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四节 苏联的经济改革必修二第18课(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2教材分析苏联的经济改革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苏联凭借自身实力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世界上两大阵营对立的
2、局面。然而苏联历史进入新时期后,先后进行的几次改革由于积重难返,步履艰难,效果不大,并把苏联一步一步推向了解体。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具有重大的意义。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通过比较三大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历史问题 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评三大改革,学会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微课以及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积极性。比较法,比较三大改革的异同点。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
3、,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复杂性与艰巨性。通过对苏联经济改革的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革的内容及作用、失败原因难点:三大改革的异同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微课导入先从斯大林模式的回顾开始,会议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及其评价,从而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而引出后苏联时期三位改革家的改革历程。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
4、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这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苏联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抛出本节课的四个探究问题,帮助同学们细致对课本进行梳理。值日学簇分配任务,先进性簇展,然后进行室展。教材细解(一)、赫鲁晓夫改革问题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学生展示)参考答案:苏联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农
5、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矛盾突出。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问题二: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学生展示,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标出,力求简洁)参考答案:农业方面,(1)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和牲畜(2)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3)开展大规模玉米种植运动(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工业方面,(1)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2)给予企业调整工资等部分权力 (3)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原则(可以就这个原则展开讨论)问题三: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学生展示)参考答案:(1)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就(2)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3)提出的目标建成共产主义
6、的目标严重脱离苏联社会的实际(4)改革缺乏全面一致的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5)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作风也阻碍了改革的进行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教师补充:观看图片,了解赫鲁晓夫的个人风格以及强调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脱离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同步演练: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糊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先进行簇
7、展,然后进行室展问题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目的提示: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问题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提示: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农业上,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问题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军备竞赛消耗国力,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教师补充:观看图片资料,了解勃列日涅夫为了美苏军备竞赛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最终还是没有跳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同步演练:下列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有 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推行收购制 个人独断专行,瞎指挥,出尔反尔,政策不稳定
8、是其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改革中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A、 B、 C、 D、(三)戈尔巴乔夫改革问题一: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学生展示)提示:1985年,苏联陷入社会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和变革,提出加速发展战略。问题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学生展示)提示:(1)从根本上上触动了经济体制(2)承认企业也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4)加速发展战略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学生展示)提示: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
9、解体探究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师以漫画作为引入,重点补充戈尔巴乔夫政治方面的改革,引发苏联解体)同步演练: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对这句话得理解正确的是:A.戈氏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B. 戈氏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同时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四)重点探究: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学生展示)提示:试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民生问题、社会道路探索的曲折性、复杂性等各方面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微课详解: 课程内
10、容室展结束,微课重点探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者改革的区别,教师重点强调,加深学生的认知。值日学簇评价:值日学簇簇长针对当天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三、教学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最后却解体了。 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必须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其教训应引以为戒,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四:教学反思 本课条目式的列举了苏联各个时期改革的一些政策措施,时间跨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学生认识和理解的
11、难度也比较大。此外,一般苏联的人名比较长,学生记忆起来比较难,单纯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于是我定采取“关注人物命运,解释历史现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解释改革的成败得失,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这些弱点。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对ppt的处理不够细致;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合作不够紧凑;在课堂评价语言方面,课堂评价语的恰当运用,对于创设良好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强化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中心,多形式、多角度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语,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