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43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思维导图单元总结知识要点要点点知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知识详解】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2测量工具:(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

2、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要点诠释: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

3、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

4、长。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轮周长(L)滚动圈数(n)。【典例分析】例1、(2020苏州模拟)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A0.52毫米 B0.53毫米 C0.518毫米 D0.052厘米【答案】C【解析】因为最小刻度是0.1mm的尺子,精确值应该是0.1mm,应估读到0.1mm的下一位,而0.518毫米估计值多了一位,所以0.518毫米是错误的;故选C。【技巧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分度值的意义,关键是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对应于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

5、的单位。知识要点二、时间的测量【知识详解】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典例分析】例2、(2020深圳模拟)如图所

6、示,测量得到所用时间为_s。【答案】218【解析】由图可知,停表的内圈单位应为min,外圈单位有两个,单位为s;内圈指针指在3、4之间,且超过半个大格,则内圈读数为3 min=180 s,外圈按3060 s读数,读数为38 s,故测量得到所用的时间为180 s+38 s=218 s。【技巧总结】停表的读数要先读分钟,再读秒,读分钟时要注意指针是否过了半格,如果过了半格,读秒时要按3060s读数。知识要点三、误差和错误【知识详解】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叫做误差。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

7、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典型分析】例3、(2019海南中考)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A【解析】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不精密、测量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视觉不可靠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同于错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选A。【

8、技巧总结】误差不是错误,减小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知识要点四、动与静【知识详解】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

9、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典型分析】例4、

10、(2019海南)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答案】A【解析】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A正确,C错误;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相对于小华是运动的;故B错误;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后运动的;故D错误。【技巧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

11、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知识要点五、运动的快慢【知识详解】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3)公式:,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单位换算: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

12、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要点诠释: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典型分析】例5、(2020山东)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

13、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答案与解析】(1)已知:s=15m t=0.75s求:v据:解得: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2)由于反应时间t所以匀速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司机看到障碍物到汽车停下运动的总距离:因为: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技巧总结】(1)已知反应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v=s/t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已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

14、出结论。知识要点六、平均速度【知识详解】1、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2、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速度。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

15、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2、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典型分析】例6、(2020河南一模)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

16、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答案】(1)40 25 (2)小(3)不正确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从后半段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时,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解析】(1)小车运动距离sAB=80cm-40cm=4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从后半段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时,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因此方案不正确。【技巧总结】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要计算某一段路的平均速度,要用这一段路程和通过这一段路程的时间来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