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221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76页
广东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

2、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

3、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

4、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

5、,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

6、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 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

7、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

8、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9、)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大陆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洋上大陆上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被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1月太平洋低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低压(冰岛低压)海洋上(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

10、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

11、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

12、,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13、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最热月5寒带气候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六;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危害: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4、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一:地壳

15、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

16、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17、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5)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搬运堆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

18、的温度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3)海水的盐度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 响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

19、高四;海水的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按性质分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以副热带为中心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

20、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

21、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五: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按空间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

22、,水量稳定西北地区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六:生物(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形成不同的植被带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生物

23、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七: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

24、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2)地域差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从

25、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一:气候资源的特点(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

26、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二;海洋资源(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海洋渔业生产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

27、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三:陆地资源(1)陆地

28、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1)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2)暴雨洪涝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29、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3)干旱(4)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五:地质灾害(1)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2)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

30、火山通道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

31、理环境1: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

32、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商品粮基地科学技术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工业、城市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区位新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市的发

33、展,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并发展园艺业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如我国90年代初苹果种植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例如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照优势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的广东、四川等省大量调运蔬菜;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荷兰、丹麦、新西兰等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农业地域类型分布

34、地区其他概况典型案例水稻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区位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劳动力丰富有悠久的历史,稻米是传统的食粮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潘帕斯草原区位条件:优良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海港近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

35、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作物:小麦、玉米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2、工业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季节上的连续性投入要素:自然条件(土地、水源、能源、原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金、设备、技术等)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和工业“三废”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分布就世界而言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就国家而言主要集中

36、分布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城市 由于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投入发生了变化,工业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所以对原料的投入减少,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步加大,如50年代扩建的鞍钢和现在的宝钢等企业 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到中小批量定制式按照工业的投入要素分类工业类型举例分布地区资源密集型工业采掘工业,制糖工业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资金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原料的依赖性仍然比较大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激光工业分布在科学技术和

37、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廉价劳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

38、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著名工业区发展条件发展特点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新兴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大批廉价劳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地理位置优越

39、,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军事订货。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历次技术革命年代主要标志新出现的工业部门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气机的发明棉纺织、钢铁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气化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第三次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核工业,航天,激光污染工业分布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印染长,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

40、上游化工厂,炼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乡村形成:人类为生存,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而构成聚居。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人类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形成了乡村聚落。城市形成条件: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B、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

41、在商品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为城市。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代表性的城市)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影响原因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分布在中部平原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数

42、分布在巴西高原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例如:我国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区河流河运起点货物在此转运,如我国江西的赣州河流汇合处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如我国宜宾(岷江和长江);重庆(嘉陵江和长江);武汉(汉水和长江)河口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如我国上海和广州河流曲线处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河心岛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自然资源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43、:英国的阿伯丁与北海油田有关,我国的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与金矿有关;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交通在古代靠帆船和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北方靠马车,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如古代的邯郸城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点发展起来的,南方城市多数在河流的汇合处(沿河设城),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和铁路的枢纽和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如我国在京广线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交通线的变化也会给城市分布和发展带来变化,如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发展,扬州和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

44、这些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线沿线和沿海的城市发展比较快政治军事宗教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例如我国的合肥就是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国家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来的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其他因素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3、城市化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标。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后期达到了70);出现逆

45、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70年代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只有33);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产生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危害人们健康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危害人体健康噪音污染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学习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固

46、体废弃物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堵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增加就业难度,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主要方式作用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亚欧大陆桥包括两条铁路: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主要通过俄罗斯;另一条是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鹿特

47、丹,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便捷的通道。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有四条: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航线,北太平洋航线。邮电通信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邮政的任务是通过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现在还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储蓄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代收税款,代发养老金),邮政网络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商业(服务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包括收购、储存、调运、消售,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

48、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

49、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四种交通工具的比较比较类型运输工具运费由高到低飞机、汽车、火车、轮船运量由大到小轮船、火车、汽车、飞机速度由快到慢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50、,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

51、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以上海港为例,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所需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水流分叉多,河道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

52、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是高峰;行人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安全问题格外重要;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式:主

53、要有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二种形式。放射有利于进入市区,环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同时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的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1993年美国首先提出。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作用:开展电子

54、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科技发展。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为组织形式)的区位因素: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多建立在居民区内,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

