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答案)1. C A.“民法典比以往的法律都更关注广大人民的权益”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提及“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并未将其与以往的法律相比较;B.“民法通则、物权法等民商事单行法过于分散和碎片化”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可知,“分散和碎片化”指的是“民商事法律格局”,而不是这些法律本身;D.“由物权编,编婚姻家庭编等共四部分组成”错误。文章列举了民法典的四编,但不代表它只由四部分组成。 故选C 2. C C.“文章着重论证民法典实施在国家层面的意义”错误。统观全文,文章着重论证民法典实施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故选C。 3. B B.“所以保护法
2、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然人”错误。根据原文“对法人的保护,一方面是在保护社会组织体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在保护自然人”,可见社会组织体与自然人都是保护的对象,不存在孰轻孰重。 故选B。4. D A项,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B项,由“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可知,养老成为时代问题,但文章并没有提到“这说明老年人已成为社会负担。”,无中生有,故B项错误。 C项,由“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可知,突发疾病是其“家中猝死”的主要原因,属于扩大了范围。故C项错误。D项,由材
3、料四,由“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可知D项正确。5. D 由“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和“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可知,“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故本题选D项。6、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
4、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加大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7. C C.“并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误,“月光暗暗的”是以景衬情,间接写“我”的心情低落。故选C。8. (1)小说以“我”的口吻叙述,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2)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3)以“我”之所见体现父亲的节俭与辛苦,以我对父亲的冷漠反衬父爱的伟大。 9. (1)父亲要钱的反常举动让“我”担心、怀疑;(2)父亲的节俭、辛苦让“我”心疼;(3)父亲亲自为我做饭让“我”感动;(4)父亲为了弟弟盖房子向我要钱让“我”伤感;(5)给爸钱翻盖房子却发现受骗让我对父亲厌恨、冷漠;(6)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痛苦;得
5、知父亲用心良苦地替我预订未来的爱和守护后,“我”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而“悔恨、愧疚”。10. D 句意:西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万骑来寇”是主谓关系,表意完整,后面不带宾语,所以要与“守约”断开,排除AC;“简兵五百”与“逆战”之间是动作的自然承接,不应隔开,而且“众寡不侔”主语不再是前面的“守约”,句子相对独立,排除B。故答案为D。11、 C C.“金用以进兵,鼓用以止众”错。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如成语“鸣金收兵”。 故选C。
6、12、D D.“将其斩首”表述错,据原文“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可知,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故选D。13. (1)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2)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14. D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错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写雪,表现出边地苦寒,进一
7、步突出了战士们在外征战生活的艰辛;而本诗写雪,重点在于表现边塞风光的壮丽雄奇。故选D。 15. 写景的角度:整首诗景色壮丽辽阔。积雪万里,曙光初露,旌旗飘扬,烽火连天,整幅画面雄阔奇丽。情感的角度:诗歌抒发了立功报国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16(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7. C 第一处,若有若无:形容事物隐约不清或飘忽不定。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此处形容琴音的飘忽不定,“若有若无”更符合语意。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若有若无”。第二处,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往往
8、: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根据原文“古人视琴如圣物,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可知此处强调古人经常把琴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往往”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往往”。第三处,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根据语境,此处意指人们伴随音乐声在精神世界中闲游,“徜徉”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徜徉”。第四处,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语境是说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各个流派的发展繁荣期,“争奇斗艳
9、”强调“争斗”,而此处强调结果,“百花齐放”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百花齐放”。 故选C。18. D第一,根据语境,可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是总分式,而根据后文内容,三种古琴音色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散音、泛音、走手音。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二,后文“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本体+比喻词+喻体”的结构,为和后文保持一致,文中括号内的语句应该选择“散音如钟鼓之声”。据此可以排除B项。 故选D。19. 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高达”与“左右”前后矛盾,应删去“左右”或将“高达”改为“有”;二是成分残缺,应在“咏叹”前面
10、加上“的”。修改后的语句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故选B。20、 (1). 室内摆放有毒的多肉植物会毒害心脏吗 (2). 是远远不够的 (3). 如果非要在室内摆放21、【答案】汉字的起源(出现的历史)早于埃及的象形文字。以甲骨文为基础的汉字使用时间长、具有历史连续性;而埃及象形文字绝迹较早。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埃及象形文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无从谈起。22【答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审题】题干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第二部分为任务和具体要求。材料中,第一
11、段列举了2020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的颁奖词,从中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无惧艰难,英雄的拼搏奋斗,英雄的爱国精神等。第二段列举18岁的烈士陈祥榕的事例,并通过“我”的感受告诉学生,英雄不是利己主义,而是爱国、奉献、拼搏、为人民服务等。他们心系天下,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坚守创新,他们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再结合题干可知,材料的核心是“英雄”,引导学生思考:何为英雄?怎样做英雄?如何传承英雄精神等?任务分析:1.情境限制:光明中学准备在清明节举行“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的主题升旗仪式,学生必须在“升旗仪式”这一特定情境下写作。2.主题限制: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学生
12、需要围绕“英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进行写作。3.文体限制:国旗下的讲话稿,要符合讲话稿要求,有代入感。【立意】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
13、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 (英雄 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写作现实的针对性。针对现实中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 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
14、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怎样传承家国情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范文】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近年来,互联网上时有摸黑低毁英雄的事件发生。有凭空捏造来哗众取宠的,有打着求真的旗号恶意炒作的,有歪曲历史否定民族精神的,当然还有一些“精日
15、”分子吃着中国的饭安图砸中国锅的。不管是哪种性质的荒缪言论,在网络上都遭遇了无一例外的滑铁卢全民群起而攻之,为什么?原因十分简单,在历史笃定真实的国家,在人人都崇尚英雄的民族低毁民众心目中的榜样,这怎么会可能有市场?再说了,即便是那些在网上大放厥词的喷子和黑子而言,他们的内心又如何没有几份崇尚英雄的情怀了呢?当然,虽然网络上的这些无良网民和荒缪之论并不能对人民大众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任何冲击,但是从保障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荣辱观的角度出发,从维护英雄庄严形象的严肃性出发,我们还有要将打击这类不法分子作为保护英雄的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再打击和整肃的同时,我们依旧要宣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依旧要将
16、崇尚英雄的传统大力倡导下去。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英雄?因为崇尚英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崇尚英雄,是对英雄贡献的肯定。不论是在抵御侵略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烈士英雄,还是在推动祖国建设过程中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努力奉献的先锋英雄,他们都是祖国的栋梁,是民族的功臣。不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他们都用无私的奉献转化成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崇尚他们,敬仰他们就是对他们突出贡献的着重肯定!其次,崇尚英雄,是对民族精神肯定。英雄是民族的瑰宝,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浩荡五千年的进程中,英雄始终是先锋的存在,而英雄身上的英雄精神也始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
17、精神的主要构成。是英雄,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是英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永恒。最后,崇尚英雄,有助于英雄精神的传承。英雄是英雄精神最直接的载体,同时也是英雄精神的直接践行者。对中华民族而言,要想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精神传承下去,通过倡导崇尚英雄来作为导引,从英雄身上直接学习英雄精神,这种没有加工的最真实学习无疑是最直接高效的!崇尚英雄,是对历史负责,是对当代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作为接受传承并发起传承的连接点,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一重托!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参考译文: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
18、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西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西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
19、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
20、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功劳,也不被记功。(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