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B. 孟德尔巧妙设计测交实验来进行假说的验证C.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 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
2、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2、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3、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
3、】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B、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B正确;C、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在开花前对母本去雄,C错误;D、孟德尔在对实验结果分析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D正确。故选C。【点睛】2. 某种香瓜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杂合黄果肉香瓜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黄果肉的植株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1黄果肉的植株基因型都相同B. F2中性状的分离比为31C. F2的黄果肉中杂合子占2/5D. 与F1相比,F2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黄色
4、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该基因,杂合黄果肉香瓜(Aa)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黄果肉的植株(1/3AA、2/3Aa)进行自交。【详解】A、F1黄果肉的基因型有两种,AA和Aa,A错误;B、F2中黄果肉的比例为1/3+2/33/4=5/6,白果肉的比例为1/6,所以性状分离比为51,B错误;C、F2中AA的比例为1/3+2/31/4=1/2;Aa的比例为2/31/2=1/3,所以黄果肉的杂合子的比例为2/5,C正确;D、F2的隐性纯合子的比例aa=2/31/4=1/6,比F1的比例(1/4)降低,D错误。故选C。3. 某种昆虫的有眼和无眼分别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
5、d控制。已知雄性均为无眼,雌性为有眼和无眼。理论上下列杂交组合后代无眼比例最大的是( )A. ddDDB. DDDdC. DdDdD. Dddd【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有眼和无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有眼为显性,有眼的基因型有DD、Dd,无眼的基因型有dd。【详解】A、亲本基因型为ddDD,子代中基因型全是Dd,已知雄性均为无眼,故子代1/2为无眼;B、DDDd的杂交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DD:Dd=1:1,子代雌性全是有眼,已知雄性均为无眼,故子代中1/2为无眼;C、DdDd的杂交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子代为雌性的概率为1/2,其中无眼概率为1/4,故
6、后代无眼比例为1/21/4+1/2=5/8;D、Dddd的杂交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1,子代为雌性的概率为1/2,其中无眼概率为1/2,故后代无眼比例为1/2/1/2+1/2=3/4。综上所述,D选项杂交组合后代无眼比例最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4. 已知月季花色与叶形分别受基因A/a、B/b控制。某月季植株与红花阔叶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花阔叶1红花窄叶3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此月季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A. aaBb、白花阔叶B. aabb、白花窄叶C. AaBb、红花阔叶D. Aabb、红花窄叶【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
7、可知,控制月季花色与叶形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月季植株与红花阔叶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花阔叶1红花窄叶3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则子代红花白花=11,阔叶窄叶=31。【详解】由分析可知,子代红花白花=11,阔叶窄叶=31,花色是杂合子测交,叶形是自交,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月季植株”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白花阔叶,BCD错误,A正确。故选A。5. I、是某哺乳动物体内的3个正常细胞,其中核DNA数分别为y、2y、4y。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A. 细胞I中一定含有y条染色体B. 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两极移动C. 细胞中可能发生同源染
8、色体联会D. 细胞I、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I细胞中的DNA数量减半,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细胞中含有正常的2y个DNA分子数,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的G1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DNA数量加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据此答题。详解】A、细胞I为精细胞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也减半,细胞中含有y条染色体,A正确;B、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的两极,B正确;C、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的前期,此时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C正确;D、细胞I为精细胞或卵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
9、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D。【点睛】6. 如图是某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三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均相同B. 甲细胞中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的比例是1:1C. 该动物的生殖器育中不可能出现上述三种细胞D. 甲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答案】A【解析】【分析】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两组子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有四分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三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均相同,都是8个,A正确;B、甲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的比例是12,B错误;
10、C、动物的精巢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发生,C错误;D、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等分裂,所以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A。7. 某同学观察果蝇精巢细胞分裂过程装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视野中的细胞可能含有16条染色体B. 视野中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C. 视野中的细胞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视野中的细胞会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
11、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详解】A、果蝇是二倍体,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当果蝇精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是染色体数目加倍为16条,A正确;B、视野中无论处于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细胞,都存在性染色体,B正确;C、视野中的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D、果蝇的精巢细胞在发生有丝或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卵巢细胞才会发生,D错误。故选D。【点睛】8. 为研究控制果蝇眼色和体色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位置,某兴趣小组利用黑身朱红眼和灰身白眼两纯合品系进行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