55、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中国主要商业中心:现代: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出口:纺织、服装、日用工业品、煤、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等进口: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西欧、东南亚各国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当今的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突出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的交易和商业信息的交易),以货币资

56、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长短期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以及黄金、外汇买卖等活动),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除此之外,巴黎、法兰克福

57、,东京、香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

58、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

59、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

60、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考试内容分析: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 太阳系图:九大

61、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3、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4、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1、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2、 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3、 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

62、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5、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6、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1) 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2)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7、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8、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63、、黄赤交角(1)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2)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3) 周期:1个恒星年(4)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5)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

64、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1)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

65、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卷中的142DCCA2、关于

66、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31B 图1 图2(1)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2) 自转和公转方向(3) 日期及节气(4)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5)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6)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7)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8) 公转速度的变化(9) 能联系的知识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

67、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第二单元

68、 大气一、考试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

69、(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

70、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

71、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72、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

73、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

74、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 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2)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判断;会画风向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3) 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8-1气候因子分析(1) 地理位置

75、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2)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3)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4)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8-2气候类型(1)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

76、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2) 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3) 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

77、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1、 燃烧矿石燃料2、 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1、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2、 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

78、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1、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2、 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二、例题分析(见会考说明的附录一、二、三中的相关题目)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1、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1) 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2)

79、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3)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1) 内容: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2)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

80、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3、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变质冷凝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地

81、质作用分类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太阳辐射使地表趋于平坦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地貌表现与人类生产关系褶皱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油、气

82、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4、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 陆地水体类型分类备注空间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水循环周期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2) 陆地水体

83、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补给类型汛期时间影响因素在我国的分布雨水雨季(我国为夏秋)雨量东部季风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5、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由

84、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2) 海水盐度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C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淡水注入:近岸(河口)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85、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6、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波浪:风浪、海啸等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7、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1) 洋流成因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2) 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

86、3)(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上升流:秘鲁渔场D航海8、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主要环境问题表现来源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海洋生态破坏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

87、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9、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3)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

88、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2)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成分的改变;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3) 环境效益

89、(因地而异):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 形成过程: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2)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90、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微生物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3)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

91、入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1)陆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土地资源可再生1、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2、 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3、 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4、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水资源可再生生物资源可再生矿物资源非可再生(2)海洋资源类型组成特征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溴、淡水等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海

92、洋空间资源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1) 气象灾害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台风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暴雨洪涝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

93、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寒潮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2) 地质灾害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震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1、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2、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3、 实

94、施一些预防措施4、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1、 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2、 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3、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火山喷发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滑坡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

95、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

96、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1)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2) 社会经济因

97、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

98、度)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商品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

99、药先进农业科技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商品农业密集农业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广大交通便利4、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1)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2)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3)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相关特点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接近产品

100、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5、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1)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2)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例:本地

101、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8) 工业惯性的影响(9) 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6、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1) 工业联系: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

102、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2) 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7、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形成类型:(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发展特点:(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

103、点厂、糖果厂等(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代表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美硅谷;中关村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廉价劳力人才、环境、交通主要部门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电子、航天、生物工程工业地域特点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分散为主产品特点重、厚、长、大轻、薄、短、小生产规模大小科技人员比例低高生产增长速度慢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短研发费用低高发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

104、型技术密集型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1)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2)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3)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2、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

105、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地理因素:(1) 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2)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3) 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社会经济因素:(1) 自然资源: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

106、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2) 交通: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运河城市:扬州、济宁(3) 政治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4) 军事(5) 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

107、产生巨大影响新的因素出现: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3、 城市化标志(1) 城市人口增加(2)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工业革命)晚(二战后)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低(30-40%)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所处城市化阶段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初期、中期5、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问题解决途径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1、 大气污染2、 水污染3、 噪声

108、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1、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周边14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2、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 治理污染(2) 加强绿化建设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大纲要求:1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2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3. 理解城市化的标志。4.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61 聚落的形成聚落概念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

109、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们居住、生活、生产、教育、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1 村落的形成,要了解(1)聚落形成的演变:乡村的形成:聚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固定的乡村最初的穴居或逐水草而居: 随着畜牧业与农业的起源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生产刚起步,耕作方式落后,属于迁移式农业,所以乡村形成时,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随农业水平提高,出现稳定的乡村聚落的同时,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说,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2)村落的分布与形态 (通过读图6-2,6-3 分析得出表)分布在平原地形特征村落形态河流较少,地形完

