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综合创新作业设计(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是(C)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唐朝设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AB CD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限制了地方势力发展。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表现。唐朝设节度使后来造成了藩镇割据,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表现。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特征。故选C。2“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
2、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D)A太学B书院 C察举制D科举制解析:结合材料中“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而科举制提高官员的素质,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故选D。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划分社会等级的依据是(B)A出身地位B财产多寡C官职大小D所居住的城邦解析: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雅典通过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等级,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4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
3、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列表述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B)A中央和地方的妥协创立了联邦制B国会和法院的妥协创立了总统制C大小州妥协规定了参众两院名额D南北方妥协给予黑人部分的权利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是原则与妥协的结果,A、C、D三项都能证明;B项不符合史实,美国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选B项。519世纪晚期的英国和德国的政体均被称为“君主立宪”。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相同点是(C)A均由本国成文宪法确定B最高行政机关均由议会产生C英国下院和德意志帝国议会均由民选产生D国家元首都可以解散议会解析: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相比,
4、尽管有较大差异,但其英国的议会下院是由民选产生,而德国的议会下院即帝国议会也是由民选产生,故C正确;英国是根据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宪法,故A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在皇帝手中,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由议会产生,故B排除;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8世纪中叶后期,君主基本上是“统而不治”,无权解散议会,德意志帝国皇帝可以,故D排除。故选C。6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C)A反割台斗争B义和团运动C三元里抗英斗争D反洋教斗争解析:
5、依据题干“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即带水勇应之将夷兵困在垓心矣”,结合所学可知,1841年,中国人民在广东三元里大败英国侵略者,符合题干材料,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故C项正确。反割台斗争是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189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反洋教斗争是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项。7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说,5月23日至25日,公社社员火烧宫殿、市政府、王宫、维兰特码头等。而在公社参与者、历史学家普利沙加勒的著作中则强调巴黎的大火是由凡尔赛军队进攻的炮火引起的。对此可以予以确认的是(A)A巴黎城遭到了战火
6、的破坏B公社有选择地摧毁旧的事物C公社利用火阻挡敌人进攻D大火应由资产阶级政府负责解析:“5月23日至25日,公社社员火烧宫殿、市政府、王宫、维兰特码头等。而在公社参与者、历史学家普利沙加勒的著作则强调巴黎的大火是由凡尔赛军队进攻的炮火引起的”表明巴黎城遭到了战火的破坏,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项。8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C)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析:全面内战爆发时是在1946年6月,从图中可知,此时国民党兵力明显超过共产党兵力,故A错误;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从
7、图中可知,此时国民党兵力明显超过共产党兵力,故B错误;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从图中可知,此时国民党兵力与共产党兵力相差不大,开始占据优势地位,故C正确;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D。故选C。9透过“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做出的历史判断。其中,“站起来”“富起来”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C)A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D抗日战争胜利、改革开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站起来”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8、富起来”是指改革开放,故C项正确;A项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故排除;抗日战争没有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故B、D两项排除。故选C项。10“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A)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在追求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借助了传统,中国也有必要这样,这对中国有意义,同时“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
9、有历史的国家”是从反面说明中国的历史传统对民主制度建设是有意义的,由此可知,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11有学者表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段话意在指出(C)A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B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C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解析:材料“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
10、”反映了苏联斯大林对抗资本主义的战争思维促成英美“冷战”政策的形成,说明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说明苏联的战争思维与英美“冷战”政策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苏联的战争思维并不属于历史必然性因素,故D错误。故选C。12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有(A)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各领域全面合作ABCD解析: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
11、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故A项正确。“各领域全面合作”表述不严密,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民主为法制奠定基础,法制为民主提供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谈道:“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12、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1)材料一反映出雅典民主政体有什么突出特点?伯里克利所指的“多数人”是指雅典城邦哪一社会群体?据此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6分)(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出哪两大原则?它反映出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制度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10分)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公民民主、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群体:公民。得:使全体公民
13、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失:只是公民的民主(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题干材料“在多数人手中”“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使全体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失:只是公民的民主。(2)第一小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
14、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 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
15、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材料二战后执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虑到战败后日本的处境和自身的条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调,唯美国马首是瞻。实行了一条“先富国后强兵”的小日本主义的“吉田战略”。因而,日美关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平等的、美主日仆的格局。1951年旧金山和会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走狗。杨运忠走向新世纪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调整和构塑材料三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随后美国驻
16、日本大使馆的声明称:“美国对日本领导人采取会加剧与邻国紧张关系的行动表示失望。”为表示对日本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愤怒,美国防长哈格尔取消了原定于2013年12月27日与日本防务相的电话会议。新华网(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10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美日关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根源。(16分)答案:(1)原因: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影响: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实力和信心,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一定支持。(2)变化:由中美合作
17、抗击日本到美日结盟遏制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中美对抗局面形成,面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国家统一进程受到影响。对日本的影响: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社会改造,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特征:既勾结(合作)又斗争。根源:国家利益的需要。解析:(1)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可知原因是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根据材料“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可知日本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关于美国援助中国的影响需要从加强中国实力、改变中日力量对比、壮大反法西斯力量、加快中国抗战进程等角度分析。(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走狗”可知,中美日三国关系变化是由中美合作抗击日本到美日结盟遏制中国。关于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变化需要从“冷战”的角度分析展开即可。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美日两国关系呈现既斗争又合作,根本原因需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