12、身为隐性B.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为隐性C. F2黑身白眼不可能有雌性D. F2灰身朱红眼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朱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杂交,F1中雌蝇全为朱红眼,雄蝇全为白眼,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朱红眼为显性,另外黑身雄蝇和灰身雌蝇杂交,F1中全为灰身,F2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用A、a/B、b表示这对等位基因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为aaXBY和AAXbXb。【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身为隐性,A正确;B、由分析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为隐性,B正
13、确;C、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故F2黑身白眼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既有雄性也有雌性,C错误;D、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灰身朱红眼(A_XB_)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D正确。故选C。【点睛】9.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患者一般不到成年即死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I1、I4均可能是该病携带者B. 2和3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C. 该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的遗传方式不同D. 1个体的细胞在正常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4个致病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2、3双亲都正常生出了患病的
14、1的女儿,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用字母A/a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2的基因型是Aa,则I1的基因型是AA或Aa,同理3的基因型是Aa,则I4的基因型是AA或Aa,A正确;B、2与3的基因型均是Aa,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B错误;C、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D、1个体的基因型是aa,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最多的4个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B。【点睛】10.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后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B. DNA分子通过基因表达,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C.
15、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类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为DNA;病毒含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详解】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初步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B、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实物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D、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
16、一半来自于精子,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故选C11. 烟草花叶病毒(TMV)会导致烟草叶片上现病斑而影响烟草的生长。某同学将感染TMV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加入DNA酶,乙组加入RNA酶,丙组加入蛋白酶,丁组不作处理。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草叶片上病斑的数量。下列预测的结果不合理的是( )A. 甲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比乙组多B. 乙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比丙组多C. 丁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比乙组多D. 丙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与甲组基本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病毒没有
17、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RNA酶水解R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被破坏,不能形成病斑。四组实验中,丁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甲组加入DNA酶,烟草花叶病毒无DNA,因此病斑数与对照组相同。乙组加入RNA酶,RNA酶水解RNA,由于RNA是遗传物质,因此病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丙组加入蛋白酶,蛋白质水解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病斑数目与对照组相同。【详解】A、甲组DNA酶对病毒没有影响,乙组加入了RNA酶,破坏了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甲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比乙组多,A正确;B、乙组加入了RNA酶,破坏了病毒的
18、遗传物质,丙组加入蛋白酶,对病毒的遗传物质没有影响,因此乙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比丙组少,B错误;C、丁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乙组加入了RNA酶,破坏了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丁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比乙组多,C正确;D、丙组和甲组都没有破坏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丙组处理的叶片上的病斑数与甲组基本相同,D正确。故选B。【点睛】12.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转录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B. 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物是mRNA,翻译产物是蛋白质C. 基因表达翻译阶段有64种tRNA参与D. 基因表达的转录阶段既有氢键的断裂又有氢键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
19、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真核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A错误;B、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产物是mRNA、tRNA、rRNA,翻译产物是蛋白质,B错误;C、密码子有64种,其中含有终止密码子3种,这三种终止密码子,并不对应相应的tRNA,所以基因表达翻译阶段有61种tRNA参与,C错误;D、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既有氢键的断裂又有氢键的