110、整、开阔、平坦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河网密度大,村落沿河道伸展带状2 城市的起源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包含三个问题:(1)城市出现需要的两个条件;(2)首批城市出现在哪里;(3)古代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劳动分工加深的产物。第一个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乡村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上才有可能。所以,剩余农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由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二者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于是,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

111、交换。在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变为城市。必须指出非农业人口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出现的。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历史上早期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向周围集散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地带,即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早期城市因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不稳定、发展水平低。故城市多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概念释义:城市的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是一个点,又是一个面。城市本身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它作为

112、人类活动的中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周围广大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逐渐成为组织地区生产、交换、服务的核心。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城市区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位置,二是城市的分布。影响城市布局选址的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分析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1 地形与城市区位 阅读图6-6和图6-7,分析地形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得出表:城市选址有利影响举例一般多在平原地区(100200米沿河、湖、海平原地带)一平(地形平坦),二土(土壤深厚、肥沃),三利于(利于农耕、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美国东部城市带,我国东部城市,印度平原

113、上的城市如加尔各达等。高原也有城市分布热带低地闷热,高原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山区也有城市分布沿河谷低地,地势开阔太原、西安、拉萨2 气候与城市区位 阅读图6-6和图6-7分析气候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得出表:城市选址气候有利、不利影响举例中低纬度(沿海比内陆城市多)气温适中、降水适度多数城市,如北京、上海、纽约、巴黎荒漠地区高纬、高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干旱严寒闷热城市很少3 河流与城市区位: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城市是沿河道、沿江、沿湖建设起来的,沿河设城有两大优势水运便利、水源充足。河流为城市提供了水源、交通运输、在古代还有军事防卫作用(1)沿江湖河道设城 水运优势:河流水运起点、终点,货物在此集散。两

114、条河流的汇合处,人流物流集散。过河点位置,陆上交通线过河处。河口位置,在河口海岸建沿海城市。 水源优势:供应城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一是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水,二是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城市发展受到限制。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较低用水量时0.05吨,较高用水量时0.5吨。水量可用来衡量人的生活水平,若按人均150升/天300升/天计算,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需水量则为0。5亿吨1亿吨。工业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用水至少需要1。5亿吨。郊区农业(菜地)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至少需要用水3亿吨。(2)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建城;在河流小岛上建

115、城。河流可作为防御的屏障,有利于安全保卫。例如: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图6-6 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1.读图目的:认识城市区位与地形、气候条件的关系,是阅读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分布图的目的。该图以案例式(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从宏观上表示了我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回顾图中所涉及的地理分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3比较各区面积的大小统计其范围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数量。地势三大阶梯城市的分布统计表地

116、势地形特征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城市数量及其比重特大城市数量第一级阶梯海拔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25%以上6个,1%0个第二级阶梯海拔1000-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40%以上125个,32%9个第三级阶梯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5%以上336个,67%28个三大气候区城市的分布统计表气候区年降水量(毫米)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城市数量及其比重特大城市数量西部干旱、半干旱区4002/543个,9.2%3个北方半湿润区40010001/3212个,45.4%34个南方湿润区10001/5212个,45.4%4分析归纳我国城市区位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图67 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

117、区示意这是一幅表示世界城市分布的示意图,图中又将美国的三大城市带用特写的形式给以重点显示。该图是学习城市分布规律的核心图,安排在这一课主要是从自然因素考虑的,但实际上可不拘于自然因素的分析。图中标注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世界城市密集区。城市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读图过程中,需首先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方面层层分析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从人口的分布、生产力的分布分析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和平原地带;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其次,在图中找

118、出世界的三大城市密集地区,即大约北纬60度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即中央大平原地区。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世界城市密集区的成因。城市群和城市带,又称为城市密集区和大都市连绵区,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即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体,成为国家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率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美国三大城市带分布图的阅读,不仅要了解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还要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解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是当代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之一。三大城市带的区位和气中心城市的分布,宜按照一定的

119、空间顺序指导学生掌握。如自东而西了解三大城市带的分布,自北向南明确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四大中心城市(波、纽、费、华)的分布。图6-8 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和主要的城市分布图中显示的信息:一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河段的通航能力;二是主要城市的分布。据以上信息,分析沿河城市的不同类型。图中反映出我国内河航运与南方主要河流分布的关系(1) 水运的端点 水运的起点和终点往往是城市选址的条件,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是货物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的要道。如江西省赣州市就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2)两条河的汇合处 通航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良好区位,因为有三个航运方向,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腹地

