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40.50KB ,
资源ID:73296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29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考名师预测化学试题:知识点05 化学反应及能量.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考名师预测化学试题:知识点05 化学反应及能量.doc

1、考点5 化学反应及能量【2012考纲解读】一、本节主要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以电子转移为中心的有关计算主要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子转移的数目、简单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是高考不可回避的热点,今后还会推出更新的题型,要特别关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高科技成果中的应用1 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2 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3 综合运用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4 运用化合价升降关系配平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5 能够依据一些条件,判断物

2、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二、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物质判断与鉴别离子反应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涉及化学式的拆分,电荷的配平,产物是否合理等,离子共存的命题趋势主要为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无色透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把实验问题与离子反应知识融合,在有关物质推断中融入更多有关离子反应知识应是今后高考的新趋势。三、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

3、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四、电化学基础1理解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电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分析和判断电极反应,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是掌握电化学基础的重点。2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联系生产、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会分析和区别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了解一般防腐蚀方法。用原电池的原理解释简单的防腐蚀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问题,常用作高考选择题的选项。3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等是电解原理的具体应用。近几年高考题把氯碱工业作为无机推断题中的已知条件,考查氯碱工业的原料和产物。要求了解和熟悉这些反应原理。【考点透视

4、】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再现率达100%。分析2011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除了常见题型外,还与离子共存、电化学、热化学、化学实验、STS等试题紧密结合,加大了考查力度,全方位综合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1、基本概念的直接考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关键是理清理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对应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主要包括:判断或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指出被氧化的元素或被还原的产物,指出或选

5、择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要抓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得失,而表观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此可判断是否为失去。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相应规律,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2、化学计算的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通常会涉及到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特别是电子守恒(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它是列式求解的关键依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快捷准确的效果。尤其涉及连续、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不要按所有情况讨论,也不能按反应一步步进行计算,而是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各元素中原子的变化情况,利用上面的守恒来计算,使题目变

6、得简单明了。3、离子共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涉及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许多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水溶液中进行的绝大多数反应是离子反应,它们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反应类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综合应用能力。4、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考查原电池原理与电解原理实质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原理、计算及应用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物质间的反应大多数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及基本概念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与很多知识综合皆可构成新颖命题。二、离子反应 (一)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有气体产生。如CO32-、HCO3-

7、、S2-、HS-、SO32-、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生CO32-2H+CO2H2O、HS-H+H2S等。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BaCO3、Ca2+SO42-CaSO4(微溶);Mg2+、Al3+、Cu2+、Fe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SiO32-、AlO2- 、S2O3等不能与H+大量共存是因为SiO32-2H+H2 SiO3、AlO2-H+H2OAl(OH)3、S2O32HSSO2

8、H2O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lO-、F-、CH3COO-、HCOO-、PO43-、HPO42-、H2PO4-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等;一些酸式弱酸根及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HS-、CO32-、HCO3-、SO32-、HSO3- 、ClO-、F-、CH3COO-、HCOO-、PO43- 、Si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

9、大量存在;Mg2+、Al3+、Cu2+、Fe2+、Fe3+、NH4+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I-、S2-、HS-和Fe3+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2I-2Fe3+=I22Fe2+、2Fe3+ S2-=S2Fe2+、2Fe3+3S2-=S2Fe S。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况下不能共存;SO32- 、S2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2S2-SO32-

10、6H+3S3H2O、2S2-S2O32-6H+4S3H2O不能共存。ClO-与S2-不论是在酸性条件下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中学化学中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如Fe3+和SCN-、C6H5O-,由于Fe3+SCN- Fe(SCN)2+等络合反应的发生而不能大量共存。4、能水解的阳离子与能水解的阴离子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例如:Al3和HCO3-,Al3和CO32-,Al3和S,Al3和HS,Al3和AlO2-,Al3和C6H5O-,Fe3+和AlO2-,Fe3+和HCO3-,Fe

11、3+和CO32-,NH4+和AlO2-等。如3AlO2-Al3+6H2O=4Al(OH)3等。特别注意:NH4+和CO32-、NH4+和HCO3-、NH4+和CH3COO-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注意事项】1首先必须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搞清楚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离子共存”的条件。在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离子反应规律主要是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粒(离子、分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等。“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比较、归纳整理而得出的。因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可从离子间的反应规律入手,逐条梳理。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如:

