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86KB ,
资源ID:73173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17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1、单元质检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A.拒绝祷告是因为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与之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答案:C解析: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说明孔子承认鬼神的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尊敬鬼神并与之保持距离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

2、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可知孔子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确否认神灵祷告的作用的内容,故D项错误。2.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可知“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

3、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3.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A.孔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治国思想C.孟子的义利主张D.墨子的兼爱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中董仲舒主张庆赏罚刑如春夏秋冬一样,都要具备,体现了其重视赏罚的主张,这与荀子的“礼法并用、王霸统一”的观点相符,故选B项;民本思想即重视百姓,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孟子认为义利对立,主张求义,与题干无关

4、,排除C项;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的爱,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4.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汉代法律“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符合外儒内法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反映出汉代法律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故B项正确;C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材料仅强调汉代皇权至上,没有体现君

5、权神授,故D项错误。5.董仲舒曾经提出三项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答案:C解析:董仲舒不仅主张建立学校,也提出了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主张,故A、B两项错误;董仲舒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故C项正确;董仲舒不仅建立学校,也提出了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考察人才的主张,故D项错误。6.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

6、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内涵答案:D解析:材料中朱熹对论语孟子的解释融入了理学的思想,进一步阐释了儒家的纲常礼教,即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内涵,故D项正确。7.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D.儒学复古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唐代时儒学依然是正统思想,

7、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唐代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吸收佛教中的合理成分,充实和发展了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阐释,故D项错误。8.朱熹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道德规定。这说明朱熹()A.重视理学的普及化和通俗化B.将儿童天性置于天理之上C.教诲后生弟子从小恢复良知D.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灭私欲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朱熹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有利于推动理学的通俗化、普及化,故A项正确。朱熹主张

8、世界的本原是天理,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朱熹重视儿童的道德规范,推动理学的普及化和通俗化,不能体现他教诲后生弟子从小恢复良知,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灭私欲,故D项错误。9.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这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佛教、道教的影响不断扩大B.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C.政府实行宽松的思想政策D.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出,南宋时期,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等职业均被人接受,挑战了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因此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

9、不符,故排除;材料所述为社会观念而非政府政策,因此C项错误。10.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答案:C解析:潘耒赞美顾炎武是因为他批判明代读书人沉湎于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主张为学应求务实,故选C项;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占主流的仍是宋明理学,排除A项;根据材料“是谓通

10、儒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排除B项;顾炎武批判而不是传承陆王心学的精髓,排除D项。11.顾炎武在答友人论学书中说:“窃以为圣人之道其所著之书,皆以为拨乱反正,移风易俗,以驯(渐)致乎治平之用,而无益者不谈。”此言论意在()A.批判理学空谈义理B.阐释孔孟之道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移风易俗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顾炎武认为理学空谈义理的行为无益于民生的改善,体现的是其经世致用的主张,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12.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

11、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与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实学的出现,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13.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

12、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材料二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

13、,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14分)参考答案:(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

14、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14.传统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某校组织了“走进传统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

15、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20分)参考答案:示例一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理”,提出“知行合一”。岳麓书院成为二人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示例二秉持务实的教学传统,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二人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岳麓书院培养的许多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首先,确定角度。从张栻、朱熹、王阳明等人出发,可以确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人出发,可以确定为近代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其次,举例概述。任意选取两人,通过他们的思想主张和所作所为,来论证所确立的观点,如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岳麓书院成为其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