120、广阔。长江沿岸有通航支流汇合处,历史上都是较大城市,且延续至今,如宜宾(岷江)、泸州(沱江)重庆(嘉陵江)、武汉(汉江)、九江(鄱阳湖水系)、芜湖(青弋江)、镇江和扬州(大运河)等。西江上有梧州(桂江)等。(3)河口 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在河口处转运、河口因而成为全流域物资的吐纳之口,拥有广大的腹地,许多的城市是在河口港的位置上发展起来的。如上海、广州、福州、天津等。63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本节主要讲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教材用了五幅图来展示资源、交通、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重点: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教材第一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资源、

121、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工业革命后,随着对矿产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内容是重点,它是下列众多工矿城市出现的依据。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讲解:(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城市布局:自然资源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必须通过一定的生产力来起作用,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位于荒无人烟地区的资源也有能力开发利用,城市布局随之而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一批新城市。(2)自然资源是一部分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以工矿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前景,即工矿业的发展与工矿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求发展。例

122、如:门头沟煤矿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口的减少。东北森林城市伊春 内蒙古草原城市锡林郭勒等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产与城市区位主导矿产主要城市煤矿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中国大同、阳泉、抚顺、开滦。石油英国阿伯丁,中国大庆、玉门、东胜铁矿中国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金矿南非约翰内斯堡2交通运输与城市区位(1) 从城市分布趋势上分析沿交通线设城(如株洲市),这主要是从交通运输的基本性质和作用上说的,它是联系工业与农业、乡村与城市、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株洲市是京广线、湘黔线、浙赣线开通后形成的城市,故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2) 历史进程中考察交通工具

123、的革新、交通线路的改变,引起城市分布局的变化。例如:古代城市多建在河流、大道的交点上,演变到现代的铁路、公路沿线出现一批城市。(3) 一个地区来考察,因交通线的变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的衰落或新城市的迅速发展。例如石家庄的发展交通运输与城市区位运输方式选择实例南船北马南方城市沿江河发展北方大多在大道汇合处宜宾、重庆、武汉、邯郸公路、铁路运输公路、铁路枢纽公路、铁路沿线株洲、石家庄、郑州海洋运输沿海分布秦皇岛、大连、青岛关于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的区位,可作为城市职能去了解。如政治职能的首都,军事城市在古代较突出如嘉峪关、广东虎门、塘沽,宗教城市麦加、梵蒂冈、拉萨等。难点: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世

124、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的,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也不例外。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条件下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因为这些因素本身的变化,以及受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可能产生三种变化:(1)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了,如军事、宗教等。(2)有些因素仍产生着巨大影响,如交通、自然资源(不过在地域上也有很大变化)。(3)新的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而这些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着。概念释义:科学城 日本东京东北60千米处,新建了筑波科学城,它是以知识密集、科技密集、环境优美而著名的新兴城市。美国在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建立了以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的

125、“硅谷”工业中心,日本把九州岛建为:“硅岛”,德国在位于巴伐利亚高原的慕尼黑建立“硅原”(为宇航、电子工业中心)。我国将在长江三角洲兴建科学城。科学技术愈进步,智力和知识在城市区位因素中所产生的作用就愈来愈大。图6-14株洲城市的发展 此图是株州城区面积发展变化示意图,说明城区面积的变化及城市的兴起、发展和铁路交通的关系。株洲市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下游。解放初期市区面积只有1.5平方千米,现在市区面积发展到52平方千米。长达10千米的建设大道贯穿市区南北,横跨湘江的株洲大桥将河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与老城区连成一体。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

126、大客货运输站之一,株洲北站是长江以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从图中可以看出,株洲是位于我国南北干线京广铁路与东西干线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的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铁路枢纽城市。阅读该图的目的是要明确近代以来铁路的修建促使了株洲市的诞生和发展,同时又要分析城市分布与湘江的关系。读图步骤有以下四条:(1)找出通过株洲的铁路干线。(2)分析1949年以前用地与铁路的关系。(3)分析现在城区分布与铁路线的关系。(4)分析城区区位与河流的关系。符合南方沿江建城的规律。64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节主要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应重点了解人口城市化的内容和

