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170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6061)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二历史(60.61)命题人:杨秀强一、选择题(每题2分,一共50分)1.西周分封的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片森林草原,故各诸侯国之间没有明确的疆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土地开发,各诸侯国逐步树立了明确的疆界观念。这一变化( )A.导致了周天子权势的下移 B.标志着地方割据的形成C.为“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2.西汉时,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缴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予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最后依然按律轻罚。这反映了( ) A.西汉初

2、期法家思想盛行 B.民贵君轻思想影响较深C.皇权受到官僚机构制约 D.法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3.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认为“木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这反映了( ) A.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 B.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C.完备的中央监察制度 D.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4.宋代为防止“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规定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从所属县,经州、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御史台、登闻鼓院,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机构直诉至皇帝。这反映出( )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

3、.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司法实践严谨慎刑 D.专制主义不断强化5.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据统计,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13种之多。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此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这反映了西周( )A.官僚政治的形成 B.国家机器逐步完善 C.分封制逐渐成熟 D.宗法制度渐趋完备6.按照元典章的记载,元代路、府、州、县各级官员,要“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各级“应有大小公事,官员别无差故,自上至下,须要圆书画押”。这种议事的方式( )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保障地方官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

4、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体现了地方官员之间的权力制衡7.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 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 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8.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9.明朝中后

5、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10.战国时,官员大多颁发俸禄。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高者万石,低者斗石。俸禄取代封邑,便于国君对官吏的随时任免调动,也有利于官场内部财产分配随官职而相应转移。官俸制的建立( )A.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客观公平公正 B.形成了完整的封建官僚政治体制C.推动了忠于君主的职业官僚出现 D.废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11.顺治

6、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权最高。康熙时期,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职权再次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这表明清朝( )A.内阁已失去辅政作用 B.增设军机处取代内阁 C.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皇权开始兼并了相权12.北宋时,于州县之上设有更高一级的地方长官监司,但州县长官也可上书直达朝廷,因此,常有知州不满监司之决定,而直接上书要求朝廷重新作出决定的例子。甚至县亦有权在认为本辖区受到不公正待遇之时,向朝廷作出申诉。朝廷允许“越级申诉”的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化地方权

7、力 D.扩大地方权力13.有学者在论及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材料所指制度应指( ) 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六部制14.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刺史的设

8、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15.钱穆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其政治措施之重要,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府之中,封建制新坏,即郡县制新推行,三者相因,本属一事。”钱穆旨在说明( ) A.春秋时期已普遍推行郡县制 B.春秋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存在C.秦始皇开创郡县制推行全国 D.郡县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6.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 )A.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B.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C.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D

9、.军机大臣权力日重17. 唐代“在三省六部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 A.强化了宰相的执行权力 B.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18.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

10、.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19.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0.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士人因而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 ) A.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有诗歌取士的特征C.有制约君权的职能 D.有民主议政的

11、特点21.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把晋国的三家大夫升格为诸侯,三个新国出现于历史的舞台上。公元前386年,齐大夫田氏托魏文侯请得了周王的册命,升格为诸侯。以上历史现象说明( )A.诸侯势力日渐强大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诸侯争霸战乱频繁 D.天子册命控制诸侯22.明朝将元朝南方三省统统一分为二,江西省回到汉豫章郡、唐后期江南两道的范围,又成了完整的地理区域;福建省回到唐后期福建观察使辖区和两宋福建路的领域。又将元朝北方的中书省一分为三,北平、山东和山西元朝犬牙相错之区只留下陕西一省。这反映明朝( )A.基本放弃了犬牙交错的原则 B.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遗病C.加强了地方官员行政管理能力 D

12、.迅速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23.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24.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 )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 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25.北宋蔡襄指出:“

13、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 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 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二、材料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 唐六典

14、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材料三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

15、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四 明隆庆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重访,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结果重划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1) 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分)(2) 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得抄原文),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赞同的地方基层治理举措,分析其政治意图。(

16、6分)(4)政区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个重要侧面。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古代政区分等标准的变化趋势。据材料四,简述政区分等的重要作用。(6分)27.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

17、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4分)(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6分)(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