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考纲原文】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栏目索引 真题回放命题报告 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 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 综合考点 多维探究 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 高考题组一 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 高考题组二 流域开发与治理 高考题组三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命题感悟 高考题组一 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
2、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A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
3、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C高考题组二 流域开发与治理(2014上海地理)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34题。3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林地增加的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A4据图可以推断,从19
4、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故选C。C5(2014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
5、。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用于排水泄洪。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
6、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从农业生产来说,应减少对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即耐旱节水;二是改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也是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在河源地区进行景区建设,发展旅游业,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或保护措施不当,会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河流水质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
7、,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等问题。其应对措施要从出现问题的原因上考虑。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高考题组三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6(2014广东文综)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
8、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故选D,不选A、B、C。答案 D(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右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78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7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9、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C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8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BCD 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功能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B8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
10、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BCD9(2011广东文综)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2)。(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本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缺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温带大陆性气候(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的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
11、采滥挖,控制种植业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牧,生态移民,促使其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考虑。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命题感悟 本讲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的内容。从考查内容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森林、湿地等的生态效应,以及某一区域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考查重点,尤其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考查呈上升趋势。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以综合题居多。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及相关图表,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
12、解决措施。(2)以我国或世界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结合我国重大资源分布和消费情况变化图,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专题网络点拨思维 网络构建 本讲所涉及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应遵循“资源开发背景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思路,重点解决两个重点:一是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及开发利用,二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复习过程中应结合诸如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具体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治理,总结出该类问题复习的一般思路和答题模板。名师点拨 专题网络点拨思维 核心点一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13、 核心突破考向预测 核心点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核心点一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主干精讲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2知识线索:开发条件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综合开发措施。3核心内容(以山西能源资源开发为例)(1)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构建煤铁钢、煤焦化、煤电铝三条产业链)。(3)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和清洁煤技术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的比重;
14、治理“三废”。排查纠错 1煤炭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因此属于可再生能源。()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3万家寨引水工程保证了山西重化工业发展,解决了城市缺水问题。()4河流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5河流水流缓慢是河流通航的决定条件。()预测演练 命题点一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金三角地区(图甲)是2012年设立的全国唯一跨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材料二 三门峡市某大型煤矿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意图(图乙)。(1)运城属于_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区,其服务范围比
15、太原_。读图,根据省区形状判断,运城属于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太原是山西的省会城市,运城的服务范围比太原小。小山西 东部季风(2)结合材料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利于承接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_指向型工业转入,并解释其原因。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有政府政策支持。因此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动力指向型工业。动力 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3)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评价
16、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考虑。读图乙,图中污水经过处理后又再次做为中水被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成了建材厂的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取得了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了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命题点二 河流开发与治理 预测题型:选择
17、题或综合题 下表是“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右图是“该流域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据此回答23题。耕地 草地 林地 未开发地 其他 1980年 55.0%4.9%19.8%15.4%4.9%2010年 40.2%6.2%44.1%1.3%8.2%根据题图判断,河流区位优势增强;气候区位优势也增强;地形区位优势增加的少,但也是增强;各区位因素均有变化。2与1980年相比,2010年该流域()A河流区位优势增强B气候区位优势降低C地形区位优势降低D各区位因素不变A 图中不能显示河流的落差大小,无法判断是否可以实行梯级开发;该地气候条件优越,耕地面积减少,适宜大力发
18、展立体农业;题目缺少资源条件,无法判断是否适宜大力发展有色冶金;该地的地形条件优势不明显,不适合大力发展铁路运输。3关于该流域开发方向,最可能的是()A大力实行梯级开发B大力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有色冶金D大力发展铁路运输B方法技巧 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2)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析的一般思路流域综合开发建设必须注意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
19、一,其综合整治应主要遵循以下模式:核心点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主干精讲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1)知识线索(2)核心内容实质 土地退化 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等),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等)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
20、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排查纠错 1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与自然因素没有关系。()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3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都是荒漠化的具体表现。()4湿地和森林一样对自然环境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5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预测演练 命题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预测题型:选择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
21、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B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BCD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命题点二 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 预测题型:选择题 右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34题。3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22、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体积减小;全球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有的地区降水增多,但有的地区更加干旱。D4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和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C由毁林到造林D严禁砍伐森林 由图示知,亚洲森林面积由净减少变为净增长,说明该地区经历了由毁林到造林的转变。C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森林破坏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等 草原退化 耕退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等 湿地萎缩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
23、田还湖等 水土流失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等 土地荒漠化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退耕还牧等 命题点三 水土流失的防治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B下蚀C沟头崩塌D溯源侵蚀 结合沟头防护工程的含义知,该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溯源侵蚀。D6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渍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结合上题分析知,该工程可以遏制沟谷延伸,防止水土流失。B7种植树
24、木可以更有效地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点BB点CC点DD点 结合题干信息,可在B处种树,以配合防护埂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B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方法技巧 探究点 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分析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综合考点多维探究 典题例析
25、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审题破题 破题关键 具体分析 关键点1 材料信息:结合图示中等高线分布,判断地势起伏状况;结合气候资料,判断降水特点 设问指向:河流
26、水文特征 据图甲知,A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为陡坡;据图丙知,该区域降水丰沛,集中于夏季,冬季气温在0以上;居民点较大;据此再按照水文特征的答题模板回答 破题关键 具体分析 关键点2 材料信息:B、C两河相比,河谷坡度较大的是B河,流速平稳的是C河 设问指向:流域开发方向 比较B、C两支流,B河流域地形起伏大,C河流域为平原,这种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开发方向 关键点3 材料信息:首先明确图乙土地利用不合理表现是什么,其次分析这种不合理现象会对河湖产生什么影响 设问指向: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10年前后土地利用的差异,10年后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加,据此推知该小题答案(1
27、)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方法技巧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与区域图相结合,以地理统计图表为载体切入,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其答题思路如下:(2)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特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3)多以区域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载
28、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其答题思路如下:(4)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预测演练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 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该题主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上来分析。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
29、温低,冰雪消融量小,补给量不多。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补给量不多。(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洪峰”的形成原因。该河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类型,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温度高低不同,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从而形成了有规律的“一日一洪峰”现象。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30、是_,该农业生产类型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由图可知,交通运输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各个经济据点,所以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该地位于荒漠地带,其农业类型为绿洲农业,发展该农业生产类型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在荒漠地区为了防止生态恶化,进行农业生产时常采用下列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培育耐旱农作物。城市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培育耐旱农作物。谢 谢 观 看!更 多 精 彩 内 容 请 登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