127、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正确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能够运用教材上的图表,分析城市化过程各阶段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列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教材中涉及的数字较多,应结合课文中的图表加以理解,不应死记硬背,注意分析数字背后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表现特征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标志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即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

128、展的相关性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点)、区域(面)的各自独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乡村城市 提供粮食、蔬菜、工业原料 提供农业机械、工业用品 提供第三产业多项服务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放在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因为城市化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程。(2) 当代城市化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摆脱贫困,盲目流入城市的。两种类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发展趋缓、停滞、出现逆城

129、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处于中期,仍在发展中。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难点:阅读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阅读图6-18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说明城市化的地域城市化过程。图6-17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1) 明确读图目的。该图反映本世纪,尤其是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2) 熟悉坐标值和图例。读出某年份世界总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人口数及其城乡人口的比重,大致了解图像所表示的内容。(3) 读出各年份世界总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

130、,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4) 读出发达国家不同时期城乡人口数量及其比重,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5) 读出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城乡数量及其比重,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6) 用折线将不同年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柱连接起来,分别比较两种国家农村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图6-18 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此图由同一幅、同比例的1911年、1949年、和1990年三个年份的上海城市用地示意图组成,反映了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上海城区都集中分布于黄浦江的西岸,三个不同时期的城区面积

131、用绿、粉、黄三种颜色表示,城区面积的动态变化一目了然。从上海城区面积的变化,了解上海的城市进程,同时加深对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浦东经济开放区的开发和建设,城区迅速向黄浦江东岸扩展,昔日人烟稀少的浦东逐渐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由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在城市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为主的环境问

132、题。接着以上海市为案例,分析其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从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保三方面展开。重点:1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是人工化环境,城市的主体是人类,人与环境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比较突出的表现有:环境质量下降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要清楚:几种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危害。 可列表加深认识污染源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浪费给上下班工作和生活带来便。住房困难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原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产、生活活动

133、频繁)认识出现的现象产生的后果。自从1999起近几年的综合题几乎都有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内容。例如:读北京市空气质量周报,完成下列要求:(1)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有时还出现 、 等大气污染现象,危害人体健康。(2)造成城市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 。(3)表中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前门地区,最低的是定陵地区,其原因是 (选择填空)。A. 城区人口多,燃煤量大B. 定陵地区地处山前地带,地下水丰富C. 城区高大建筑物多,不利于扬尘扩散城区气温高,空气对流显著(4)北京市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选择填空)A. 植树种草,

134、大力发展城市绿化B. 整治交通线路,保证道路畅通C. 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D. 三环路以内限制使用燃煤炉灶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做法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上问题,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后提出解决的三项措施。这些措施多为政府行为,也有市民行为。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北京的郊区县城市化,工厂和一些企业向郊区迁移。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结合北京市近年来的城市道路及居民小区的建设,谈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强调城市环境问题时认为造成的,重在“治理”二字。例如,扩大绿地面积植树种草修建林阴大道、草坪广场、街心花园等。此项措施与市民的行

135、为关系密切。所谓绿化面积小、人均居住面积少、交通拥挤等,都与城市人口过多有关。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城市,贯彻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针。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活力创新能力 从经济效益着眼: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现代城市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力,它是个各城市谋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依据城市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新产业、调整企业产品结构,重点开发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多品种、多功能、高档次、智能化、节能化、无污染的产品,是城市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城市的地

136、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增长质量,由粗放型向集约经济转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才能使城市经济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是线性的、不可循环的。会产生许多废物,污染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提出理论和做法是:工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学原理 废物零排放工业共生 例如:美国田纳西州的小城查塔努加是世界上首先实现废物零排放的工业园区。3城市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美国提出“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田园城市”,日本建设“信息化城市”和“技术集成城市”、“海上城市”等。4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区 :有关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几个观点: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前

137、提创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关键促进经济发展与消除贫困。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基本原则立足国情、民情,由各国、各地自主决策,创建各具特色的主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方针城市和乡村并重,保证全球人居条件整体、平衡的改善。 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必由之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数字城市即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通俗的讲,是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

138、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其感觉就向漫步在现实的街道上或是乘直升飞机俯瞰城市一样。学习方法与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观察分析:乘车从车窗口眺望,沿线有些路段农村聚落密集,有些地段农村聚落稀少,想一想,这与哪些经济因素有关。2联系生活:我国南方乡村房屋多斜顶,北方乡村房屋多平顶,想一想,这与降水有何关系。3读图分析:读图6-9、图6-10(教材50页),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分析这两个城市都具有哪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4对比分

