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74.50KB ,
资源ID:73179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17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县五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独尊儒术C. 察举取士 D. 士族兴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要求,这

2、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B项正确;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项错误;士族兴起是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故D项错误。2.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C. 强化了君主专制D.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可知是宋朝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正确;“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反映的是结果,材料无法体现,并且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加强

3、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3. 明史专家马渭源在讲解中网科举制度时说:“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经过隋唐两代的发展,在宋代得以完善,被利玛窦等人介绍到西方,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根源”马渭源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的依据最可能是( )A. 汉代察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汉代察举制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 汉代察举制开创了以儒学选官的标准D. 汉代察举制中考试是制度中重要环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4、识不难发现,汉代时期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而察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试”,所以,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的依据最可能是汉代察举制中考试是制度中重要环节,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本题关键在于要理解科举是考试,而察举中也有“考试”这一个环节。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察举制4.“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則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枓反映出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相权遛到分割变弱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5、天子亲笔批答、皇帝面授阁臣”等字眼意在强调皇帝的权力是空前加强的,即材料反映了专制皇权空前加强,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宰相职权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相权削弱而涉及皇权加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君权是至上的,君权与相权不是制约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5.江苏连云港尹湾曾发现一个古代墓葬,其中出土的木牍正面写道:“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二十四有堠。都官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墓葬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 西周 B. 秦代 C. 汉代 D. 元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地

6、方存在县、邑、侯国等制度,应为西汉时期,西汉初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C项符合题意,正确;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与西周无关,排除A;秦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排除B;元代地方制度是行省制,排除D;所以选C点睛:概念选择题解题技法,此题主要考查郡国并行制,一般来说,概念选择题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史论观念。6.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A. 人民主

7、权B. 差额选举C. 抽签选举D. 轮番而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材料信息是: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是把国家交给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体现了对直接民主的评价,也就是对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的评价,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的弊端7.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A. 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 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 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

8、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无论秦律还是万民法都是有统治阶级制定并执行的,故都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故选A;万民法时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形态,没有封建地主阶级,排除B;秦律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得等级社会,不可能体现平等的法学理念,排除C;秦律制定时秦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秦律不可能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排除D。8.“大多数的意志就是正义。”“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总是最后的裁决,具有最高的权威。”这主要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A. 坚持多数原则 B. 属于直接民主C. 实行轮番而治 D. 奉行主权在民【答案】A【解析】由“大多数的意志就是正义”和“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总是

9、最后的裁决”可以看出少数服从多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典型特征,故选A;BC在材料总没有体现,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9.罗马法中有一些原则“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无主物归最早获取它的人所有”,“承担风险者亦应享受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A. 保护私有财产思想B. 遵守正义和自然理性C. 保障自由和独立D. 维护贵族统治利益【答案】B【解析】“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属于法律体现出正义,罗马法中体现出自然法思想,B正确;A只是罗马法思想一部分,C不符合材料主旨;D属于罗马法实质。10.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

10、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答案】C【解析】从材料“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中可以看出,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要接受议会的监督,故C项正确;A项错误,首相掌握行政权;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责任内阁制特点: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11.下表是近代同一时期下,英国与欧洲政治局势的对

11、比,通过对比反映出英国A. 是最早取消君主制的国家B. 是司法最完善的国家C. 拥有世界最好的政治制度D. 政治制度具有创新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通过对比可知,英国人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故D项正确。英国并没有取消君主制,且材料也无法推断出英国是最早取消君主制的国家,排除A。B项中“最完善”的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英国政治制度具有创新性,排除。C项中“最好”的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英国政治制度具有创新性,排除。12.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4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

12、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表明美国 ( )A. 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C.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答案】B【解析】材料“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美国众议院通过”“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体现了美国总统、国会之间分权制衡原则,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故A项错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互相制衡,且这三部分权力相互之间保持独立,在理论上三权是完全平等的,故CD两项错误。13.基辛格在大外交中

13、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俄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期”此时,英国已经确立责任内阁制,国王已经成为虚位元首,排除A项;法国确立的是共和政体因此没有国王,排除B项;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的权力巨大,政府由国王指派,故答案为C项;俄国改革刚刚完成并未确立完善的代议制,排除D项。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德国君主立宪制14.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

14、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 美国政府由选举产生对国会负责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D.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归纳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政府由总统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组成,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

15、选举产生,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D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故选D。15.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C【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国家元首,但是“统而不知”,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均正确,排除。16

16、. 18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A. 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B. 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C. 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 D.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分权制衡”,即中央与地方之间、联邦各机构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A、B、D三项是“分权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故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17.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

17、是( )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答案】D【解析】从18世纪起,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故D项正确,ABC属于影响。【点睛】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易盈余。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所在。1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 中因茶、丝的质量提高B. 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C. 中国经济开

