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第1题。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解析:本题以珊瑚礁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看,珊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降水丰富,水循环速度快,海水清澈,因此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答案:C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洋浮游植物可调节大气CO2的浓度,影响全球气温
2、变化,故A项正确;臭氧空洞大小变化,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浓度的变化,故B项错误;酸雨形成与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有关,故C项错误;洋流运动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D项错误。答案:A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A植被高度变化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C4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C至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D南半球缺
3、少自然带解析: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至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针叶林分布。答案:D下图为某岛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导致该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的因素有()地形 盛行风 太阳辐射 纬度ABC D解析:根据岛屿轮廓、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部为热带雨林、西部为热带草原,主要是因为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西部位于背风坡。答案:A6该岛1月等温线的分布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4、非地带性现象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等温线呈环状分布,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由此可带来自然景观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D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M坡最有可能是()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解析:该山脉位于90E附近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则必然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可能为天山。干旱区山地森林带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M坡有云杉林、而N坡无森林带,说明M坡水分条件较好,则M坡为迎风坡和阴坡(即北坡)。答案:D8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
5、气温低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解析:依上题分析,N坡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答案:C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序号所代表的植被()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 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解析:图中气候条件属于典型的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区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答案:C10序号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苔原阔叶林针叶林B苔原针叶林草原阔叶林C针叶林阔叶林苔原草原D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苔原解析:图中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
6、阔叶林;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答案:D11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降水量解析: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而向西北方向,由于地势渐高而水汽难以到达,从而植被带发生变化;也可从植被带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中看出,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故选D项。答案:D二、综合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跨江濒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江苏”之称。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全省植物
7、资源非常丰富,水生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 江苏是湖泊大省,湖泊拥有率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拥有湖泊总面积排全国第三。但1980年以来,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1)简述江苏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江苏形成由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3)试分析江苏省湖泊面积缩小对湖区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可从水文、植被、土壤和生物等方面分析。第(2)问,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问,可从其对气候、河流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答案:(1)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8、气候为主,夏季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发育有黄壤和红壤,陆上和水生生物物种丰富,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2)热量。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气候大陆性增强;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演化为陆地景观等。13下面为某大洲部分自然带分布图以及45S附近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什么自然带?(2)请说明丙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3)在甲、丁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9、性原理,说明该地区45S附近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解析:第(1)问,根据纬度和轮廓可以确定该地为南美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南美洲西部自然带的分布回答即可。第(2)问,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问,甲、乙两处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第(4)问,按地形变化气候变化自然景观变化的思路分析即可。答案:(1)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丙:热带荒漠带。丁:热带草原带。(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3)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
10、高度不同。纬度位置。(4)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三、探究性学习实验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格局,它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控制区。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
11、季。其次,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14阅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变化情况示意图材料二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1)分析材料一图,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位置的不同之处是_,其原因是_。(2)材料二图中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_。(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一一选择对应图
12、中序号内容的字母:_,_,_,_。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简要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内容。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对亚洲的气候、地貌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答案:(1)夏季位置偏北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向北移动(2)东北信风带(3)CDAB(4)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