139、析:比较图6-4与6-7(教材46页、48页),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与现代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北京是我国首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比分析说明这两个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5想象能力:新建一个城市,受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哪个因素应当在城市的形成发展中优先考虑?并说明理由。6判断能力:分析图6-11(教材50页)中A、B、C三个聚落,哪个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7比较研究: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列表比较:国家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8社会调查:班级或小组调查了解自己居住的

140、城市或乡村存在着哪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设想。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要从个人做起、家庭做起,时时处处付诸于行动,从小培养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1) 交通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备注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141、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2) 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受到地形的影响(3)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

142、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4) 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2、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1)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

143、发展的关系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C航道(2)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上海港: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 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3) 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 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3、 城市道路的

144、交通网络(1) 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2) 城市道路网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3) 问题及改善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4、 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生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5、 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

145、商业网点的布局(1) 主要区位因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2) 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山区平原形成沿谷地或交通线沿主要交通线密度小大效益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组织形式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等6、 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1) 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

146、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原因: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 进口大量初级产品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 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商品比较单一 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 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3) 国际金融: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

147、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1) 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3)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2、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3、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 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

148、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3)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4、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

149、的相互关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5、 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环境污染20世纪6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6、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1)概念:既

150、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A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见3、4、5的分析)8、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可以中国为例说明)9、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1)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151、;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10、 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52、前30题每小题1分,后1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条件中,不属于地球自身条件的是:A、地球距日远近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地球上早期形成了海洋 D、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维持地球温度 B、产生地球大气C、产生地球磁暴 D、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中断3、诗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的月相是: A、满月 B、峨嵋月 C、上、下弦月 D、新月4、下列自然现象中,因地球公转运动而产生的是: A、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B、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一般比左岸陡C、北京的白昼时间,夏季比冬季长

153、D、地球上的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5、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氨和臭氧 B、氮气和臭氧 C、氮和氧 D、氢和氦6、如果在我国南极中山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飘扬的方向一般是: A、向北飘扬 B、向东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西飘扬7、深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无大气保温效应 D、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8、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B、暖流会使流经的沿岸地区形成荒漠C、洋流不参与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D、寒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的作用9、海洋牧场属于: A、海上交通运输空间 B

154、、海上生产空间C、海洋储存空间 D、海洋娱乐空间10、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长江口附近海区: A、盐度高,水温高 B、盐度高,水温低C、盐度低,水温高 D、盐度低,水温低1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气候的影响 B、水分的分布C、岩石的组成 D、生物的作用12、从海南岛到漠河镇,自然景观呈现的变化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由下向上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13、下列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正确的是: A、旗型树冠指示风向 B、矮牵牛叶指示大气中CO2的含量C、针叶林指示暖湿环境 D、芦苇指示酸性土壤14、下列地形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

155、成的有: A、汾河谷地 B、长江三角洲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15、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农业生产的:A、地域性 B、季节性 C、复杂性 D、习惯性16、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 A、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B、加大科技投入C、增强化肥、农药 D、改良生产工具17、按投入多少分类,现代世界农业主要是: A、密集农业 B、商品农业 C、粗放农业 D、自给农业18、电子装配厂在现代工业中属于: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廉价劳动指向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 D、动力指向型工业19、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批量定制生产方式发展的原因是: A、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156、 B、传统工业萎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C、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D、工业投入因素的变化20、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就形成了固定的乡村聚落B、乡村聚落的类型分为团状和散村两类C、乡村聚落规模越大,其密度也越大D、乡村聚落的形态景观能充分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征2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数目在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22、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变缓 D、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23、从山

157、西大同调运100万吨煤炭入广州,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铁路和海洋运输联运C、公路运输 D、公路和内河运输联运24、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式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B、因交通不便,山区的商业网点大于平原地区C、冷冻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商业网点的密度D、人口稠密地可采用货郎担,大篷车等商业活动形式25、下面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B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出现“秋高气爽”好天气,主要是低压系统控制形成的C. 世界上同一纬度地区,往往有不同的气候类型D气候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又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26、关于波罗的海盐

