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单元过关测试(三)历 史 试 题试题命制人:焦光峰 审核人: 李维忠 庄光文 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1920年5月4日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
2、,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答案】A【KS5U解析】考点:五四运动。根据材料中“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由此可见,胡适并不赞成学生干预政治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干预的政治运动应该是五四运动。故选A。B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故排除;C、D说法错误。2. 1925年3
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答案】D【KS5U解析】考点:首先通过调用知识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A、B、C 都不符合史实。然后从材料的核心信息确认D 项正确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孙中山希望看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里的“社会主义”要辩证地看待,是孙中山先生看到了西方文明的不足,加之中共和苏俄共
4、产国际的帮助,促使其思想认识产生了立足于资本主义基本立场上的飞跃,革命策略进而进行了调整,即和中共进行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3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答案】B【KS5U解析】考点:现代中国历史中时间和事件的考查。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阶
5、段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8年已经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的武装已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故错误,而过渡时期的1949年1956年农业实行的是农业合作社,并非人民公社,故错误。项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4朝鲜内战爆发后,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由此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A扶植盟国,实行“热战” B扩张势力,巩固同盟C与苏对峙,实施“冷战” D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6、【答案】D【KS5U解析】考点:冷战。从材料“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可以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与苏联进行冷战,遏制苏联的扩张,称霸全球。故选D。A项错误,热战明显不符合史实;B项与苏联无关;C项错误,未能说明美国的根本目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
7、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边【答案】B【KS5U解析】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本题主要考查阅读解读史料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A是对“另起炉灶”的理解排除;C是对“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颁布”历史意义的阐述,不合题意,排除;D与“一边倒”政策相一致,与题意无关,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其主要强调的是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故选B6.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一届人大19541958年二届人大19591963年三届人大19641975年四届人大19751977年五届人
8、大19781982年54115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答案】C【KS5U解析】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A不对,第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不对,195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对,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从表格中可知第三、四届人大工作任期期间几乎未召开会议,说明人民代表无法行使其权利,这一时期又主要在“文革”时期,是“左”倾错误发展最严重的时期。C项符合题意。7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
9、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答案】D【KS5U解析】考点:马克思主义。“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可知是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AB不对,夺取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掌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的;C不对,夺取生产资料仍然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8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
10、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答案】B【KS5U解析】考点: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材料说明了“论百工,审时事,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这是“工师之事”。“论百工”指考查手工工匠,故工师指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故选B。919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这最能体现出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
11、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KS5U解析】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中“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材料中的贵族、政府官员、工厂主三类人的表现体现出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故选A。10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8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
12、施【答案】B【KS5U解析】考点:巴黎公社。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有一致性。而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故B正确。A项不属于实践;D项发生在1929年后;C项在1917年,都是在巴黎公社后。11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斯大林模式确立【答案】B【KS5U解析】考点:新经济政策。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13、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2(唐)杨国忠专权时,“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因农民无专门技术,结果是“费力无功”。韦纶建议“厚悬市估价。募下晓者为之”,“由是役用减而鼓铸多”。这个变化反映的是 A为政者应轻徭薄赋 B韦纶重农抑商 C杨国忠滥用民力 D雇募制提高了劳动效率【答案】D【KS5U解析】考点: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材料体现了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内部出现的生产关系变革: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到“厚悬市估价。募下晓者为之”。13历史老师把
14、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右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KS5U解析】考点:考察现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结合所学知识,欧盟对应模式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应模式二,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经济论坛,它的APEC原则,正是模式三的体现14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
15、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答案】D【KS5U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革命巨子”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A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理解片面化。15关于下图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18世纪中后期人口的增加是地价、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B清代地价和米价波动受政治影响大,与商品价值规律无关C地价的最大幅度下跌与当时的战乱有关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答案】B【KS5U解析】考点: A项18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国家统
16、一、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大量增加,使粮价上长升。因此A项正确;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粮价上升明显受到供求的影响;故选B。C项正确,长期战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地价下降; D项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战乱不断,使粮价升高地价下降。 16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化情况【答案】A【KS5U解析】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B项错误,我国人口增长是持续上升的;建交国家数量也是持续上升并且逐渐稳定,C错误;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是下降的,因此
17、D错误。材料曲线反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故选A.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A【KS5U解析】考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指鸦片战争、“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指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指甲
18、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A项正确,D项错误;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苏州、沙市和重庆均不在沿海地区,C项错误。18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答案】D【KS5U解析
