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标准下要有新的课程资源观2001年,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教育部1952年、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1992年、1999年已颁布的针对中学地理教学的第8个指导性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新课标,勇于开拓,鲜明地体现了当代教改新理念,密切针对地理教改重大主题,高屋建瓴,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导引了成功之路。其中对地理课程资源的阐述是以前的任何教学大纲都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当代最广义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获得的一切
2、经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解释,一是学习在学生生活中必需的以及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正确认识及相关的科学史知识;二是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
3、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用的。所谓“有用的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一是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指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地理读图、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知识具有很高的概括性、通用性和适应性,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学习中就能够以纲带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掌握了判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当碰到“等温线”“等高线”等一类题目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二是与学生生活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如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了解地形,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三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如
4、前面所提到的反映全球形势变化等内容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是有利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应当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地理学习中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如学会判读地图,利用城市交通游览图来想象旅游泉州市的风景名胜;理解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鼓励并组织学生调查、搜集、处理来自生活实践,新闻媒体、书籍网络等方面的地理信息,让他们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价值。如天气预报、政治、军事、经济、交
5、通、旅游等等。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丰富多采,它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由“学科中心”、“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结合地理课程自身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掌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地理能力、爱国主义情感和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系统。按广义的课程观“天地皆书卷,世界即课堂”。教材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视点,而不是学生要认识的世界的全部,所以课程资源除了教材以外,还包括学生生活中以及学
6、校、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程”,除了“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还应“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初中校来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学校经费许可的情况下购买教材及必要的教学挂图、地球仪、课外读物等;鼓励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如:乒乓球制作带经纬网的地球仪、泥巴制作地形模型、绘制学校平面图、编辑地理手抄报和墙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积累乡土地理材料。如:采访地方政府了解当地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各经济部门的构成与发展情况;进行野外地形、地貌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特征;访问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龟峰岩、森林公园、彩虹瀑布等)和厂矿单位等等;通过几上的几种学生活动,可以筛选、积累出一定数量的学生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本校学生来说是最亲切、最易感知、最让他们兴奋的材料,因此这些都可以说是很有价值的校本课程资源。这样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师和学生也就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