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实录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知识要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城市化的概念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掌握城市化的标志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激发探究城市化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城市意识,培养建设城市、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了解城市化的进程,掌握城市化的特点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阐述城市化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设计思想: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为读图、看视频、讨论、生成知识。教学过程导入:春天的故事、深圳由边陲小镇到大都市转变的历史照片,抛出问题:这个地理过程叫什么?从而进入课程学习看图:城市车站人群排队,提问学生,这是哪里,导出城市
2、概念一、城市化(城镇化)1、概念:农业人口转为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看图:上海城市化周边城镇数量、土地、人口等图片,再总结如下观点2、具体表现(内涵):非农业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最重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
3、占总人口的百分比4、城市化动力机制看图:引起人口迁往城市的城市拉力和乡村推力图,学生总结讨论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含义表现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乡村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讨论:从网络上收集若干本地老照片并制作成电子相册;让学生讨论身边城市变迁的具体表现,老师归纳出城市化的意义。5、城市化的结果(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动画演示:世界城
4、市化的进程及特点1、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右图所示:城市化发展阶段(按水平划分)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起步阶段较低(2530以下)发展缓慢缓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发展中国家中期加速阶段较高(30一70)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快城市化问题突出,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城市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高(70以上)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继续
5、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1925年达到高潮)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大小高(20世纪70年代达70%以上,英国为90%)低(不到40%,2000年城市水平为44%;中国2012年两会宣布超过50%)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
6、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表现相适应,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而行。部分不相适应原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人口的过度城市化)城乡巨大经济差距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拓展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乡差距大,导致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少数大城市“过度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化问题突出(城市病),如拉美国家:墨西哥城占全国16.8%人口,布宜诺斯艾利斯占全国30%人
7、口拓展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按人口流动方向划分),即由一般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以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工业、商业等由市中心迁往近郊区人口由市中心和市郊迁往远郊的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政府采取措施:中心区复兴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图解说明:逆城市化(不
8、是城市化的衰退,是城市化扩展的新形式):逆城市化现象是20世纪70年开始于英国,而后美国、西欧、日本、北欧各国相继出现的与城市化进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原因:a、偏远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地铁、通讯等)逐步完善、现代交通(私家车)和网络办公迅速发展;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市中心环境恶化,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c、内城衰落(失业率增高、犯罪率高、空旧房增多且空洞化现象严重、环境恶化、人口密集)、市中心地价不断上涨;主要表现(影响):a、不仅市中心而且郊区的人口也向外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整个大都市出现人口负增长;b、大城市中心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郊差别减小再城市化:1980年1984年,纽约、波士顿、费城、底特律等城市市区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人口迁回市区的再城市化现象。原因: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萎缩,企业居民外迁,内城衰落严重,犯罪率高,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中心区复兴计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政府计划将市中心废弃房屋,改建为信息产业中心,吸引年轻人回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