12、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为110-10mol/L的溶液等。有色离子:MnO4,Fe3,Fe2+,Cu,Fe(SCN)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MnO4、NO3、Cr2O72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等要求。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发生3Fe2+NO3+4H=3Fe3+ + NO2H2O而不能大量共存;I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MnO4

13、 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大量共存;S2与SO32在碱性条件下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2) 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既不能与H大量共存也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HCO3OHCO32H2O (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3) 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考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

14、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主。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八“看”)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看“=”“”“”“”等是否正确。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HCO3-不能写成CO32-H+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看电荷是否守衡。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看物料是否守衡。三、反应热(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

15、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H),单位:kJ/mol 或 kJmol-1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注意:(1) 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例如: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的反应热的计算。1moLH2分子断裂开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1molCl2分子断裂开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2molHCl分子形成2molHCl键放出431kJmol-12mol=

16、862kJ的能量,所以,该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H=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需要吸收的总能量=862kJmol-436 kJmol-1-243 kJmol1=183kJmol-1由于反应后放出的能量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反应焓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焓是科学家们为了便于计算反应热而定义的一个物理量,它的数值与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

17、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焓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一倍时,焓的数值也增加一倍。因此,当一个化学放映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时,反应焓变是不同的。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1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有三点不同(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18、有关。(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未特别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因此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时其它物质才出现的。(4)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

19、多少,H的单位总是KJ/mol,但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三)燃烧热、中和热1.燃烧热 (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注意: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C02,HH20,SS02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

20、2O (1); H=-57.3kJmol。3.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1)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简单烧掉太可惜,应该综合利用。煤直接燃烧时产生S0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用效率低,且运输不方便。可以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 (3)新能源的开发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率,节约油气资源,加强科技投入,加快开发水电、核电和新能源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最有希望的新能源

21、是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和氢能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且有些可以再生,为再生性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理解中和热时注意: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四)反应焓变的计算1 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热量)变是一样的。2 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反应的焓变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 由于H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

22、化学计量数成倍减少或增加,则H也要成倍的减少或成倍的增加。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正负号相反。(2) 在使用盖斯定律时,伴随着两个或多个方程式的加减处理时,H的计算一定要带上正负号。四、电化学基础1原电池电极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有时是被钝化的金属)或碳棒作正极。燃料电池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因为氧气总被还原;通燃料的一极为负极,因燃料总被氧化。2电解池电极反应规律(1)阳极反应(氧化反应)与电极材料有关。活性电极:金属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惰性电极(石墨、铂):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

23、,通常放电顺序为: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2)阴极反应(还原反应):与电极材料无关,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通常放电顺序为:AgHg2Fe3Cu2H。(3)溶液pH的变化:放出氢气时,电极区溶液的pH升高;放出氧气时,电极区pH降低,如果同时放出氢气和氧气,实质是电解水,溶液的pH要根据溶质类型来判断。3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4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是原电池,遵循原电池工作原理,在充电时是电解池,遵循电解原理。给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外加电源的负极连接电池的负极。5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镀:一般

24、是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电镀一段时间后,溶液中镀层金属离子浓度不变;若用惰性电极作阳极,电镀一段时间后,镀层金属离子浓度减小。(2)电解冶炼:电解熔融氯化钠、氯化镁、氧化铝制钠、镁和铝等。(3)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6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的两大类型是:(1)析氢腐蚀:在酸性条件下,正极发生反应为2H2e=H2。(2)吸氧腐蚀:在极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正极发生反应为2H2OO24e=4OH。7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根据反应总式,找出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确定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5、(2)要兼顾电极反应的产物能否与电解质溶液继续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写出最终产物。8有关电极产物的计算解答有关电极产物的计算时,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中各电极的电量相等来找关系。还要注意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不足,电极反应改变等特殊情况,根据电极反应实际和各物质的用量进行计算。【考题预测】1、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海啸和地震,世界各地派出多支医疗小分队分批进入灾区,进行医疗救助和环境消毒。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广阔。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

26、此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O2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BO2是氧化产物 C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共有10 mol电子转移【答案】A【解析】在题目给出的反应中,FeSO4中的+2价的Fe变为Na2FeO4中+6价的Fe,2 mol FeSO4共失去电子8 mol,Na2O2中的-1的氧变为0价和-2价,6 mol Na2O2中的-1价的氧有10 mol变为-2价,有2 mol-1价的氧变为0价,得失电子总数为10mol,为由此可见Na2O2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A说法错误。【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要了解氧化还原反

27、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变化,本质是有电子转移。高考命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体现出高考向学科内综合过渡的命题思想。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