20、形成,D正确。故选D。13. 如图是某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中与比例为2:1B. 该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 该DNA分子中碱基和的数目一定相等D. 该DNA分子不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磷酸基团,是脱氧核糖,是含氮碱基,是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是含氮碱基,可能为A或T,是含氮碱基,可能为G或C,据此答题。【详解】A、该DNA分子中与比例为1:1,A错误;B、DNA有特定的双螺旋的空间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体现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B错误;C、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和不配对,其数目不一定相等
21、,C错误;D、由于与配对的碱基对中含有三个氢键,因此可能为G或C,不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D。【点睛】14. 非洲猪瘟病毒(ASFV病毒)是一种独特的双链DNA病毒,既能感染野生猪,也能感染家猪。一旦爆发,将会导致近100%受感染猪的死亡。已知该病毒DNA分子中,碱基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x,其中一条链上碱基C占该链的比例为y,则互补链中碱基C占该互补链碱基的比例为( )A. 1-x-yB. x-yC. y-xD. 1-x+y【答案】A【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x,则C+G占1-x,而C=G,因此C=G=(1-x)/2。双链DNA分子中,C=(C1+C2)2,双链中C=(1-x)/2,其中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y,则另一条互补链中C占该互补链碱基的比例是1-x-y,BCD错误,A正确。故选A。15. 如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
23、的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不同B. 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 DNA分子中某一基因通过过程只能产生一种甲物质D. 图示生理过程可发生A与U的互补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DNA的自我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表示转录,形成单链的RNA;表示翻译,形成多肽链。甲表示mRNA,是翻译的模板。【详解】A、根据分析已知,图中过程分别表示DNA的复制和转录,两个过程需要的酶不同,前者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后者是RNA聚合酶,两个过程的原料也不同,前者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后者是四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B、表示转录,表示翻译,两个
24、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前者有A-T,后者有A-U,B错误;C、表示转录,DNA分子中某一基因通过转录只能产生一种mRNA,C正确;D、图示表示翻译,存在A与U的互补配对方式,D正确。故选B。【点睛】16.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B.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C. 染色体DNA分子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
25、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前者的结果可以用显微镜看见;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详解】A、基因突变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A正确;B、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B错误;C、染色体DNA分子的一个碱基对缺失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D错误。故选A。【点睛】17. 炎炎夏日,
26、无子西瓜备受人门的喜爱。如图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无子两瓜培育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 可将秋水仙素滴于二倍体幼苗的芽尖获得四倍体C. 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D. 无子西瓜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品质好、育性强【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详解】A、无子
27、两瓜培育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该过程中可将秋水仙素滴于二倍体幼苗的芽尖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获得四倍体,B正确;C、四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正常联会,C错误;D、无子西瓜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D错误。故选B。【点睛】18. 下列关于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观察减数分裂时为使观察更清晰常选用卵母细胞较大的材料B.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应注意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C.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 观察低温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视野中既有二倍体也有四倍体细胞【答案】A【解析
28、】【分析】1、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2、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诱导多倍体的形成。【详解】A、观察减数分裂常选择动物的睾丸或精巢制成装片观察,因为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A错误;B、构成
29、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B正确;C、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D、观察低温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视野中既有二倍体也有四倍体细胞,D正确。故选A。1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B. 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人就不会患遗传病C. 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会随着父母亲的配子遗传给子代D. 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2.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要注意一个
30、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基因病还可能是染色体出现异常。另外还要注意: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发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孕妇怀孕期间因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使胎儿严重缺氧所致的脑瘫,都不属于遗传病。【详解】A、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B、无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遗传病致病基因也可能会随着父母亲的配子通过子女传递给下一代,C错误;D、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D。【点睛】20. 如图所示为农业生产中对某二
31、倍体植物两植株做的多种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经射线处理后大部分不能满足育种需要B. 植株所有细胞染色体组均为中的两倍C. 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同D. 植株能正常繁殖且一般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诱变育种,表示杂交育种,表示多倍体育种,表示单倍体育种。【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和不定向性,所以经射线处理后大部分不能满足育种需要,A正确;B、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后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是三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D、植株是经过单倍体育种形成,是纯合
