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共46分)班级:_ 姓名: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在反射活动中,神经冲动经过一个神经元时传导的方向为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轴突细胞体D树突细胞体轴突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能形成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3.下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D若c为乙酰胆碱,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4神经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过程中,发生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
2、为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过程,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5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外界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内负外正 D在缩手反射的整个过程中,信号的转换是先电信号,后化学信号,再电信号6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B兴奋到达突触小体
3、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7神经冲动在神经元细胞间传递途径是( )突触小体 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AB CD8右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分别刺激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a的点,能发生兴奋的有B刺激b的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C刺激b的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但突触内不出
4、现化学信号D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双向的10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 BC D11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电子显微像片样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是( )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递 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 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
5、细胞传递A、B、C间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化学信号来完成的C处不能分泌递质AB CD12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B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6处仍会产生痛觉D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检测到电位变化1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题号1
6、2345678910111213答案二、非选择题14(每空1分,共10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 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 ,图中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
7、导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其原因是15(每空2分,共10分)下图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1)突触是由图中的_构成的,中的物质称为,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有关。(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神经系统的调节1-5.DADCA 6-10.DAAAC 1113CBB14. (1) 递质 糖蛋白(或蛋白质) (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15. (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