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01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9讲 课件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及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三条线索: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实践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改革开放新时期

2、,两岸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任务是维护世界和平,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现代中国

3、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_,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3)意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_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政治建设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内容:大会通过了_,以根本大法

4、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宪法体现了_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民主(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初步确立:1949 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正式确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新阶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互相监督”的方针。长期共存(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_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

5、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到 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_自治区成立。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954年宪法西藏(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挫折1中共八大的探索(1)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2)意义: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1)民主遭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6、2)法制遭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1967 年 1 月,上海造反派非法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3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的指导思想。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上来。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经济上:做出实行_的重大决策。(2)意义:从此进入一个改革开放、国家政治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98

7、0 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修订宪法:_年 11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3)加快步伐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_的历史任务。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确立_的基本方略。(4)形成体系: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酝酿: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由邓小平提出。(3)确立:1

8、984 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告台湾同胞书(4)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1)过程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正式回归。(2)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_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祖国统一大业

9、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打破坚冰1979 年元旦,实现了两岸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1980 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坚冰逐步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重大进展 1992 年 10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_”。九二共识199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 年 1 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3)统一展望条件: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障碍:台湾岛内_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

10、干涉。原则:_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分裂倾向一个中国【微点归纳】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1)从共同纲领产生的条件看,由政协来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是合适的。(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 1954 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易错提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但并不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易误辨析】(1)人民代

11、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大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和存在形式。(3)“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知识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误区警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不能仅仅理解为单纯的民族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微点提醒】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社会

12、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轻巧识记】“一、二、三”归纳记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1)“一”是指一个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2)“二”是指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 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三”是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491956 年,是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形成时期;第二个阶段是 19561976年,是民

13、主政治的曲折发展时期;第三个阶段从 1976 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图解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图解历史】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答题术语1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建国纲领。21954 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4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14、”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5“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进行了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充分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1新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过渡(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改造时期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发展 19561966年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严重破坏 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年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2.主权与治权(1)主权,是指一个国家

15、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凭借这种权力可以以最高权威和独立自主的方式处理它的一切内部事务和外部事物,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主权具有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实质上指国家的政治统治权力,它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来实现,体现在颁布法律、废除法律、决定国家组织原则、决定政权组织原则、决定经济体制、统率军队等权力上。主权对外独立的属性派生于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它主要指一个国家有权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政策,处理国际事务和享有国际权利与国际义务,不允许其他国家或其他实体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在这些领域中的自主活动。(2)治权,是指主权之

16、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直接权力,是用来直接应对国家内部各种社会问题的权力,它是由主权构建出来的。因此,治权也具有两个特征,即附属性与直接性。3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主要史实(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访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洲的联系。(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4)166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5)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省。(6)二战中,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规定将台湾归还中国。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

17、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史料一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是 1954 年宪法的主要特点。探究:(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提示 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

18、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史料二 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还说:“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中国当代史教你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特点,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

19、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探究:(2)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提示 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史料三 五大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 论从史出 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西藏自治区最晚建立。成立先后顺序是: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新中国初期民主政

20、治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做主)。视角 1 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时结合三大制度的基本内涵分析。对点 1 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

21、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认为,中苏两国民族分布状况不同,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而要实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故 C 项正确。视角 2 从职能演变角度命题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宣告结束。解题时注意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点 2(2017乌鲁木齐模拟)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

22、为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全国委员会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会一国二公,是不行的”。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不能把人民政协搞成像全国人大一样的国家权力机关,这说明当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召开,故选 B 项。提升点二 单列视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实践史料一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23、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邓小平史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 年)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教你读史 史料一主要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史料二信息“一个国家”是前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史料三 1982 年 9 月 24 日,

24、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探究:(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是什么。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是什么?教你读史 史料三主要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提示 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

25、可以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谈判。史料四 漫画:我们期盼祖国的统一 论从史出 漫画中的“中国”或“China”在一个方形的框架内,表明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漫画中,“台湾”是“中国”或“China”的一点,“少了这一点,就不是完整的中国”表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期盼祖国的统一”表明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1“一国两制”的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26、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2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3)台湾

27、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台独”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视角 1 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世界和平与发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解题时需结合“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历史意义分析。对点 1(2017天津南开区模拟)1979 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A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B有利于中美两国

28、的关系实现正常化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解析: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与材料中“1979 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相符,故 D 项正确。视角 2 从历史发展潮流角度命题海峡两岸打破长期隔绝状态,实现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题时要结合有关两岸的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对点 2(2017赣州高三期末)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

29、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A解析: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公民参与政治的状况获得突破,这是在“一国两制”构想下,香港回归后的变与不变,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说明香港回归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驾驶汽车”“赛马场”并不能体现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故 C 项错误;“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

30、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 D 项错误。提升点三 综合视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主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1共同纲领与 1954 年宪法的主要不同点 项目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背景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制定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项目 共同纲领

31、1954年宪法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作用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2.多视角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的关系。(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32、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针对训练(2017菏泽高三模拟)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D解析:根据材料中“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故 D 项正确。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