28、,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答案】A【解析】A中H2与O2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B中某些反应需要提供“加热”的外部条件,但本身是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D中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的状态。【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根据考纲的这一要求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综合起来考查将成为一种热门的题型,同时注意到由于能源日益匮乏,因此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等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酸跟强碱的反应热一定是中和热B. 1 mol S完全燃

29、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 = SO2H297.3 kJ/mol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 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1);H=57.3 kJmol-1【答案】C【解析】若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不为1mol,或酸为浓硫酸等,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热不一定是中和热,A项错误。B中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的状态,D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应该是负值。4、在298K、100kPa时,已知:(1)2;H1(2);H2(3);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3=H1+2H2 B. H

30、3=H1+H2 C.H3=H1-2H2 D. H3=H1-H2【答案】A【解析】通过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可知,可由2加上2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H3=H1+2H2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近几年理综卷连续对盖斯定律进行了考查,命题的方式如出一辙,出现率之高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刮目相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5、铜锌原电池(如图所示)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1、( )A负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答案】D【解析】Zn是负极,Cu是正极,故A正确;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 +Cu ,故B正确;根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故D错误。【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原电池原理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和电解质溶液基础上,借助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命题重点,

32、题目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围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与判断、新型电池的开发与应用等进行命题。 6、某志愿者在广州亚运会设计了一个“中国必胜”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答案】D【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由电极反应式可知,在阴极生成氢氧化钠,出现红色字迹,所以铅笔做阴极,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命

33、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电解原理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电化学理论知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内容。电化学的命题除在继续加强基本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试题题材的生活化、实用化、情景化,同时也加强了不同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与探究、创新、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相符,相信今后的电化学命题将会有更新颖的形式与题材出现。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运会纯银奖牌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远洋货轮外壳连接铜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 D西

34、气东输时,地下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答案】A【解析】纯银在空气中久置会被O2所氧化变暗,为化学腐蚀,A正确。当镀层破损时,Sn-Fe可形成原电池,不再起到保护作用,B错。与铜块形成原电池,Fe作负极 ,从而加快了Fe的腐蚀,所以C错误;外加电流保护法应该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35、2+2OH-=3Cl-=ClO3-+H2O【答案】B。【解析】写离子方程式时,只注意原子守恒,如A选项。对物质间的反应条件把握不好,D项中Cl2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 Cl2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才生成NaCl和NaClO3。9、在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Cl- BK+、AlO2-、Br-、Cl- CNa+、Cl-、NO3-、SO42- DAl3+、NH4+、Cl-、SO42-【答案】C【解析】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规律归纳起来就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这些内容在复习时

36、都以强调我就不多说了。另外,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应看清前置条件,如“在强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再分析离子间相互反应情况。本题因为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L所以C(OH-)=1 mol/L为强碱溶液 ,故B也正确 。 因不能掌握水电离的影响因素而错选B。10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性 BFe2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C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 e转移 DNa2FeO4能杀

37、菌消毒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答案】D【解析】该反应中铁元素价态升高,所以Fe2O3是还原性,Na2O2中氧元素价态降低,是氧化剂,则A项错误;1 mol Fe2O3完全反应,失去6 mol e,故3 mol Na2O2反应转移6 mol e,则B、C项错误。11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Na2FeO2N

38、a2Fe2O42H2O=Fe3O44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该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5.6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电子D反应中的氧化剂是NaNO2【答案】D【解析】中Fe是还原性,NaNO2为氧化剂,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中NaNO2是氧化剂,Na2FeO2是还原性,D对;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H3污染环境,B错;由元素守恒可知3FeFe3O4,3 mol Fe转移8 mol电子,则0.1 mol Fe参加反应生成Fe3O4转移mol电子,C错。12某一反应体系中共有Pb3O4、NO、MnO2、Cr2O3、Cr(MnO4)2和Pb(N3)2(名称叠氮化铅,其中Pb为2价,N平均为1/3价)六种物质,已知Pb(N3)2是反应物之一。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化学定律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铅(Pb)的常见化合价是_,将Pb3O4写成常见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形式为_(已知Fe3O4可写成FeOFe2O3)。 (2)已知Cr的常见化合价为2、3、6,Mn的常见化合价为2、4、6、7,则Cr(MnO4)2中Cr的化合价为_,Mn的化合价为_。 (3)Pb(N3)2在该反应中是_剂,它的产物是_,1 mol Pb(N3)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是_mol。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