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本系列为提高考生主观题综合答题能力,题量为5小问,每小问限时6分钟(按照高考的平均答题速度)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52分。1(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
2、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2(2013年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年份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GDP(万亿元)人均收入(元)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200460016.061795.622006114920.976686.702008194730.1102716.312010
3、344339.8143947.542011432247.11624110.40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3(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复杂心态;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
4、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威胁论”。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10分)4(2013年高考广东卷37)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5(2010高考广东卷37)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3山东、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江西 六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