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365KB ,
资源ID:73518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51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四章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四章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2会用图像表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路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四、方案设计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近似法(1)小车质量的测量

2、: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合外力)。(3)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根据公式xaT2,结合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化曲为直”法 (1)研究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力F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421所示,若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与F成正比。图421(2)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如图422所示,因为am图像是曲线,检查am图像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

3、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和m成反比,则a与必成正比。我们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出a图像,若a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与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图422五、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如图423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先不系绳)。图423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

4、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并设计表格如下。次数123456小车加速度a/(ms2)砂和小桶的质量m/kg拉力F/N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按步骤4做6次实验。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填入表格中。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F图像,从而得出a、F之间的关系。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图像,从而得出a、M之间的关系。次数123456小车加速度a/(ms2)小车质量M/kg/kg19整理实验器材,

5、结束实验。六、误差分析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质量测量不准、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小车所受拉力测量不准准确平衡摩擦力使细绳和纸带平行于木板作图不准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去系统误差小桶及砂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使小桶和砂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七、注意事项1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均匀,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3改变砂的质量的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砂和小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6、。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例1用如图424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424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桶;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12 V电压的蓄电池上;E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F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G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

7、值;H作a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M之间的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该步骤应排在_步实验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应修改为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应把_改为_。解析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12 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6 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作aM关系图像,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关系图像。答案(1)平衡摩擦力B(2)DED中将“12 V电压的蓄电池”改为“6 V以下

8、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E中将“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改为“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3)HaMa例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如图425所示,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图425(1)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物理量12345678小车加速度a/(ms2)1.901.721.491.251.000.750.500.30小车质量m/kg0.250.290.330.400.

9、500.711.001.67/kg14.003.453.032.502.001.411.000.60请画出a图线,并依据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_。图426图427(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427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请你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解析(1)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x16.19 cm,x26.70 cm,x37.21 cm,x47.72 cm。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0.02 s,故加速度a3.2 m/s2。(2)根据题目提供的小车加

10、速度a与质量m对应的倒数的有关数据,可在坐标系中描出8个对应点,用一条直线“连接”各点,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得到的a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3)由图可分析,当加速度a为零时,拉力F并不为零,说明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未完全平衡摩擦力。答案(1)3.2(2)见解析图a(3)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未完全平衡摩擦力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应该让小车()A挂上小盘,拖上纸带,开动打点计时器B不挂小盘,拖上纸带,开动打点计时器C挂上小盘,不拖纸带D不挂小盘,不拖纸带解析:选B平衡摩擦力时,应把纸带所受的

11、摩擦力一起平衡掉,所以应让小车拖上纸带,且让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B正确。2.如图428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1、F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1、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图428A当m1m2、F12F2时,x12x2B当m1m2、F12F2时,x22x1C当F1F2、m12m2时,x12x2D当F1F2、m12m2时,x22x1解析:选A题中m1和m2是车中砝码的质量,决不能认为是小车的质量。本题中只说明了两小车是相同的,并未告诉小车的质量是多少。当m1m2时

12、,两车加砝码质量仍相等,若F12F2,则a12a2,由xat2得x12x2,A对,B错。若m12m2时,无法确定两车加砝码后的质量关系,两小车的加速度关系也就不清楚。故无法断定两车的位移关系,C、D错。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渗透了研究问题的多种科学方法:(1)实验环境的等效法:_;(2)实验条件设计的科学方法:_;(3)实验原理的简化:_,即当小车质量M车m砂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砂及桶的总重力m砂g;(4)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_;(5)由aM车图像转化为a图像,所用的科学方法:_。(以上各题均选填“理想实验法”、“图像法”、“平衡摩擦力法”、“化曲为直法”

13、、“控制变量法”或“近似法”)解析:(1)由于小车运动受到摩擦阻力,所以要进行平衡摩擦力,以减小实验误差,称为平衡摩擦力法;(2)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三者关系时,先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来探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控制变量法;(3)当小车质量M车m砂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砂及桶的总重力m砂g,称为近似法;(4)通过图像研究实验的结果,称为图像法;(5)在作图时,由aM车图像转化为a图像,使图线由曲线转化为直线,称为化曲为直法。答案:(1)平衡摩擦力法(2)控制变量法(3)近似法(4)图像法(5)化曲为直法4现测得某一物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数据如下表:a/(ms2)2.042.

14、663.233.98m/kg2.001.501.251.00(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图像。图429(2)由a图像可知,当F一定时,a与m成_关系。解析:要画a图像,需要先求出对应的,其数据分别为0.50、0.67、0.80和1.00,然后描点,连线。由图像可知,a与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答案:(1)(2)反比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4210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4210(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4211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10.0 mm、12.0 mm、14.0 mm、16.0

15、 mm、18.0 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_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_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像,如图4212所示,则图中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图4211图4212解析:(1)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即为E点的瞬时速度,vE m/s0.85 m/s根据xaT2得:a m/s25.0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即砂桶(含砂)的质量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

16、M不变。(3)图中当F0时,a0。说明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也就是说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答案:(1)0.855.0(2)拉力F(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小车质量M(3)平衡摩擦力过度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4213甲所示。图4213(1)当小车(包括车中砝码)的质量M与砝码及盘的质量m的大小关系满足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

17、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图4214是甲、乙两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图4214两同学的图像都不过原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甲:_;乙:_。解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要保证mM,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约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计数点时间间隔T0.1 s,间距x13.52 cm,x23.68 cm,x33.83 cm。因x2x1a1T2,x3x2a2T2,a,得a0.16 m/s2。(3)图线甲,F0时,木块就有了加速度,可见是长木板倾角过大。图线乙,有了拉力时,加速度仍为0,说明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过小。答案:(1)mM(2)0.16(3)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过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