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61KB ,
资源ID:73022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02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人民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人民版.docx

1、专题质检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安徽合肥三模)韩非认为:“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这一主张()A.说明了君臣矛盾的激化B.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思想C.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迎合了专制集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赏罚者,邦之利器也”说明韩非比较看重君主赏罚的权力,如果赏罚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就能够控御臣下,如果赏罚权掌握在大臣手中,君主的权威会大大削弱。据此可知,韩非主张君主应该加强专制集权,故选D项。2.(2020安徽淮北二模)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普通人民拥有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

2、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仲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墨子、管仲都强调让老百姓获得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说明在该时期,富民利民的观念受到了诸子百家的重视,故选C项。3.(2020江苏扬州模拟)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但论语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礼”的重要性早在汉代就被认识了,汉初的贾谊提出引礼入法,董仲舒“三纲”学说成为国家立法的最高原则。材料说明()A.“仁”的思想一直不被统治者所重

3、视B.“礼”的思想成为汉朝立法最高原则C.孔子思想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D.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答案:D解析:材料“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但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表明孔子的思想即儒家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故选D项。4.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A.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B.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C.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D.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可知材料突出家天下的理念,无

4、法体现原始民主制,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汉宣帝是否为嫡长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知霍光在推举理由中,特别强调了儒家的“仁”和“礼”的思想,儒家思想此时已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庙号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5.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反映出君主应

5、重视百姓,体现了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家学说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6.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可知材料反

6、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容,出现了儒学神学化,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些方士儒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教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改年号以顺应天命,与君主专制遭到削弱不符,故C项错误;理学出现在宋代,故D项错误。7.某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答案:C解析:无论是日本学者的观点,还是李约瑟的观点,都指出朱子学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理念,故C项

7、正确。8.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成为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理学强调忠、孝、节、义,材料中的现象是受理学的影响,故选D项。9.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

8、向内寻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格物致知,故C项错误;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10.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答案:A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内涵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清资本主义始终停留在萌芽状态,故A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了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故B项错误;缺乏

9、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了“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设想和蓝图,故D项错误。11.(2020山西运城模拟)顾炎武提出“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可见,顾炎武的这一言论实际上()A.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B.否定了君主的至上权威C.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理论D.体现出对选官制度的不满答案:B解析:材料“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说明顾炎武认为君主不应该有至上的权威,故选B项。12.(2020吉林延吉二模)明末清初思想家

10、颜元猛烈抨击当时道学家们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现象,指出“朱门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穷理,心里见得,日间做得,却只是读书讲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曾去格物”,人应具有“实才实德”,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据此分析,颜元()A.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B.认为格物致知无法穷理C.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D.主张做学问应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颜元主张“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获得的道理应该服务于社会,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可知此时儒家思想日趋活跃,主张做学问应该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现实,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

11、,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

12、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摘编自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8分)(2)材料二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6分)(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中期以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进行简要评价。(11分)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要加强道德修养;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致良知。(2)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家天下。对策:分散

13、天子的权力。(3)联系:心学促进思想解放,挑战传统儒学,明清之际在政治上表现为批判封建专制。评价:一方面,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另一方面,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得出君主专制,家天下;第二小问“对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针对君主专制和家天下问题,提出众治的主张,提倡分散君主的权力。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根据材料三“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

14、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得出王阳明的心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影响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的批判,挑战传统儒学;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的方面和局限的方面回答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次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灿烂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

15、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论述: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辩争,相

16、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论述: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

17、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是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如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百家争鸣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等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