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赌注精神别再迷信天外飞来的伟大灵感,一些伟大的公司就是从小赌注开始的。前风险投资家、畅销书作家彼得西姆斯最近在新书小赌注中指出,大多数创新并不是天外飞来的灵感,而是在反复的尝试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成果。西姆斯将这种过程称为 “小赌注”精神的体现。与小赌注相对的是大赌注,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已有相当规模的大公司,很多都倾向于高风险高投入但可能带来高回报的大赌注。然而,并非所有大赌注都能缔造神话。惠普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就颇具“小赌注”精神,他曾经指出,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惠普必须在产品上做出100次小尝试,其中才有6件能够成为突破性的产品。1972年,惠普推出了第一款手持计算器 HP35,当时
2、,科学用计算器这个市场根本还不存在,人们使用的还是非常便宜的计算尺,而HP35的售价却高达近400美元。惠普在产品面市前请市场调研公司做了一些调研,主要调研对象是一些计算器研究先驱,认为“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计算器”,结果这群人认为“这个东西不可能卖得出去”。然而,休利特对这一结果并不认可,他在飞机上花了几个小时与邻座就HP35交谈,得到的回应是“这是一款令人惊奇的产品”。休利特于是建议“为什么不做1000台卖着试试看”?结果,在推出的第一年,HP35就卖出了10万台。可以说没有当时的HP35,就没有今天的惠普公司。此外,谷歌从一开始只不过是着眼于改善图书馆搜索效率的一个项目,其革命性的商业模式
3、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发现之后才水到渠成。皮克斯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失败的硬件公司,动画制作只是其中一个毫不引人注目的项目小组的业务,在不厌其烦地制作了上千部小短片之后才出现了玩具总动员这样的标志性电影脚本。而Twitter则是Odeo这家走投无路的播客公司在听取了员工关于短信息的一个想法之后小赌一把的结果。这些在伟大公司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小赌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够“小”它们通常都是企业负担得起而且做得到的事,简言之,它们都是“输得起”的方式。无论是商业、艺术还是科学领域,成功的创新背后都有着相当雷同的模式:不是来自“伟大”点子的灵光一闪,而是来自在“小赌”中不断试错、发现和改善。因此,聪明的公司不仅需要 “豪赌”的气魄,更需要“小赌”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