32、子,所以能正常繁殖且一般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B。21.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B. 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C. 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 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武器【答案】C【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限性: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详解】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
33、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并能说明生物都是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A正确;B、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B正确;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C错误;D、自然选择学说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武器,D正确。故选C。【点睛】22. 由于天气干旱,农田中稻虫数量急剧增加,当喷施一种新型农药后,只有10%的稻虫能够存活下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型农药直接选择了稻虫的表现型B. 喷施新型农药后约10%的稻虫发生了基因突变C. 在喷施农药后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D. 存活下来的个体产生的后代一定含抗药性基因【答案
34、】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新型农药直接选择了稻虫的表现型,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一味喷施农药后发生的,B错误;C、抗药性变异产生发生在喷施农药前产生的,C错误;D、存活下来的个体不一定会由机会将基因传递至下一代,所以存活下来的个体产生的后代不一定含抗药性基因,D错误。故选A。23. 下图所示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是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
35、. 是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C. 基因库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的集合D. 是自然选择,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生物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分析可知,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染色体变异等,因此包括了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B正确;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正确
36、;D、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故选A。24.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经阶段B.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 森林中某种生物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D. 马和驴可交配产生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物种形成需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有利
37、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详解】A、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经阶段,A错误;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正确;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森林中某种生物个体的死亡会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D、马和驴可交配产生后代,但其后代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5. 已知岛龟脚趾的连趾(ww)和分趾(WW、Ww)是一对相
38、对性状,某研究员将岛龟迁入一个新的岛屿,50年间调查W和W的基因频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50年后岛龟一定发生了进化B. 连趾更适应该岛屿环境的变化C. 50年前Ww基因型频率无法确定D. 与W、w相关的各基因型频率之和不一定为1【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3、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详解】A、从图中看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50年后
39、岛龟一定发生了进化,A正确;B、从图中看出W基因频率降低,w基因频率增加,所以连趾更适应该岛屿环境的变化,B正确;C、由于该种群在不断发生选择,所以50年前Ww基因型频率无法确定,C正确;D、与W、w相关的各基因型频率之和一定为1,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6. 某科研人员选择一自花传粉的花卉品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设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用B/b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表现型F1自交获得F2表现型及比例1紫花高茎红花高茎均为紫花高茎紫花高茎红花高茎=312紫花矮茎红花高茎均为紫花高茎?(1)该花卉品种花色和茎高度的显性性状分
40、别是_、_。组别1和2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2)推断出杂交组别2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_。(3)若将组别1与组别2所得的F1杂交,后代是紫花高茎的概率为_。若将组别2的F2中全部紫花高茎自交,后代为红花矮茎的概率是_。【答案】 (1). 紫花 (2). 高茎 (3). AABB aaBB (4). AAbbaaBB (5). 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红花高茎红花矮茎=9331 (6). 3/4 (7). 1/36【解析】【分析】分析组1:F1表现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分析组2:F1表现为紫花紫花高茎,说明紫花、高茎都为显性性状;分析题意: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组合1
41、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组合2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紫花、高茎都为显性性状,组合1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组合2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2)组合2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红花高茎红花矮茎=9331。(3)组合1F1的基因型为AaBB,组合2F1的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子代紫花高茎(A_B_)的概率为3/413/4,组合2F2的紫花高茎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自交后代中,红花矮茎(aabb)的概率是4/91/41/4=1
42、/36。【点睛】本题主要考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基因型种类,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27. 如图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甲、乙是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过程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该细胞的名称是_。(2)图乙细胞对应图丙中的_段。图丙中DE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_,此时细胞_(填“能”或“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3)若图中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为RrYy(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甲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图丙I
43、过程与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 初级精母细胞 (3). EF (4).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5). 不能 (6). RY、ry或Ry、rY (7). 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据此答题。【详解】(1)图甲细胞中同源染
