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检测(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测试范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1.“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C.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2.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
2、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统治者个人能力3.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4.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早期维新派“君主立宪”主张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5.20世纪初,一份西方
3、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看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戊戌变法C.领导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革命6.右图是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黑色和灰色代表不同时期扩张的范围(含日本本土)。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A.马关条约签订后B.辛丑条约签订后C.九一八事变后D.七七事变后7.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宣言。此后,东北义勇军一度有50余万人,活动范围扩大到100余县。东北抗日联军至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共3万余人。材料表明 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东北B.东北民众开创了全
4、民抗战局面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获得有力支援D.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对日作战8.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举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9.1936年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A.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策划“
5、围剿”革命根据地C.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10.中国共产党发布指示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党中央赞成建立“民主共和国”,“苏区可成为统一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红军将服从统一的军事指挥”。这份指示应发布于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前夕 D.八一三事变后11.下面为民国时期一位知识分子某年的日记片段摘录,片段中的“上海事变”指的是 上海事变后,首都开始进行防空演习,要求家家挖防空洞,户户门窗蒙黑布。12月13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首都沦陷了。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12.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
6、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13.1937年,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C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4.晋察冀根据地曾出台规定:地主之土地收入不论租佃、伴种,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钱主之利息收入,不论
7、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一分,一律禁止出门利等高利贷。这一规定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理想B.扩大了抗日战争的群众基础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1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16.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
8、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这反映出A. 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B. 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C. 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D. 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17.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8.如图为1943年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19.抗战时期,中共领
9、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在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20.1945年,大公报在报道中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三大喜事“毛泽东翩然到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据此可知,“毛泽东翩然到渝”这一事件A.得益于美国调停的重大进展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加速了国民党发动内战进程 D.有利于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21.1947年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生动的比喻:蒋
10、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为此中共制定的战略部署是A.进攻中原解放区B.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C.挺进大别山D.战略大决战22.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23.下面是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
11、统计。该调查主要说明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对美军驻华的态度4538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464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381对内战的态度34535A.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已占上风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D.国民政府逐渐失去民众信任24.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指出:“解放战争并不仅是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下列对解放战争经历曲折、跌宕过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国共双方在各战场的军事态势不同B.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劣势和武装落后C.第二次世界
12、大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格局的影响D.美国始终都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25.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图中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二、非选择题26(14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年),为中国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10日,陈嘉庚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3、简称南洋华侨总会)并当选为主席,其华侨领袖地位由此确立。至1941年底,总会汇到国内捐款计30亿元(新加坡币)。他本人除认购10万元国债外,还每月捐2000元法币直至抗战胜利。他组织大批机工回国服务,坚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领导爱国侨胞抵制日货、惩办汉奸,发动捐赠衣物、药品、救护车等工作。在其感召下,不少华侨青年相继回国参加抗战。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6月的延安之行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由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洋华侨总会成立时国内抗战呈现出的基本态势。(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4、学知识,简析陈嘉庚为何能对祖国抗战做出卓越贡献。(6分)27(14分)解放战争对中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 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15、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二战后最终选择的对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行的国际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4分)(3)结合所学,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4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
16、,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
17、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4分)29.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
18、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5分)(2)据材料二,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的重要意义。(5分)阶段检测(八)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从材料中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可知,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故B项正确。2.B【解析】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西周没有实行中央的完全集权,所以不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力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故B项正确。3.C【解析】题干“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可知工商业发展使得皇宫偏居一隅,故C项正确。4.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魏源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认真反省后提出的,成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开端,故B项正确。5.D 【解析】材料中“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
20、党意在作乱以反满”说明了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势力的对外态度,即守旧党代表了顽固派,中立党是指维新派,维新党实际是指革命派,所以结合史实可知晚晴革命党发动了辛亥革命,故D项正确。6.C【解析】图片中灰色部分是中国东北地区,所以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已经沦陷,故C项正确。7.A【解析】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积极抗日,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故A项正确。8.D【解析】根据材料,宣言中号召民族抵抗,故D项正确。9.C【解析】材料中1936年国民政府规划修筑国防线是为了准备对日本进行防御作战,故C项正确。10.B【解析】材料指示主张“逼蒋抗日”,而
21、西安事变就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也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B项正确。11.D 【解析】根据材料“12 月13 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首都沦陷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都沦陷”指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此之前,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故D项正确。12.A【解析】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A项正确。13.C【解析】材料“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说明中共强调发动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故C项正确。14.B【解析】从“晋察冀根据地”、“地主之土地”、“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在
22、抗日根据地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地主阶级,同时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扩大抗日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15.D 【解析】百团大战以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为主要斗争内容,故D项正确。16.D【解析】材料“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反映了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有条件的,具有合理性,故D项正确。17.C【解析】表格中日双方报道的伤亡情况的不同,他们都是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进行宣传,说明双方开展了激烈的宣传攻势,故C项正确。18.D 【解析】据材料,参加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
23、区第一届参议会的代表包括中共、国民党、地主士绅、军界、妇女等各个阶层,进一步联合了各党派,各阶级、各民族和各界人士,说明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故选D项。19.D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日占区内中共领导和控制的地区,所以带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实行专制独裁,中共控制的地区追求民主自由,故D项正确。20.D【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翩然到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可知,重庆谈判有利于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故D项正确。21.C【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为攻取敌人薄弱部分,实现从中央突破的战略是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
24、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22.C【解析】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主力决战的胜利,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相符,故C项正确。23.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民大多不赞同国民党的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和内战政策,故D项正确。2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经典战役之所以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共双方在各战场的军事态势不同所致,故A项正确。25.D【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而“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国封建势力和列强的利益,所以推翻这三个政府都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25、义的特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6.(1)基本态势:正面战场上四大会战相继失利;日军占领中国大片国土;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敌后战场,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武汉、广州沦陷,抗战即将进入相持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8分)(2)原因:华侨领袖,国际影响力大;南洋商界巨子,实力雄厚;无私奉献,爱国意志坚定;率先垂范,华侨青年积极响应;爱憎分明,具有政治远见;客观上国际形势有利。(6分)27.(1)政策:扶蒋反共。(2分)背景: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形成美苏控制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美国力图称霸世界、控制中国。(4分)(2)经济
26、:解放区进行土改;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2分)军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2分)(3)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4分)28.(1)依据:国共对峙,导致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日本军事上强于中国,中国人民斗志不足。(4分)体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爱国华侨的支持。(4分)(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参与国际事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4分)29.(1)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4分)成果:百团大战。(1分)(2) 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2分)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