158、度低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发量小B降水量较大C陆地水汇入较多D受暖流影响27、影响港口区位的水域和陆域条件中属于非自然因素的方面是: A、航行条件 B、停泊条件 C、筑港条件 D、腹地条件28、下列人类活动中,容易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C、潘帕斯草原发展畜牧业 D、塔里木河沿岸种植胡杨树29、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提倡高消费,促进经济增长B、选购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环保商品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30、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气候问题31、等温

159、线与洋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B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南凸C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D暖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32、下面地质剖面图中的ABCD四处,属于向斜构造的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33、影响(海南岛的橡胶生产大城市郊区的菜、肉、蛋生产新疆的绿洲农业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四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要素,排列正确的是A地形热量市场土壤 B水源政策市场交通C土壤交通热量水源 D热量市场水源地形34、下图ABCD四条铁路,表示京九铁路的是A A B B C C D D35、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B、短时

160、间的暴雨,不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害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36、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开放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B、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C、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无关的自然现象37、若右图为部分洋流模式示意图,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二洋流均为补偿流,也均是暖流 B甲处海区的盐度比乙处低 C世界三大洋北部均为此环流系统 D丙丁二洋流成因均属风海流38、成都市主要商业街分布在市

161、中心,其体现的商业中心布局原则是A. 资源最优 B交通最优 C市场最优 D资金最优39、公路选线应注意的问题是: A、以直达运输为主 B、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C、为节约耕地,应在陡坡选址 D、不能穿过中小城镇40、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需加强管理B、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严峻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了有效控制D、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答案卷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162、二、 非选择题(共50分)41.读右图,回答:(14分)(1)在图中地轴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在图中画出晨昏线;(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在 , 。北半球正值 (节气)。(4)图中A、B、C三点,太阳高度最高 的是 , 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昼夜长短情况是 。 (5)A点的经度是 ,所在的时区是 。 (6)此时C点的地方时是 ,北京时间是 。(7)图中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8)图中B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42.读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2分)(1)就气流状况而言,图中丙处是 ,丁处是 。(2) 地天气晴朗,甲地风力 (大于或小于) 乙地,理由是 。(3)A地吹偏 风,B地

163、吹偏 风。(4)若丙是亚欧大陆,丁是北太平洋,则丙、丁处大气活动中心分别为 、 。此时浙江省盛吹 风,气候特点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较 。 43.阅读右图,回答:(7分) (1)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是 海峡;联系印度洋 和太平洋的是 海峡; 控制中东石油输出路线的是 海峡。 (2)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快捷水 道是 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快捷水道是 运河。 若从美国纽约经此运河到旧金山是 。(顺流或逆流) (3)目前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荷兰的 。 44.看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8分) (1)图中A表示 ,B表示 , C表示 ,D表示 。 (2)其中从C到A的地质作用是 。 (

164、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由 到 ,再到 的过程。 高一地理会考第二次模拟题班级_姓名_得分_(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第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同40小题,第130小题,每题1分,第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 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星光闪烁的恒星B拖着长尾的流星C一闪即逝的彗星D圆缺多变的行星答案:A2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由探索阶段进入开发利用阶段的是:A原苏联发射的7个“火星”号探测器B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C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案:C3地

165、球公转的周期是:A1恒星年B365日5时48分46秒C1太阳日D23时56分4秒答案:A4下列有关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9月23日赤道昼大于夜B12月22日南半球昼小于夜C6月22日北半球昼大于夜D3月21日有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答案:C5下列有关四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春季始于春分,至于夏至B一般把1、2、3三个月划分为春季C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D四季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答案:C6城市中多雾的原因是:A尘埃多B水汽多C温度高D二氧化碳多答案:A7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A长波辐射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答案:C8如果黄赤交角不存在,下列哪种现象将不会产生:A

166、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变B大气运动方向永远不变C没有热带和寒带D气压带和风带和季节移动答案:D9关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为高气压B中心为上升气流C中心为低气压D气流向中心辐合答案:A1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点: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B11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气体是:A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B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答案:A12海洋是大气主要的:A物质和氧气的主要来源B热量和水分的主要来源C氮气和水分的主要来源D热量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答案:B13关于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167、蒸发量小B降水量较大C陆地水汇入较多D受暖流影响答案:D14等温线与洋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B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南凸C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D暖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答案:C15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B海洋生态问题和洋流问题C海洋运输问题和海洋开发D海洋污染和水温升高答案:A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A硅、钠B氧、铝C氧、硅D钾、镁答案:C17有化石存在的成层岩石是:A花岗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C18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湖泊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B淡水湖泊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C淡水湖泊水、冰川水、河流水D

