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检十二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教夷烟,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魏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抗争和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叙述,未能体现出他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嗟我属藩,尚堪敌忾”和“提出
2、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魏源主张抗敌救国,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师夷长技以制夷”,故D项错误。2.(2020福建厦门二模)1895年,严复撰文辟韩指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由此可见,严复()A.否定了君主制度的合法性B.注意到思想启蒙的必要性C.逐渐转变其改良进化主张D.积极推动了清末新政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可知,严复认为中国的民众受到君主的蛊惑,并未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自己的民主权利,因此需要进行思想启蒙,故选
3、B项。3.(2020山东青岛一模)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C.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严复一生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可知其目的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说明他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故选D项。4.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强调,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据此可知,康有
4、为()A.意在指出法美政治的弊端B.强调民主宪政应符合国情C.承认美国政体的优越性D.高度肯定法国革命的功绩答案:B解析:康有为指出由于法国没有根据本国国情,采用了美国的政体,最终导致国内大乱,表明民主宪政应符合本国国情,故B项正确。5.(2020广东惠州模拟)1917年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B.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C.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使得新青年中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增多,故
5、选C项。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说:“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在此他强调()A.人性的解放和自由B.民族的独立与解放C.社会的公平与正义D.国民的社会责任感答案:D解析:陈独秀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人生之真相”与“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可知这两者跟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都没有直接的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仅是“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陈独秀在材料中并没有刻意强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了解人生之真相”“国家之意义”“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未来
6、责任之艰巨”,可知陈独秀强调的是国民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正确。7.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据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可知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故选D项。8.从1897年开始,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等180余种书风靡全国。1919年
7、,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A.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B.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C.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D.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若尽废古书所操之语”“均可用为教授矣”可知,林纾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这不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故B项正确。9.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农民是中国人民之中的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
8、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答案:C解析:从“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来“农民是中国人民之中的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孙中山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故选C项。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谈道:“中国急需把各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9、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此时,毛泽东所谈到的这个“新中国”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自由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解析: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此时毛泽东主张建立的“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故选B项。1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D.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共产
10、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可知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为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这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D项。12.下面有关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11、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C.经济改革,市场主导D.力挽狂澜,创造历史答案:A解析:材料中邓小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发生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整顿党风,统一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经济改革,市场主导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提出的,故C项错误;力挽狂澜,创造历史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自1840年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
12、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代中国人(林则徐等)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其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中国近代化的“重心”已然偏转。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以来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中国向近代化转变上所起的作用,肯
13、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学中寄托了林则徐这一代中国人怎样的“苦心”。并概述他们是如何在地理学上“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所认为的“醒来”的含义及其原因;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从思想角度简述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理由。(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
14、近代化存在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这一观点? (9分)参考答案:(1)苦心: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或强国御侮)。标示:林则徐编辑了四洲志,它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该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些书中所体现的思想,启发人们冲破传统心态的束缚,使近代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含义:民族意识的觉醒。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加深。观点: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近
15、代化重心发生偏转。理由: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将维新思想推向顶峰,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3)问题:深受西方影响,近代化程度不深,参与者有限。看待:同意该观点:虽然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未最终确立;民族资本主义畸形发展,未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阻碍近代化进程。不同意该观点: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
16、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是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各方面有着巨大影响;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苦心”即目的,结合时代背景和林则徐等人的思想主张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四洲志海国图志这两本书的内容、影响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895年”“东洋人”等可判断时代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根据材料二“心理崩溃”等信息,可知“醒来”的含义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意识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
17、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的解题关键是概括作者的观点,然后抓住设问要求“从思想角度简述”,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性质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进一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在一条线上人们努力地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不断地折腾“文化”,不断地在“西化”与“反西化”之间反复。摘自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
18、的相关知识,围绕“三阶段”或者“两条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参考答案:示例观点: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呈现“西化”与“反西化”的特点。论述: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企图以西方先进的科技、器物维护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宣传西方的民主政治、宪政、人权、自由、平等等理念,宣传进化论、唯物论等科学观念;同时,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宗旨,任用新、旧等各派人士任教,使中西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结论:近代中国文化在“西化”与“反西化”的竞争和斗争中不断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化问题。首先需要表明观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进行说明,如从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等角度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