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81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解析: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思想在一些士大夫中出现。答案:B2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璃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答案:B
2、3赵公明原为传说中的凶神,明朝时摆脱了令人厌恶、恐怖的面目,戴上了“财神”的头衔而备受供奉。赵公明身份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封建迷信思想泛滥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纲常礼教的没落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B4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遍及欧美、东南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山西票号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这最能说明()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C明清商业出现最早的纸币D商业竞争的加剧答案:B5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
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的繁盛,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答案:D6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 B C D答案:B7永乐至宜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
4、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规格上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海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A BC D解析:明清海禁政策具有官方垄断性质,对民间贸易往来禁止,故正确。从材料中“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以及海禁政策的影响可知正确。郑和七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不是商业利益,与海禁政策并不抵触,故不正确。从材料“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可知,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末晋商的故事。晋商的
5、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对晋商兴起的正确理解是()A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的结果B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地位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果C商业发展兴起以地域与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D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解析:本题通过电视剧走西口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明中期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是商业发展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高考真题训练1(2011北京文综)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
6、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解析:北京在战国时期是燕国的国都,发现韩、赵、魏的货币,说明正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在战国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发现燕国货币,说明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正确。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2(2011课标全国)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
7、对稳定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使用丝帛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使用铜钱货币,岭南和河西走廊使用金银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很多地区拒绝使用铜钱,而金银和实物则不会因改朝换代而产生损失。因此,使用铜钱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地区,故选D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也不能通过货币的使用得出。答案:D3(2011天津文综)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籴”是买卖的意思,故由“西家卖丝籴新谷”可知
8、,西家把“缫丝”卖掉,然后再“籴新谷”,说明当时手工业品和农产品都可以作为商品用来交换,可以看出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答案:A4(2011浙江文综)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会馆是同一区域商人集资建设的活动场所,一所建筑不可能成为商业中心,B项明显错误。答案:B5(2011四川文综)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
9、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解析:注意“1820年”,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君主专制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已经逐步落伍于世界,由此排除A、B、C三项。抓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故D项正确。答案:D6(2011江苏单科)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
10、,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从“善为国”“农末适均”可以看出张瀚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保持合理的农业和商业比重,故选C项。答案:C7(2011福建文综)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重农抑商的结果和统治者的主观愿望相背离,农民
11、依然贫困,而商人“已富贵矣”,故D项最符合题意。答案:D8(2010福建文综)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轴(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材料反映了福建各地的特产在全国流通的情景,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海陆交通发达也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一个表现,因此,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福建一地的情况,不能说明福建是全国的经贸中心,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雇佣关系的信息,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答案:B9(2010课标全国)
12、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并最终被白银所取代,故A项的说法正确;从表格看,白银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白银不是从开始就是主要货币,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B项错误;从表格看,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生活资料的主要是布和稻谷,C项错误。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