郑板桥的书画在广大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仅在于书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难得糊涂”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本篇传记侧面写了郑板桥哪些事?各有什么作用?(6分)郑板桥告诫弟弟“读书要有特识”,简要分析怎样做才能“有特识”?(6分)“难得糊涂”在郑板桥思想里是“不能糊涂”,但郑板桥又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而清代钱泳把“难得糊涂”理解为一种“处世守身之道”。你怎么理解
28、“难得糊涂”?请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9、是( )(3分)A铁道部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火车票实名制”明确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B由于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C中国电信关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涉及的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了调查处理,以此表明治理的决心。D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30、)在师昌绪看来,人活在世上,就要为人类作贡献。 , 。 。 , 。,即使受了很大挫折也不会退却。回国后,即使是整天吃窝窝头,也无怨无悔这是我在青年时期就立下的“强国之志”誓言即使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那个优越的环境里,我也一定要争取回国这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一个人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就永远不会懈怠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为中华民族作贡献A.B.C.D.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5分)3月5日京华时报刊载一条新闻,河南省长垣县第一中学多名学生因带手机上学遭到劝退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去年4月长垣一中制定“六条禁令”和后来的“7个不准”到现在,至少有31名学生因违背以上
31、校规被劝退。长垣一中政教处2月23日发出的一份处理通告上显示,18名学生因带手机上学。读完上面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请对此新闻做简要点评。(80字以内)17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可用“生命”为话题,也可另选话题。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和伤悲就是那并行的铁轨;_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18.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
32、也罢。”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周口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B,应为:唐太宗李世民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2、C A原文是“其中全国第一或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B、原文是“单日参会人数最多的古庙会”。D、应该是高峰时每天有10万人。3、A“还有些愚昧”错二、4B(执:逮捕)5. D (是其父杨廷和所为;为世宗之事;表现他放纵佯狂的一面。)6. B(“武宗只得称病而归。”错,是杨慎称病而归。)
33、7.(1)(杨慎)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2)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参考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
34、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
35、。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
36、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
37、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8.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
38、个、意思对即可)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
39、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需有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10.略11(1)【答案】CE【解析】C选项有误,小铁匠不是骄傲自负,倚老卖老。E选项老头子最后表现了同情善良,社会人有温情。(2)【答案】铺设背景,故事发生在寂寞荒凉、贫穷落后的农村,渲染悲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压抑贫穷的环境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了极左路线造成了刘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普遍贫困。(答对三点即可)(3)【答案】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
40、孩子。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从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的一衣着变化以及当队长问“你爹叫什么名字?时,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说明他没有亲人的关爱。他心地善良,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天真幻想,在拔萝卜时想找到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没有找到后扔了一地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沉默压抑,逆来顺受,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受到关怀时忍住不哭,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4)【答案】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红萝卜是童年的象征,黑孩内心渴求温暖和幸福的一种象征,是莫言对贫困、苦难、孤独的黑孩的诗意抚慰。他是通过黑孩奇
41、异的感觉折射出来的。黑孩之能存活下来,就是因为在他纯真的童心里,有个美丽的梦幻世界一个晶莹透明的红萝卜。那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象征,象征孤独、卑微、苦难环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正是这个美得让人落泪的胡萝卜,使黑孩能超脱于人世的苦难,超然于贫困、忧伤、恐惧之上。红萝卜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或许是一切纯洁善良的精神净土,他到菜地里去寻找,但他最终没有找到红萝卜,象征了希望的破灭。12(1)【答案】(5分)C E (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A“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文中并无此意B这种所谓的“活人之术”并非是
42、郑板桥对后世的一种贡献。D原文有“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2)【答案】(6分)(每点3分,其中事迹1分,作用2分)写郑板桥去世后,很多人靠制造板桥书画的赝品来挣钱,甚至变得富有;作用: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写今天很多的旅游胜地都能看见“难得糊涂”的横幅;作用:说明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同时也揭示出“难得糊涂”的不同含义,刻画出郑板桥的精神品质。(3)【答案】(6分)(每点2分)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能人云亦云。学习古人,学习书本,但不能拘泥于古人和书
43、本。不能机械模仿,不能依样画葫芦。(4)【答案】(8分)观点一:我觉得“难得糊涂”的意思是“不能糊涂”,在现实苦难和世道不公面前无论别人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一个关心百姓、心系国家充满激情的人,不会糊涂,也不能糊涂,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正是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格的写照。观点二:“难得糊涂”是指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整天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的人,生活得会很累,因此“难得糊涂”警示我们:不要在名利面前过于计较,要学会大度、宽容和超脱,人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观点三:很多人的处世之道:不要凡事都要弄个明白,“事不关己,高高
44、挂起,明哲保身”,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的事,糊涂一点好。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嘛,这种处世手身之道带有明显的自私和利己主义,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思想。(观点明确、积极给4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相关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13、(、“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火中取栗”意为“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14、D(A成分残缺,连词缺漏。在“车票”后加“和”。B成分赘余,“由于”和“下”不搭配,“几乎”与“殆”重复。C语序不当,应把“中国电信”放在“给
45、予”前面, “关于”作状语,必须放在句首,用逗号隔开。)15.D (这是一个议论性文段,要注意其逻辑性,选项句中有两个“这”,要正确判断其所指代的内容;要观察空白处前后的语言,注意前后语句衔接,注意空白处的标点,如最后一个空之后是逗号,要注意此处语句和“即使受了很大挫折也不会退却”的关系)16、角度一:学校制定禁令,是为督促学生进步。手机对中学生而言,弊大于利,既然制定了禁令带手机要劝退,就该违纪必究,从而严肃学校制度,以儆效尤,促进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从而专注学业。角度二:带手机进校园,就劝退学生,学校制度的制定过于严格,学生是来学校接受教育的,带手机进校园虽然是违纪行为,但以劝退的方式来教育
46、学生难免太重,应该慎重对待学生违纪。(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17.(6分;一句3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修辞相同且恰当1分,句式相同1分)示例假如生命是一首荡气回肠的乐章,成功与失败就是那跌宕的旋律;假如生命是一道绵延起伏的山峦,得意与失意就是那错落的峰谷。18、这道题材料的内涵较易把握,审题难度不大,可以说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它切合高三学生的生活经历,在青春的历程中往往伴随的是失误错误,也有许多不值得留恋的、无法还原的人与事;它体现了对人的关注,或指向人的内省,或指向人的处世,或指向人的生活态度;既能引导考生将触觉伸向社会现实,又能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哲理思考;既能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入社会
47、热点,又对考生播撒了人文关怀的浓浓雨露。题目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生活事务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理性思考,学会把眼光投向远方,懂得哪些该放下,哪些该回头思考总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更好在把握自己。【思路导引】(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
48、候。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
49、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构思举例】一、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立意:对于已经破裂的无法还原的事物、生活中的失误缺憾,一味留恋,止步不前,是不明智的。大胆往前走,才是聪明之举。二、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一旦出现了失误损失,首先必须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看,以避免犯更多的错或者付出更多无谓的浪费。“停下来看”有时需要比“不回头地走”更大的勇气与承受力,有时甚至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三、从自身经历的角度谈自己因对“过去的事物恋恋不忘,以致无心前程,无法发现前面路上的美好”,从而得出要敢于放下过去的那些“摔破了的缸”;也可写自己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失误,总如卖缸人一样逃避,结果是摔得更惨,得出要直面失误,勇于反思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