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449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规范练3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下面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该时期苏联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荒地产量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实行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故A项正确;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推行的,故B项错误;“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是戈尔巴乔

2、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苏联这一时期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一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勃列日涅夫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后期,勃列日涅夫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故B项正确。3.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

3、法()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答案:C解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时间是在1937年,完成于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这一做法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不是赫鲁晓夫时期,故D项错误。4.苏联19661982年工农业年均增长表时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工业总产值8.5%7.4%4.4%2.8%农业总产

4、值3.9%2.5%1.7%4.0%根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苏联()A.国民经济发展停滞B.工农业产值差距缩小C.经济改革出现困境D.综合国力水平下降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可知苏联19661982年工农业产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故A项错误;材料列举的是工业和农业产值年均增长比例,而非工业和农业产值的变动情况,故B项错误;工农业总产值后期增长乏力,这表明苏联受制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故C项正确;综合国力下降缺乏详细的数据资料,故D项错误。5.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不会这么快丧命。这说明

5、()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了苏联解体的到来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的催生下发生的D.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苏联国内外危机加剧,从而促使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西方“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非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6.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6、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

7、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的特征。(3)上述农业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措施: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2)特征: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3)启示: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可归纳出其措施为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可归纳出其措施为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可归纳出其措施为种植玉米。第(2)问,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可归纳出其特征为改变组织方式;根据材料二“新兴的市场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可归纳出其特征为发挥市场的作用。第(3)问,结合材料从这些改革能够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之中来寻找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