168、淡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答案:B19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源于: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答案:A20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生物B水分C大气D岩石答案:A2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B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C陆地自然资源取之不尽D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22有关火山爆发叙述不正确的是:A火山爆发有很大的危害性B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三类C火山爆发是地球上特有的现象D火山也可引发地震答案:C23“不违农时”体现了农业生产的:A地域性特点B季节性特点C周期性特点D连续性特点答案:B24采用下玻璃温室生产蔬菜、花卉

169、,属于农业分类中的:A粗放农业B自给农业C种植园农业D密集农业答案:D2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美国B加拿大C澳大利亚D阿根廷答案:A26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比较明显和是:A制糖工业B有色冶金C家具制造D钢铁工业答案:A27拟在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建一化工厂,厂址宜选择在居民区的:A西北方向B南北方向C东北方向D东西方向答案:C28下列地区属于新兴工业区的是:A德国南部地区B英国中部地区C美国东北部地区D意大利南部地区答案:A29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形态多表现为:A圆形B带状C团状D多边形答案:B30下列城市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是:A大庆B大同C抚顺D攀枝花答案:D31世

170、界发达国家城市化达到高潮的时期是:A1925年B1750年前后C二战以后D1970年以后答案:C3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不应过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学技术还不高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水平较低答案:D33有关邮政通信的叙述错误的是:A邮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B邮政通信会受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C目前邮政还兼营一些代理业务,如代收税款等D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货物和旅客答案:D34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D限制城市汽车数量答案:D35有关电子的叙述正确

171、的是:A电子邮件是一种“门到门”的通信方式B电话和传真是电子邮件的两种具体形式C电子邮件需到当地电信局提取D电子邮件所用的地址同具体地点无关答案:D36特大型船只由伦敦航行至香港,需要经过:A北太平洋航线B好望角航线C巴拿马运河航线D苏伊士运河航线答案:C37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B乡村地区不会产生“白色污染”C土地盐碱化是自然原因产生的D燃烧矿物燃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答案:D38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劳动力充足,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对资源需求迅速增加,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扩大了消费市场,促进了生产发展阻碍了经济发

172、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BCD答案:B39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A工厂实行清洁生产B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C实行环境标志认证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与行为改变答案:B40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发展是关键B经济增长为主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B季节性特点C周期性特点D连续性特点答案:B答案:A第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0分)二、读图分析题(共35分)41读“某日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4分)(1)图中A代表的天体是_。答案:北极星(2)图中B与C的交角是_,目前其度数是_。答案:黄赤交角、 23 26(3)平面B与地轴的交角是_。答案:6

173、6 34 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2)填注A、C、E、G四个气压带的名称:A_C_E_G_答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常年在C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答案: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稀少(4)由C气压带和D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_,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答案: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主要原因是_,北半球夏季向_移动,冬季向_移动。答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南43读图,按要求回答: (10分)(l)用字母A、B在图中标出美国的小麦区和玉米带。(2)美国小麦区主要分布在_平原

174、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_。本区小麦发展的气候条件是_。(3)美国农业带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_ _ 。本区发展这类农业在交通、土地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_ _ ; _ 。 答案:(l)(图略)(2)中央大 商品谷物农业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五大潮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生产。44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分)(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_;B_;C_;D_;E_;F_。答案:蒸发、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AB C D组成_循环,此循环的重要意义是_

175、。答案:海陆、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再生(3)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运动是_,其对_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答案:陆地循环、水资源三、综合题:(共15分)45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要求:(l)在图中的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 。以它为中心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是面积 。发育程度 。(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主导工业部门联系密切的是()A机床厂和氮肥厂B焦化厂和烧结厂C造船厂和精密仪表厂D机械厂和造船厂(4)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有的是由于生产上的联系、有的则是为了共同利用 和 。(5)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 现象,而形成 。 答案:(l)钢铁工业 大 高(3)B D(4)基础服务设施 廉价的劳动力(5)近距离集聚 工业地域46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的持续发展包括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其中 发展是基础。(2)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由于: ; ; 。标答 (l)生态 经济 社会 生态持续 (2)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