44、色体正在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该细胞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所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2)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两组子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中的EF段,图丙中DE段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3)若图中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为RrYy,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甲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为RY、ry或Ry、rY;图丙过程为减数分裂的过程,过程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过程的子细
45、胞核中DNA数目减半,而过程子细胞核的DNA数目等于母细胞细胞核DNA数目,二者子细胞核DNA数目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表示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即可。28.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过程所需酶有_,B过程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期。F过程进行的
46、场所有_(填细胞器)。(2)若图中B过程DNA分子模板链中(A+C)/(T+G)=025,则在所得mRNA中(A+C)/(U+G)=_ 。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C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3)图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叫作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答案】 (1). 解旋酶、DNA聚合酶 (2). 间 (3). 内质网、高尔基体 (4). 4 (5). 基因中的A-T被G-C替代 (6). 同一条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参与翻译,
47、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极大地缩短了合成足量蛋白质的时间【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F表示蛋白质加工。【详解】(1)A过程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过程转录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F过程蛋白质加工进行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由于mRNA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所以mRNA上的(A+C)等于模板链上的(T+G),mRNA上的(U+G)等于模板链上的(A+C),所以mRNA中(A+C)/(U+G)=1/0.25=4。从控制异亮氨酸和苏氨酸的密码子对比可以看出,控制异亮氨酸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U变为C,则该密码子变为控制苏氨酸的密
48、码子,由于转录过程中U和A配对,C和G配对,则说明基因中的A-T被G-C替代。(3)同一条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参与翻译,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极大地缩短了合成足量蛋白质的时间。【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将其综合形成知识网络。2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甲、乙病相关基因为A/a、B/b),已知一种是红绿色盲,且不考虑变异。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_(填“甲”或“乙”)病是红绿色盲,甲、乙病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2)I-1的基因型为_,II-1与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3)-1的基因型为_。【
49、答案】 (1). 甲 (2). 遵循,因为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 BbXAXa (4). 2/3 (5). BbXAY【解析】【分析】由图分析,正常的-3与正常的-4生出只患乙病的女儿-4,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时,正常的-3与正常的-4生出只患甲病的-5,说明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因已知一种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是红绿色盲。甲、乙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由于-2患甲、乙两病
50、,基因型为bbXaY,则-1的基因型为BbXAXa,-2的基因型为BbXaY。因正常的-3与正常的-4生出只患乙病的女儿-4(bbXAX)和只患甲病的儿子-5(B_XaY),则-3的基因型为BbXAXa;-1的基因型为1/3BBXAXa或2/3BbXAXa,所以-1与-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3)-3的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4的基因型为1/2bbXAXa或1/2bbXAXA,因-1的表现正常,可推知其基因型为BbXAY。【点睛】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影材料,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答题关键在于遗传方式的判断及概率计算。30. 如图所示为A物种进入甲、
51、乙两岛后逐渐形成B、C、D物种的演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是指_。A物种进入甲、乙岛后,分别进化为B、C物种,这种由于地理障碍使其分成不同种群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即为_,甲、乙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_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2)某时期将甲岛上的B物种引入乙岛,其不能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_,最终迁入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进化的实质是_。(3)假设某较大的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后期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使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
52、的个体数目的变化为_。【答案】 (1).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 地理隔离 (3). 自然选择 (4). 与C物种已形成生殖隔离 (5).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6). 55% (7). 无法确定【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A物种进入甲、乙岛后,分别进化为B、C物种,这种由于地理障碍使其分成不同种群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即
53、为地理隔离,甲、乙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差异越来越大。(2)某时期将甲岛上的B物种引入乙岛,其不能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与C物种已形成生殖隔离,最终迁入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的过程。(3)群体中AA=30%,aa=20%,则Aa=1-30%-20%=50%,A的基因频率是:A=30%+50%2=55%;则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F1中A的基因频率仍是55%。后期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在不知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目的变化无法确定。【点睛】熟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能够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解答生物进化中的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