18、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传统手工业中的棉纺织行业遭受英国工业产品的严重冲击而开始破产,但茶、丝产品大量出口,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商品要迎合世界市场的需要,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是丝、茶产品大量出口的前提条件,排除;B项是丝、茶产品大量出口的结果,排除;D项“完全崩溃”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过于绝对化,排除。19.胡适看到罗尔纲编著的太平天国史纲这部书后,愤愤然指责4书上“专门表扬太平天国”为不当。如果你赞同胡适的观点,可选用的论据不应该包括A. 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

19、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B. 其教义、教视、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C. 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D. 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适批判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因为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利用西方基督教义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教视、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故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由材料可知胡适批判太平天国运动,而C项是肯定太平天国运

20、动的意义,不能作为胡适批判太平天国运动的论据,与设问符合,所以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治制度仍是封建王朝的模式,故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20.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 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D. 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也就意味着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

21、根本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等,B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1.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B. 主体不同,内涵相反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D.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答案】B【解析】尚书多方中的“民主”是“民之主”的意思,主体

22、是最高统治者,由他来做人民的主人,行使国家的权力;伯利克里眼中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即主权在民,其主体是雅典的公民,公民来行使城邦的权力;综上所述,两者主体不同,内涵相反,正确答案为B。22.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地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地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义律代表了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B. “战争罪行”指林则徐发动的虎门销烟C. 提示了英国发

23、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D. “英国人的财产”指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已经获得议会的席位,义律所代表的正是工业资产阶级进行殖民扩张的要求,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战争罪行”是指收缴英国人的鸦片,这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最根本的原因是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因素才是中国的虎门销烟,C项错误,所以选C。材料中涉及英国人的财产实际上是他们走私的鸦片,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23.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

24、张勋拥立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A. 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 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C.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 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可知是反对清朝专制,主张民主政治;由材料“张勋拥立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可知专制主义的影响仍然较大;故可知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D项正确。“辛亥革命彻底失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生活习俗改变的渐进过程,而是说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问题,排除B。“发辫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的说法过于绝对,与设问不符,且材料强调

25、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剪辫”、“抢购假辫子”现象所反映的内涵,紧扣设问要求“本质反映出”,联系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4.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 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B. 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 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 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答案】D【解析】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清王朝以和平的方式灭亡,故答案为D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目中

26、的时间“1912年2月”不符,排除A项;清帝逊位诏书是清王朝被迫颁布的,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排除C项。二、材料解析题(共三大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3分,27题14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

27、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3)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答案】(1)政治结构:

28、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3)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增强了君子专制,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

29、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进行分析归纳,按照问题要求从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方面皇权的加强来阐述“内向”和“保守”,从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来阐述。关于结论,运用全球史观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方面思考作答。(3)根据材料二“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可知是科举制,关于原因,可从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方面回答即可。根据材料二“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关于原因,可从三

30、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增强了君子专制,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方面回答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2

31、6.“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探究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探究二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探究三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

32、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请回答: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2)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3)“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为

33、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科举选拔官员;民本思想。(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3)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4)指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针对在一个大国建立民主共和的需要,创立了联邦制国家。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中央政府的构建实行三权分立制。同时实行民选制度,扩大享有民主的范围等。总统和议员采用间接选举方式产生,体现民主性同时克服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34、识不难发现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强大的中央集权、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即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体现“民本主义”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2)雅典民主的特点在材料二中可以总结出人民主权的特点,而其特点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常见的特点即可,例如,轮番而治、直接民主等。(3)“光荣革命”创造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所以完美的政治设计就是指实行君主立宪。“控制者”指的是君主,有效控制“控制者”指的是通过议会、内阁等去限制君主的权力,而使君主成为虚君。(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是从政治角度来讲的,就是说美国并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也就没

35、有专制的传统。美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改变主要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美国实行选举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榜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万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

36、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材料三 陈云林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湾,这是1949年后大陆授权团体最高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到达台湾后他深情地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汪辜两位前辈孜孜以求终未成愿,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乘鹤西去,但是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能够知道我们今天这种场景,一定会非常欣慰。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

37、还未独立,后患无穷。材料五 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直航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动力”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于2008年12月23日晚7时许抵达台北木栅动物园正式安家,这更给两岸关系增添了和平友好的气氛。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是怎样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哪一重大事件结束了这一局面?(2)据材料二,归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3)材料三中的汪辜两位前辈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祖

38、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案】(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祖国。(2)由战争对抗到走向缓和。(3)1992年,举行汪辜会谈,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方面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海峡对岸数百万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根据材料三“陈云林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湾,这是1949年后大陆授权团体最高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根据材料五“ 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等信息即可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3)根据材料三“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汪辜两位前辈孜孜以求”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汪辜会谈的内容和影响方面分析作答。(4)根据材料五“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