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检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有学者认为,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遏制苏联的需要B.欧洲经济的复兴C.美国实力的下降D.美欧联合的实现2.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下面苏联漫画(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加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
2、物”)解读正确的是()A.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3.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4.(2021云南昆明模拟)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明确表示:“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的竞争,但是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
3、意识形态的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将毫无意义。”这种认识()A.促使美国实行战略收缩B.削弱了美苏对抗的程度C.阻断了美苏的文化交流D.影响了和平演变的力度5.(2021贵州贵阳一模)1964年联邦德国外交官和中国外交官在瑞士首次接触;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国关系改善反映的实质是()A.“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的新变化B.西欧国家寻求进入中国市场C.尼克松总统访华所带来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被打破6.(2021四川南充二模)苏联最后一
4、任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90周岁生日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其为杰出的当代政治家,美国总统拜登则感谢戈尔巴乔夫“对自由的忠诚”,称“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导致()A.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向心力加强B.美俄共同主导了世界局势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D.世界变得更加自由和安全7.(2021四川绵阳二模)2004年南美洲国家共同体成立2007年改名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包括整个南美地区,巴拿马和墨西哥作为观察员国2009年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成立,代替美国倡导建立的“美洲自由贸易区”2011年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形成,包括该地区的33个独立国家上表是21世纪拉美一体化进程表。这说明拉美地
5、区()A.力图构建地区治理体系B.形成了稳定的区域市场C.开始步入国际政治舞台D.引领区域集团化的潮流8.(2021四川乐山一模)下表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建交时间建交国家1970年意大利1971年奥地利、比利时、冰岛1972年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英国、荷兰1973年西班牙A.多边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B.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化建设外部环境改变D.改革开放得到普遍认同9.(2021四川成都二模)如下图所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0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325个支持项目的优惠贷款。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援助()中国
6、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至2009年底)A.旨在融入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B.实现了中国低端产业的对外转移C.有利于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D.适应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的需要10.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财政支出共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美苏两国。据统计,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受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15%。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援助()A.强调经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B.受革命外交和“冷战”的影响C.立足经济高速发展和民富国强的基础D.遵循量力而行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11.联合国第26届大会10月2
7、5日晚(纽约时间)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131个成员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提案。35票反对票中,除了美、日、澳大利亚外,32票为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主要强调了()A.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B.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C.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失败D.亚非拉美国家是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导力量12.“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的说法却成为时尚。
8、这一变化反映了()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两极格局瓦解使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C.联合国作用的增强D.“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主导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材料
9、二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10、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国家贸易状况1955年8月埃及中埃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1955年9月12日缅甸中国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计13480吨钢材、266吨生丝、8000件棉纱、3000箱玻璃、5000条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1955年12月29日缅甸中缅签订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换货议定书1956年4月柬埔寨柬埔寨经济代
11、表团访华,两国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双方各出口500万英镑的货物1956年5月日本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1956年5月巴基斯坦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中国供应巴基斯坦30万吨煤的合同1956年6月柬埔寨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和建设成套项目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1956年6月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10月印尼印尼贸易代表团访华;11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期限一年,双方各出口1200万英镑的货物1957年7月阿富汗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1958年7月苏丹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
12、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据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的背景及特点。(20分)单元质检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1950年受美苏“冷战”影响,美国对欧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遏制苏联的需要,故A项正确;欧洲经济的复兴不是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力强大,并没有下降,故C项错误;当时美欧没有实现联合,故D项错误。2.A解析题干中“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说明美国利用美元和大棒的
13、目的是控制西欧,这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相同的,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漫画只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局限性,并没有体现其积极性,因而并不客观全面,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漫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C项错误;“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强调的是美国企图对西欧进行控制,并未体现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故D项错误。3.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一项援助欧洲复兴的经济计划,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0年6月至1951年底”,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特需订货”推动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民主化改革和日本政府对第
14、三产业的扶植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不是“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C、D两项错误。4.D解析根据材料“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可知尼克松的观点会加强美苏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拓展美苏争霸领域,影响了和平演变的力度,不利于世界和平,故选D项;材料中尼克松的观点是战略扩展的体现,会加剧美苏对抗程度,排除A、B两项;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建立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没有阻断美苏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5.A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联邦德国外交官和中国外交官在瑞
15、士首次接触;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可知中德突破两极格局,两国关系得以改善,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关系,并不是商业贸易,排除B项;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德关系,与苏联威胁关系不大,排除D项。6.C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故选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冲击,排除A项;世界走向多极化,美俄不会再主导世界局势,排除B项;苏联解体后,大量掩盖在美苏矛盾下的冲突暴露出来,世界仍然动荡不安,排除D项。7.A解析根据
16、材料,可知21世纪拉美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增强拉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打破霸权国家的威胁,力图构建地区治理新体系,故选A项;拉美国家一体化不仅仅是经济领域,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拉美国家完成独立,步入国际政治舞台,排除C项;区域集团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出现,排除D项。8.C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意大利、英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建交,说明我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外部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故选C项;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B项;“普遍认同”说法过于绝对,且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D项。
17、9.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援助中经济基础设施占比达61.0%,为受援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排除B项;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排除D项。10.B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两层信息,第一层是中国19491979年对外援助财政支出较大,第二层是接受中国政府援助的国家排第一位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位的是非洲国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91979年处于两极
18、格局之下,受此影响中国推行对外援助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故选B项。11.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受到美国等国的反对,体现出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故A项正确;中国外交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的失败,但非材料的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是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重要力量,故D项错误。12.D解析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中力量对比的失衡,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权力真空地带,从而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出现,故D项正确。13.参考答案(1)问题:与发达国家的
19、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食品缺乏;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根源;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造成巨大破坏;西方国家强权政治下的经济封锁与制裁;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技术和建设经验不足等。(2)有效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归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14.参考答
20、案背景: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独立后的亚非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特点:外贸工作配合外交工作;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以初级产品为主,具有互补性;贸易对象国逐渐增加,既有官方交流,也有民间交往;体现国家独立,富有灵活性;中国拥有一定贸易主动权和优势地位。解析第一小问“背景”,根据图表可得出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时间段在19551958年;第二,国家都为亚非国家;第三,交往内容多为经贸往来。由此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上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为了打开外交局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一致好评,并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发展经贸关系;国内正进行三大改造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第二小问“特点”,可从贸易对象、贸易方式、贸易主动权等角度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