19、】考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依据材料中的“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从中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认清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D。A、B、C三项材料中均无法体现。19. 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一本长篇讽喻诗蜜蜂的寓言。他在书中宣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曼德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A政府的作用 B消费的作用 C生产的作用 D道德的作用【答案】B【KS5U解析】考点:凯恩斯主义。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
20、”,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强调消费的作用。故选B。2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KS5U解析】考点:四月提纲。本题考查学
21、生对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准确认识,材料中“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反映了列宁1917年4月回答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21. 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这反映了 A欧美各国关系的改善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D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22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
22、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答案】D【KS5U解析】考点:古代的文学。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3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答案】C【KS5U解析】考点:古代的绘画。据题干“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
23、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 追求,“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判断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24下图说明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答案】D【KS5U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材料中“释迦”是外来文明中的元素,上图作品体现出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征。故选D。A项中的社会潮流材料无法体现,只能看出相互融合;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的是冲突,而是融合;C项错误,艺
24、术作品世俗化是在宋代以后。25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KS5U解析】考点:元曲。依据材料可知,元代戏曲地位的提高,部分原因是科举的中止,使才子们无法考取功名,转而在文娱形式上下工夫。故材料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故选A。第II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
25、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示意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后1964年1月18日,中法两国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
26、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1)普利策奖是当今世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漫画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该奖。(5分)(2)分析材料二中法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给新中国带来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评述材料三中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要求:围
27、绕材料三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分)【答案】(1)获奖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作者以漫画形式,并以今天的和平为题,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3分) (2)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洲国家开始谋求摆脱美国控制。戴高乐执政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2分) 影响:使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实现了首次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丁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评述时,要以材料所提供的理点为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要评论有依据,并史论
28、要结合,说理要明确。 第一种观点;材料观点正确。(1分)法国通过“交出身已一部分命运”,实理了与西欧国家的联合一成立了欧共体(或欧盟),不仅在合作中得到了发展,也冲击了两极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共体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下的一极。(4分 第二种观点;材料夸大了欧洲联合的作用。(1分)尽管法国通过“变出自己一部分命 运”而建立欧共体,提高了法国的经济经济政治地位,但至今法国也不能掌握他国命运,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政治影响下的阴影。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通过交换获得。(4分, (两种观点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KS5U解析】考点:战后国际局势。(1)漫画信息放映了世界处于核威胁
29、之下。可以从题目中的时间入手,联系二战后国际形势回答。(2)20世纪60年代,欧洲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法国与中国的建交即是外交独立自主的体现。从材料中“中法建交是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的重大突破,沉重打击了美国顽固的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分析“影响”。(3)材料信息认为,法国通过“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的手里”实现了复兴,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或不足进行论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27. (18分)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
30、上谕,提出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材料三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
31、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8分)(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 生产责任制”的原因。(8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2分)【
32、答案】(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利益(2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企业纷纷兴建。(2分) 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4分)。(2)实行赎买的原因,民族资本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赎买可以提高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性(4分)。实行责任制的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地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4分)。(3)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符合人民的利益。(2分)【KS5U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
33、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计日受值”“王江泾镇多织绸居者可七千余家”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鬼国通商中国商人狂”“农人家家置纺车”“无心种菽粟”作答。第(3)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8(14分)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历史学对人类生活所做的解释对变迁和传统或赞同,或拒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只是一太极(理),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
34、天,只一而已,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朱子语类(1) 依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思想体现了儒学怎样的“传统”和“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迁”的原因是什么?(8分) 材料二 东阳陈同父,跌宕不羁,常与客言:昔有一士,邻于富家,贫而屡空,富翁告之曰:致富不易也,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请问其目。曰即世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 岳珂程史(2) 依据材料二,指出陈亮的思想与朱子的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答案】(1)传统:仁、礼思想;(2分) 变迁:吸收佛道思想,提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
35、源。(2分)原因:佛道兴起,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唐宋出现“三教合一”潮流。(4分)(2)不同:反对儒家仁义思想,主张发财致富。(2分)原因:传统儒家把义利对立起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要求发家致富。(4分)【KS5U解析】考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宋明之际,朱熹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学说,上升到世界本源的高度。原因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2)从材料“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请问其目。曰即世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可以看出陈亮鄙视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反对把义利关系对立开来,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